“田间地头”大法官,一路坚持春暖花开

时间:2022-08-28 10:47:23

在基层法庭,她带领4名女同志,24小时值班随时为老百姓解决法律难题;在调解途中,面对男当事人突然拔出的匕首,她挺身而出挡在刀尖前面;升任副院长后,她每天上班必做的第一件事,仍是去一趟一线调解中心,现场解决疑难案件……她,是涡阳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全国“三八红旗手”何允芝。

20多年来,何允芝困境中坚持,始终走在田间地头,为父老乡亲办案。这一路的坚持,拨云见日;这一路的坚持,春暖花开……

1966年11月,何允芝出生在安徽省涡阳县闸北镇李楼村,在家中姐弟5人中排行老二。何允芝的父母都是当地的民办教师,父亲转正后,任职李楼小学校长。在何允芝的记忆中,她很少见到父亲,因为父亲每天晚上都睡在学校里,早上早早地为学生们打开校门,晚上送走最后一个学生,检查一遍校园,再关好校门。他总是说:“看着这些孩子,就感到高兴。”偶尔,父亲中午回家吃顿饭,也是匆匆扒两口,拿上几袋方便面又回到学校。

李楼小学的条件艰苦,桌子是泥台搭的,椅子是木头钉的,调皮的学生经常将桌椅撞坏。何允芝上小学后,总是看到父亲在课余时间低着头,修桌子,钉椅子。常年的操劳令父亲患上了高血压、心脏病,但他依然坚守在校门口的小岗亭里。李楼小学在父亲的带领下,成为当地先进小学,住得很远的村民都把孩子送到这里来读书,父亲也赢得了远近乡亲的尊重。

正是从父亲的身上,何允芝渐渐明白:任何事情,只要坚持做下去,就一定会有收获,再微小的事情也会因常年累月的坚持,而变得有意义甚至伟大。

父亲的严厉和说一不二、母亲的温和与善良,同时对何允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何允芝从小自觉学习,成绩优秀。1986年,高中毕业的她参加全国统一招干考试,被政法系统优先录取,成为涡阳县法院的一名打字员。

进入法院后,何允芝的工作就是发法律文书,很快她发现,因为专业知识的欠缺,很多法律专用语她都看不懂,更别说理解了。何允芝下定决心,要继续学习。1987年,何允芝参加全国统考,考取法律系统夜大。此后,她白天上班,晚上参加夜大的统一授课,下课回去后再继续熬夜看书。那时,刚参加工作的何允芝没有固定的住处,就在几个亲戚家轮流借住,后来干脆住到了一名亲戚家的渔船上,这一住就是两年。每天天一亮,何允芝要先划一段船,然后再骑自行车上班。尽管如此,她硬是坚持没旷一天班,没拉一节课。

1988年,何允芝经同学介绍,与小学教师刘学海结婚。两人租了一间五六平方米的小房子,只能摆下一张小床、一张小桌子和一个小炉子,但他们并不觉得苦,一发工资就赶紧去交房租,生活过得紧巴但有滋有味。

婚后不久,何允芝怀孕了,然而上班劳累、学习紧张,再加上长期的营养不良,她的身体十分孱弱。怀孕5个月时,她得了病毒性感冒,因为大量用药,医生建议她拿掉孩子。何允芝心痛得止不住地流泪。刘学海回到家,听说以后,安慰她道:“现在没有什么不好的征兆,没事。”丈夫的话,给了何允芝坚持下去的勇气。怀孕7个多月时,她挺着大肚子去参加夜大考试,老师见了,竖起大拇指说:“你能来,就很了不起了。”

1989年10月,经历产后大出血生下儿子刘雨从后不久,身体虚弱的何允芝一度高烧40多度,可当病情稍微稳定一点,她就拿起书本,如饥似渴地钻研法律知识。刘学海看着妻子不要命学习的样子,又心疼又生气,和她发生了争执:“小孩需要照顾,你这样熬夜身体也撑不住啊!”可何允芝睡了一会儿,又起身看书了。夜大集中学习一段时间后,要在阜阳举行考试,何允芝想去参加,可孩子太小脱不开身,她左右为难。

刘学海看出了妻子的焦急,他明白妻子的执着,知道反对无济于事,于是默默地走进房间抱起孩子,陪着何允芝坐上了开往阜阳的大巴。当何允芝一家三口出现在考试现场时,夜大校长非常感动,他抱过刘雨从,大声地说:“大家都来看看,这是我们最小的学员,才3个月。大家都要向何允芝学习!”泪水滑过何允芝的脸颊,是激动更是欣慰。从那以后,刘学海再也不提反对妻子学习的事,而是全力支持她,带着孩子陪她去各地参加考试。

