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劲松:八告垄断行业的“刁民”

时间:2022-08-28 03:16:43

郝劲松:八告垄断行业的“刁民”

“执著的原告、热闹的媒体、稳如泰山的被告,无动于衷的法院。” 一位法学专家如此描述本文主人公的尴尬处境,但是即使是“以卵击石”、“小题大做”,结果却证明他的执著并非是“堂吉诃德”般的悲壮结局。2007年1月10日,在他发出致铁道部部长公开信要求停止春运涨价的第三天,神话出现了……由此我们也熟悉并记住了一个人的名字――郝劲松。

与“公家”的8场官司

2004年5月18日,郝劲松在北京地铁复八线大望路站上地铁投币厕所,按要求付款0.5元后索要发票,工作人员却告知其没有发票。事后,他专门去地铁总公司就补开发票进行交涉,在得到地铁复八线的收费厕所确实没有发票,不能补开的答复后,他于2004年9月将地铁运营公司告上法庭。此后,西城区地方税务局就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移动厕所收费不给发票现象做出了处理。税务部门要求北京地铁公司补缴2万余元税款,并罚款1000元。2004年底,法院判决北京地铁公司给郝劲松出具两张5角的发票。

2004年8月8日,郝劲松以国家税务总局未在法定期间内,就其向举报中心递交的火车上消费不给发票的举报材料做出回复的行政不作为提出。北京市高院二审驳回了此次。

2004年9月16日,郝劲松因在列车上用餐,付款后索要发票而被告知火车上没有发票直接至北京市铁路法院。法院一审驳回了其诉讼请求。2005年4月5日,铁路运输中院维持原判、驳回其上诉。

2004年11月13日,郝劲松去北京站退票窗口办理退票手续,工作人员交给他一张铁路系统自己印制的“退票报销凭证”,凭证上面没有套印税务部门统一的发票监制章。他向工作人员索要发票未果后将北京铁路分局到东城区法院,要求其开具正规发票。该案因管辖权问题移送至铁路运输法院。2005年9月28日,北京铁路运输中院二审驳回了郝劲松的上诉请求。

2004年12月,郝劲松以地铁复八线建设花费75亿元纳税人的钱却不设计公厕为由,要求地铁公司做出书面解释并返还五角入厕费,再次将地铁运营公司告上了法庭。

2005年2月17日,郝劲松因在火车上购买东西后,索要购物发票时,均被告知没有发票,经其一再要求,方收到三张白条,又将北京铁路分局诉至铁路运输法院。2005年9月28日郝劲松胜诉,法院判决北京铁路局为其补开了发票。

2005年10月19日,郝劲松因对税务局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北京市东城区地税局。

一年后的2006年10月11日,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郝劲松铁道部春运涨价程序违法一案正式开庭。这是郝劲松第八次坐在原告席上,被他推上被告席的是国家铁道部和北京铁路局。

而这次,郝劲松铁道部,要求春运停止涨价是否又是一次“以卵击石”呢?

一个人有时足可以改变一个世界

2004年,郝劲松进入中国政法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就在这年,他开始“叫板”垄断行业。他在法庭答辩时发出的有力声音,通过媒体让更多的人听到。

2004年9月,自从郝劲松北京市地铁复八线内没有免费厕所,而收费厕所又不开具发票后的半年,郝劲松以原告身份连打6场官司。

2004年12月,郝劲松迎来了他的第一场官司的胜利。法院判决北京市地铁公司给郝劲松出具面值5角的发票2张。地铁公司的代表说:“郝先生,我们在这里诚挚地向您道歉。”并把发票亲手交给了郝劲松。

“当时,我非常高兴,一种胜利的喜悦,就像小时候过年,看到烟花在高空骤然绽放。我第一次亲身感受到了法律的力量和伟大。”当郝劲松至今讲述这段情景时,还情不自禁地露出了笑容,单纯得像个孩子。

在郝劲松的努力下,一些事情逐渐发生了变化:北京市地铁复八线在所有的收费厕所配齐了5角的发票,并被税务部门追缴偷漏税款2万余元;郝劲松3次北京铁路局,使相关问题引起了铁道部重视;2006年2月,国家税务总局和铁道部联合发文规定,从3月1日起,全国的火车必须配备统一印制的餐车发票,依法缴纳税金。

因为郝劲松的努力,中国列车向旅客供餐及售货不开发票的做法成为了历史。

2005年,郝劲松开通了他的“法律公益网”。每天找他的人很多,他总是鼓励那些犹豫着是否打官司的咨询者,要大胆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官司胜败在其次,关键是要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

现实生活中,郝劲松总是遇到这样的追问。

“你能改变什么?”

