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教、学、做”一体化在建筑工程材料课程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28 10:40:02

探讨“教、学、做”一体化在建筑工程材料课程中的应用

高职教育应该以突出职业能力为教育理念,尽力摆脱以学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工作相渗透,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正确处理课程教学、课程结构、实习实训和培养能力等几方面的关系,确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建筑工程材料课程是建筑类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主干学科和必修课程,是学生接触建筑工程专业的第一课,是决定建筑结构形式、施工工艺方法和建筑工程造价的首要因素,在建筑工程专业学科中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

建筑材料中的“教、学、做”一体化

在为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良好发展势头欢欣鼓舞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高职教育应该以突出职业能力为教育理念,尽力摆脱以学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工作相渗透,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正确处理课程教学、课程结构、实习实训和培养能力等几方面的关系,确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按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思路,以每种材料的生产、选购、储存、加工、施工、验收等步骤为主线展开教学。使课程具有了更强的逻辑性、组织性与实用性,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使建筑工程材料的知识内容由传统的零散和互相缺乏联系转变为严谨、有序的工作过程。

“教”―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为目的的教学模式

课程是教学的基本单元,按照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在课程的价值取向上,应该由学科知识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在课程的内容确定和课程质量评价上,也应该由学校和教师的主观制定向学生的主体需求转变;在课程的方式方法上,也应由课堂和教材为中心向学习者为中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做相结合转变。根据以上原则,我系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本着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制定了建筑工程材料的课程体系。

以实践为中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课堂与实践工作相互渗透的教学方法。将工作过程引入课堂,做到学做相间,教学互动,把理论知识与课程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达到这个教学目的,我系对建筑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改革。把原来单一的课堂教学丰富成为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验教学和拓展教学为一体的全方位教学模式。

“学”―学做相间、教学互动的学习方法

现代教育体系注重“学做相间,教学互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与教师一起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这样才能真正把“教”与“学”紧密地联系为一个整体。也为“学”与“做”的相互贯穿奠定基础。在建筑工程材料课程中实行教学互动可以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工作带来诸多好处:

(1)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提高学生学习建筑材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领会材料的特性和应用,在参与中完成学习任务。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真正作为主体参与到材料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认知材料的过程中动脑、动手、动眼、动情,从情感和行为上都能积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探索学习材料的新知识、获取加工材料的方法、获得运用材料的体验。

(3)互动式教学由于使教与学有机地统一起来,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互相呼应,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案例讨论,气氛变得活跃,师生间的距离得以拉近,从而有利于教学双方最佳状态的发挥。

“做”―以工学结合为手段的实践过程

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主要归功于它切合实际的理念,那就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给学生带来了以下几方面的利益:

(1)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

(2)使学生看到了自己在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他们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使学生走出校园,与成年人尤其是工人接触,加深了对社会和人的认识,体会到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性;

(4)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也为他们提供了提高自己环境适应能力的机会。学生们亲临现场接受职业指导、经受职业训练,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开阔了知识面,扩大了眼界;

另外,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融通的双证书制度,增加行业企业对实践教学内容的要求也是衡量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标准。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是高职教育满足企业用人要求的保障。

结论

在建筑工程材料的课程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还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革新都是一次积极地尝试。面对建筑工程材料课程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能满足培养新型建设人才的需求。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能够强化实践教学,通过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有效地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和企业的认可度,应该在今后的课程教学当中继续推广和使用。

(作者单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上一篇:探讨图形创意在漫画创作中的作用 下一篇:再生细集料堆积密度试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