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权证时代的投机策略

时间:2022-08-28 09:37:48

后权证时代的投机策略

宝钢认购权证和万科认沽权证到期,标志着一个权证时代的结束,未来的权证市场将如何演绎宝钢认购权证是中国内地市场第一只权证,已于8月底到期,从它的走势我们更能清晰地看到一年来权证市场的兴与衰。

2005年8月22日,宝钢JTB1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四天内从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的0.688元的参考价最高上涨到2.088元,最高涨幅为303%。这让投资者充分认识到了权证的赚钱效应,也让理性的权证研究员们大跌眼镜。这也从侧面反映,国外的定价模型并不适合中国权证市场,决定价格的最大因素在于供求关系和政策趋向。

把握政策取向。中国股票市场历来就是“政策市”,权证市场也不例外。作为中国衍生品的开路先锋,权证的责任是重大的,而且这一创新业务是券商创收的重要来源。正是基于这种判断,在过去一年中,笔者坚决看多宝钢认购权证以及中国权证市场。

在权证市场过度投机的时候,我们也总能看到交易所会出来“浇水”。例如创设制度的出台以及茅台认沽权证非理性上涨而引发的交易所清查。

做好基本面研究。很多人认为买卖权证和基本面没有关系,当做符号炒就可以了,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要想通过权证赚大钱,一定要做好基本面分析。

回头看看五粮液认购权证,短短一个月就从上市首日的1.20元涨到11.67元,涨幅将近十倍,创造了中国权证市场的神话。这主要是因为五粮液的股价在股改时是严重低估的,股改后一个月,其股价从6.48元涨到了15.84元,部分做足基本面研究的机构在这次买卖中收获颇丰。再如邯钢认购权证,一个月内从0.661元涨到3.619元,如果事先通过公开信息洞察到宝钢集团收购邯钢的题材,是不会失去这次获利机会的。

揣摩大股东行权意愿。中国的权证是应股改而生,大股东是权证的发行人,其意愿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权证的内在价值。

最好的例子是万科认沽权证,因为配送比例为8份,总份数为21亿份,如果行权,华润集团将拿出76亿元左右的现金,而现金是房地产公司最紧缺的,所以,笔者坚定认为这个权证不会行权,事实告诉我们很少有人在万科认沽权证上赚到钱,上市时的1.04元成为永远的高点。

运用国外经验。权证可以说是完完全全的舶来品,国外的权证更加成熟,他们有丰富的经验供我们享用。虽然短期内不能借鉴他们的定价方法和模型,但有些理论是可以引用的。

平价权证流动性最好,资金关注度最高,最容易被炒作,典型案例有邯钢认购、包钢认购和上市初的五粮液认购权证。

深度价内权证或者深度价外权证资金关注度最低,因为前者的杠杆比小而后者的行权性小,典型案例有万华认购、五粮液认购和万科认沽、万华认沽、新钢钒认沽。

此外,权证在到期前两个月的时间内,价值加速消耗,最好避而远之。

投资警示

权证价值回归沉重地打击了投资者买卖权证的热情,使其清楚地认识到风险。但俗话说“机会是跌出来”,权证市场可能走出一波报复性的上涨行情,个别权证存在三倍的上涨空间。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万科认沽和宝钢认购的价值回归带动权证市场整体下跌,不排除非理性的下跌,部分权证价值凸显。

权证作为中国证券市场唯一的“T+0”交易品种(短期不会出现新的交易品种),仍将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融资融券的启动使部分创新类券商收缩资金,减小权证市场的创设压力。

股改即将结束,没有新的股改权证诞生,券商的备兑权证受阻,权证个数越来越少,稀缺性加大权证的投机性。

上一篇:央行升息加重企业融资负担 下一篇:服务外包:中国新一轮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