1990年,何允芝从夜大毕业,取得法学专科学历。1992年,她被调任法庭助理审判员。庭长见她勤奋好学,手把手地教她如何判案。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何允芝感受到自己在理论上仍有欠缺,于是开始攻读党校法律本科,之后又考取兰州大学法学本科。

凭着顽强的意志,何允芝没有因困难退缩,而是不断进取,人生一步一个脚印,走得稳重而踏实。

何允芝和丈夫的工资都不高,除去房租和日常开销,所剩无几。她没钱吃营养的东西补身体,邻居端来了炖好的鸽子汤;初生的孩子没有衣服穿,同事拿来了自己孩子的衣服;刘学海出差了,房东担心何允芝的身体情况,每晚都要来看看她……面对无数好心人的无私帮助,何允芝在心里告诉自己:别人的帮助,终身不能忘记。

1995年,何允芝成为一名审判员,可以独立办案了。心中充满自豪的同时,她感到更多的是责任和使命:要为老百姓办好每一个案子,才是对曾经接受过的帮助最好的回报。

一次,何允芝去现场处理一起货款纠纷。面对四五十岁的男货主,她依照程序说道:“你的案件,我们受理了……”男货主一听,立刻接话:“我知道你们‘收礼’了,不‘收礼’你们怎么会来呢!”何允芝听到这话,心中更多的是心酸,她意识到:很多老百姓的法律意识普遍淡薄,办案不仅是要办好一个案件,更要借机普及法律知识,教育一片人。于是,何允芝耐心地给当事人解释法院的办案程序,以及法律的公平公正。

随着处理案件的增多,何允芝越来越强烈地感到,很多人有了纠纷并不知道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只有主动走近他们,才能提供有效的法律帮助。于是,她提出巡回办案,将法院搬进乡村。2009年2月,升任副庭长的何允芝前往花沟人民法庭,到田间地头为百姓办案。

接触大量案件当事人后,何允芝发现,当地有些风俗与法律相冲突,如果仅简单地依照法律判案,又可能引发新的矛盾。何允芝处理了很多“婚约彩礼纠纷”案,当地彩礼普遍很重,从几万元乃至十几万元不等,一旦男方悔婚,按照风俗,女方可以不退还彩礼;但如果男方诉诸法律,法院会依法判决女方归还彩礼。何允芝接手的一起案件中,男方与女方缔结婚约并送彩礼之后,又有了新的对象,于是悔婚,并到法院提诉要求女方退还彩礼。女方家憋着一口气,坚决不退彩礼。眼看着不但问题得不到解决,双方还可能大打出手,何允芝当机立断,首先找到男方父亲做工作,告知他男方有错在先,请他换位思考;接着又找到女方家,把法律的具体规定向他们做了宣传,按照法律规定要全额返还彩礼,是否可以各退一步,返还部分彩礼。最后,在何允芝的协调下,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有一次,何允芝处理一起离婚案件。双方言语不和,女方的母亲朝着男方的眼角打了一拳,男方突然从衣服里抽出一把匕首,当场所有的人都吓呆了。瘦小的何允芝立刻起身上前,挡在了匕首前面,并一把抓住男方的手腕。这样僵持了不知多久,直到在隔壁房间忙碌的书记员等人赶来,才将双方隔离开。何允芝顾不得惊吓,先批评了女方母亲不该动手,随即让她们母女先走。接着,何允芝严肃地对男方进行了训诫,并告知他,不服将被依法拘留。男方被何允芝庄严的训话震慑住,表示悔改。后经过何允芝协调,双方和平分手。这次危险的经历也让何允芝更加确信:民事案件处理不好很可能演变为刑事案件,通过调解解决问题,比简单判处一个案件更为重要。

在花沟法庭,何允芝带领4名女同志24小时值班,她本人的手机更是从不关机,随时为乡亲们解决法律问题,遇到哪位同事有事请假,何允芝就第一个去顶班。她的全心付出,赢得了当地百姓的认可。每次何允芝去办案的途中,都会被乡亲们拦住,硬要塞给她几串槐树花或者几根新摘的黄瓜。这也让何允芝无比欣慰,“以心换心,舍得付出就会有回报”。

何允芝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几乎没有时间陪伴丈夫和孩子,刘雨从看着六一儿童节别的小朋友都有妈妈陪着,自己的妈妈却不在身边;别的小朋友放学妈妈会来接,自己只能一个人回家……心里特别委屈,向妈妈抱怨:“妈妈,别的小朋友都有妈妈,你能陪陪我吗?”听着儿子的心愿,何允芝眼眶泛红,但她还是耐心地跟儿子解释:“妈妈不能陪你是为了帮助别人。妈妈当好法官,爸爸当好老师,你当好学生,我们各自做好自己该做的工作,到年底都拿出成果来展示,好不好?”开始,刘雨从不能理解,随着年龄增长,看到越来越多的妈妈判决案件的当事人找到妈妈说“谢谢”,他渐渐理解了妈妈。当妈妈再带着厚厚的卷宗回家工作到深夜时,刘雨从便在一旁做作业,陪伴妈妈。看着懂事的儿子,何允芝忍不住又红了眼眶。