“这是很多人都向我提过的问题。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很渺小。但是,从我铁路局开始,这些诉讼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而这正是推动法治前进的力量。”在郝劲松看来,消除社会所有弊端的最终手段,第一是诉讼,第二是诉讼,第三还是诉讼。

“你觉得凭个体的力量能够改变社会上的不合理现象吗?”

“我从来不低估个体的力量,一个人有时足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例如刚刚去世的美国民权之母――罗萨・帕克斯。她说‘我讨厌屈服’。她静静地坐在那里,然后世界就为之改变。很多人错误地忽视了个人的力量,觉得一些事件与自己没有关系,懒得去理睬。他们往往忘记了社会秩序和法律秩序的破坏,每一个公民都是潜在的受害者。有些改变是立竿见影的,有些改变是潜移默化的。秩序不是设计的结果,而是行动的结果。”

这次,在郝劲松铁道部没有任何回复后,2007年1月7日,郝劲松从山西太原给铁道部部长寄出特快专递,在信中,郝劲松呼吁铁道部在即将到来的2007年春运期间停止涨价。这一被众人认为天方夜谭的事情却在三天后成为现实,如同神话,但是对于中国所有的老百姓来说,这是福音!

对话郝劲松

记者:听到铁路春运不涨价的消息,你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

郝劲松:1月10日中午12点48分,一个记者朋友发了个短信,告诉我这个消息。我以为是开玩笑,觉得太突然了。后来听说这个消息是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公布的,我觉得有名有姓,就确切了。

记者:为什么觉得突然?

郝劲松:今年1月5日有记者采访铁道部,他们还说1月中旬公布涨价决定。现在却来个180度大转弯,当然觉得非常突然。

记者:你刚给铁道部部长发过信,铁道部就宣布春运不涨价,你觉得是你的信起了作用吗?

郝劲松:我觉得那封信起到了关键作用。因为从搜集到的信息看,铁道部是准备涨价的,突然出现公开信,打乱了他们的计划,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此外,或许还有高层的要求,这些是铁道部突然转变决定的重要原因。

记者:你怎么看待铁道部这次停止涨价?

郝劲松:我认为这是顺应民意、顺应法制的重大举措,是民众和政府职能机构的双赢。民众的诉求得到重视和伸张,政府职能机构改变了过去垄断和强硬的形象,展现亲民的一面。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个人表示欢迎。同时希望其他政府部门能向铁道部学习,比如交通部,学习铁道部的整改效率和决心。我觉得人民提出要求,政府积极配合,这就是和谐社会的一种特征。

记者:你写给铁道部部长的信有回音吗?

郝劲松:目前没有收到任何消息。

记者:由依靠法律变成给有关领导写信,有人说你走了回头路,是一种妥协。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郝劲松:有人说我放弃法律,我不认可,我并没放弃,比如我对2006年春运涨价案就不会放弃,一定要求有判决结果。

给部长写信表面上看是一封信,实际是表明一种公民身份,是在行使宪法第41条赋予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在我眼里也是国家公民,我作为中国公民、纳税人,有权利对他提出批评和建议。

记者:你所进行过的公益诉讼效果如何?

郝劲松:效果非常好,超过我的想象,目前已经有2个胜诉5个败诉。败诉的案件也要结合实际效果,比如告铁路餐车不开发票案,虽然败诉了,但结束了火车不开发票的历史。而地铁不开发票案、火车上小推车送货不开发票案,都是一审胜诉。

记者:有人说你是“刁民”,你认为自己是“刁民”吗?你在社会中如何给自己定位?

郝劲松:我不认可这个说法。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是人民的一员,让国家变得更美好是我的职责。我希望用法律监督政府,督促政府更好地履行法定职责,也希望给更多中国公民以示范效。

上一篇:吴天明:为梦想挽弓 下一篇:“温州太太团”到底是个什么“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