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阔乡村演绎致富梦

时间:2022-08-28 09:02:12

广阔乡村演绎致富梦

电脑工作室里的致富梦

叶斯波拉提・吾斯尔汗,1987年生于吉木乃镇的农村青年。2006年高中毕业后,由于家境不好,没能实现他的大学梦。为了挑起家庭的重担,2007年,叶斯波拉提到昌吉州的一家私人电脑公司学习电脑维修等技术。学成后,叶斯波拉提回到了家乡,并投资6万元在吉木乃镇开了一家小小的电脑工作室,依靠这家小小的电脑工作室,叶斯波拉提为全镇的居民维修电脑,设计海报,赚得了人生第一桶金,并且积累了一定的财富。

吉木乃镇萨尔乌楞村居民赛尔江说:“今天我从山上来,为了复印户口本,以前我们为了这么点小事就要去县上,现在在镇上就可以复印到了,这给我们大家都带来了很多方便,并且他们的服务态度也很好。虽然他们店面很小,但是我们镇上所有牧民们都很高兴,也感谢叶斯波拉提。”

叶斯波拉提说:“以前我们镇上没有这样的电脑工作室,所以生意一天比一天好。现在有一点顾虑,觉得店很小,很多设备也还不是很完善,要是有资金的话把店开大一点,更想把工作室开到县里去!”

一位吉木乃镇上的老妈妈说:“叶斯波拉提的电脑工作室帮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以前我们电脑需要维修都要坐车去县里,很麻烦。自从有了这家工作室,为我们节约了很多时间。”

一家小小的电脑工作室,既撑起了一个家、改变了小镇的生活,更撑起了一个青年的梦想。

特色养殖走向致富路

骆驼其全身都是精华,骆驼肉可以让人食用,骆驼绒是很好的保暖绒毛。其实,骆驼奶是最具营养和利用价值的乳品。因此,骆驼产业的开发潜力和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兴农牧产业,是牧民定居就业、发展生产和增收致富的新选择。

杰肯・沙黑提,是福海县齐干吉迭乡齐干吉迭村的一名牧民。定居以后,挤驼奶已成为杰肯・沙黑提一家人的习惯,每天早上全家人都要早早起床挤驼奶。不挤奶的时间,杰肯・沙黑提赶着骆驼出门放养,吃草喝水,直到太阳落山,再赶着骆驼回家。骆驼的产奶期很长,一年四季都在产奶。他告诉笔者:“自己虽然每天都很忙碌,但骆驼奶的经济效益很乐观,每天前来买驼奶的人很多,而且都是回头客,在家里驼奶就卖完了。”杰肯・沙黑提由最初的三、五峰骆驼开始,发展到现在的81峰骆驼,目前,产奶骆驼12峰日产驼奶最高达50余公斤,月收入高达万元。“现在人生活条件好,对驼奶、马奶的需求量高,定居后我搞这些特色养殖,是赶上好机会了。”杰肯・沙黑提说道。杰肯・沙黑提除了养骆驼买驼奶,还饲养了11匹马,销售马奶。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传统手工挤奶,由于效率低和卫生标准差,已经很难满足市场的需要,标准化养殖是实现转型的关键。

杰肯・沙黑提下一步打算继续扩大养殖规模,目前2000平方米的骆驼标准化养殖圈和650平方米的马圈正在建设之中,同时,杰肯・沙黑提还被评为县级科普示范户,多次作为农村技术骨干为周围农牧民群众讲解畜牧养殖知识,带动了更多的群众科技致富。

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好当家”

“老唐,你跑那么快干啥,快过来歇一歇……”“歇不下,有事就及时给我打电话……”最近,记者随同老唐在村里采访时,一路上总会碰见这样的场景,老唐和村民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亲密无间。

老唐名叫唐正利,1996年3月至今,在富蕴县喀拉通克镇塔斯塔克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十八年来,他带领村民苦心探索,走出了一条产业带动――土地流转――产业升级“三步走”的增收致富路。

上世纪90年代的塔斯塔克村曾经是富蕴县“边、山、穷、乱”的代名词。刚上任的唐正利为打开群众增收渠道,看准了新落地矿区企业对农副产品的需求,带领村民种植蔬菜、养殖奶牛,实现蔬菜种植过百亩、奶牛养殖过百头,养殖育肥户15户,千只家禽养殖户23户;同时在矿区建立经销点,运送蔬菜、牛奶等,为村民打开增收渠道。

为彻底改变村民依靠土地经营生产生活的现状,唐正利在全县第一个探索推行了土地集中流转,将全村的2000亩耕地集中承包出去,并协调贷款近200万元,引导40户农户发展运输业,开展驾驶、电工、电焊、选矿等实用技能培训,鼓励富余劳动力就近到企业就业,全村141名劳动力“洗脚上岸”变身份,成为产业工人,塔斯塔克村逐步形成家家有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的喜人局面。

为增强村级组织服务村民的能力,唐正利通过集体地发包、老文化室出租、兴办企业等措施拓宽村民的致富路,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2万元。

在唐正利的带领下,村民的人均收入不断攀升。2013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0800元,成为全县人均收入最高的村。

“对于村民来说,喊十句口号,不如做一件实事。让他们挣到钱、过上好日子才是根本,也只有这样,村民才愿意跟着村党支部的发展思路走,村子的整体发展才有后劲儿。”唐正利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也正是这样的信念,让他成为村民的“好当家”。

吾兰,致富不忘村民

在哈巴河县,提及养殖大户吾兰・阿勒塔尼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从一个普通农民到如今的致富带头人,他靠的是自己精明的头脑和坚韧的毅力。

一个刚毕业的小伙子,一个从来没有干过农活人,不知道怎么种地的他承包土地种植农作物,怎么可能挣钱?正如大家所想,因为从来没有种过地,刚开始时吾兰确实感到很吃力,收成也不好。但他并没有放弃,他走到田间地头,向汉族老农民请教种植方法。语言不通,他就比划着,并强迫自己加强汉语学习。

就这样,经过多年努力,他的40亩耕地靠种植玉米、打瓜,每年纯收入就达到了5万元以上。吾兰不仅要自己富,还要带着村民一起富,他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到村里家庭条件不好、思想守旧的村民家里去,给他们讲自己的致富经验,讲种植养殖的技术,带动他们一起致富。在吾兰的带领下,村民们也都开始挽起裤腿,下地干活,并在自家庭院里种菜种粮食,生活越来越好。经常有不少的村民去向他请教打瓜种植技术,他都会耐心细致地给村民们讲解。仅靠着打瓜种植,现在该村人均收入就提高了几千元。

2002年,吾兰又开始在自家的院墙后面盖起了牛圈,从村民那里收了70多头牛,30多只羊,利用自己的经验,当年的出栏量就达到一百多头(只),纯收入达到4万元以上。靠着勤劳的双手,吾兰每年纯收入在十万元以上,他育肥牛羊带动了齐巴尔村的养殖经济。村民们都很乐意把自家的牲畜卖给吾兰。

在搞好农作物种植、牛羊养殖的同时,他没有忘记村上的贫困户,时时关心着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他帮助孤寡老人赵大爷搞好庭院经济,让自己的妻子教聋哑人古丽努尔民族手工刺绣。

每当提起吾兰,齐巴尔村的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夸口称赞,他成为了村民们学习的好榜样。

上一篇:试论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与坏账风险防范对策 下一篇:我选择回国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