2009年10月,刘学海不慎摔裂脚踝,此时的何允芝每天忙于处理花沟法院的案件,根本无暇照顾丈夫,只能请住得比较近的妹妹代为照看。到了春节,刘学海的弟弟赶来看望哥哥,听说是嫂子的妹妹在帮忙照顾,顿时急了:“那你上厕所怎么办?谁扶你去?”“所以我不敢喝水,稀饭都不敢喝,就等晚上你嫂子回来……”正在卧室门外的何允芝听到了兄弟俩的对话,这才知道丈夫长期便秘的真正原因!心头顿时涨满无尽的自责和心痛,不禁泪流满面。待她平静下来,想到自己的付出、家人的牺牲,换来的是多一例案件的圆满解决,她又觉得这一切是值得的。

2010年5月底,涡阳“诉讼调解中心”成立,这是全省唯一一家独立编制的调解中心,由何允芝主持工作。这份每天都要与不同的案件当事人直接接触的一线工作,何允芝不但不觉得繁琐,反而感到人生更有价值了。她自己激情满怀工作的同时,还把另外4位法官全部培养起来,将自己所有的经验和方法倾囊相授,只为他们能更快地成长,更多地为当事人提供实际有效的帮助。

多年的法官工作中,何允芝面对过无数的危险和诱惑,更有当事人塞钱送礼,希望能在案件判决时得到偏袒,被何允芝一概拒绝。在她的心中,始终保有“全心公正帮助当事人”的朴实心愿,有着这样一个终极目标,她就能以平常心坦然面对一切。

法院是矛盾集中的地方,很多时候法官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决定着事件的走向。何允芝在处理一起婚姻纠纷案时,女方因之前受到过伤害,一气之下回了娘家,男方悔过后想去接回妻子,女方赌气要个面子,提出:“你能让法官和你一起来接我,我就跟你回去!”当时正下着瓢泼大雨,乡间小道泥泞不堪,车辆根本无法通行。何允芝知道情况后,二话不说脱下鞋子,赤脚走泥路来到女方家。女方家人看着冒雨前来的何允芝,感动不已,女方当即答应回家。后来,何允芝又对这起婚姻纠纷的处理结果多次进行跟踪回访,这对夫妻已恩爱如初。对于何允芝来说,只要能让案件当事人得到最圆满的处理结果,再难再累,她都愿意付出。

2012年6月,表现突出的何允芝被破格提拔为涡阳县法院副院长。就在这时,质疑她提拔太快的杂音传出来,本来副院长的工作压力就很大,何允芝疲惫不堪。刘学海看到妻子每日愁眉紧锁、心事重重,便开解她道:“咱要有颗平常心。你是先进,别人看你的标准自然也就提高了,你的缺点也就被放大了。咱要学会适应,不论别人说优点还是缺点,都要能适应……”丈夫的一席话,说到了何允芝的心坎里:是啊,有质疑没关系,只要我兢兢业业工作,全心全意为百姓办案,别的都不重要!

何允芝分管的工作中有一项就是,法院的同事们有个共识,“化解1个案难过办理10个普通案”。前来的多半是错综复杂的疑难案,何允芝深切体会到了其中的难度,她发现案中很大一部分是医疗纠纷类案件。此时最高法院号召开展多元化解决机制,避免法院单打独斗,由政府牵头靠各行业合力解决难题。这也是何允芝最大的心愿,如此一来,很多案件在进入法院之前就解决了,可以将当事人的损失和矛盾降至最小。何允芝积极奔走,联合卫生、公安、司法等单位成立联调组织,并向政法委建议,成立“医患纠纷委员”,何允芝任副会长。“医患纠纷委员”成立两年多以来,相邻的很多地区法院受理此类案件都呈上升趋势,涡阳法院2014年的受理量比2013年反而下降了10多起,成效显著。

如今,刘雨从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公派到美国密斯里大学留学,现在在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攻读博士;而刘学海则已经习惯了每日深夜守在门内,听到妻子归家的脚步声才放下心来。家庭的支持让何允芝可以20多年如一日地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审理各类民事案件近3000件,无一申诉、无一、无一错案。

从打字员到副院长,何允芝一路历经风雨坎坷,尝尽酸甜苦辣。现在,她每天到法院做的第一件事,还是去一趟“诉讼调解中心”。遇到疑难案件,她仍会去现场亲自解决。因为,她始终是那个奔波于一线、衣着朴实热情爽朗、和着汗味儿和泥土味儿办案的“田间地头”法官。

(责编/方遥

E-mail:

上一篇:B―1B的成长之路 下一篇:“我们”要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