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社会化运作的思考

时间:2022-08-28 01:00:22

关于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社会化运作的思考

关于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社会化运作的思考

当前我国老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0.2%,老龄化速度在世界上属于最快的国家和地区之一;据湖北省老龄工作委员会统计,湖北省2015年将步入老龄化社会;从我街民政部门的调查情况来看,我街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早于全省,并日趋增强,家庭结构产生变化,空巢老人家庭增多,家庭养老照料成本上涨状况也已经出现,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而老年人养老的需求,将是一个长时期的需求,养老服务社会化已成为我街当前老龄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目前我街老龄人口状况及养老服务的基本做法

我街辖区现有总人口72182人,辖区内有60岁以上老人约占总人口数的13.3%,其中95岁以上老人8人,80岁至90岁的老龄人600余人,80岁以下老人有9022人,其中社会社区的老人6868人,人户分离老人2300人,空巢老人51人,享受低保求助的老人97人,孤寡老人14人,三无老人2人,享受政府买单服务的有22人,辖区内有社会养老机构2个,床位约80余张。

面对汹涌澎湃的银潮,街党政班子非常重视老龄工作,成立街老龄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机构,由街社会事务科牵头,街妇联、工会等组织参加,社区居委会大力操办。以街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老年活动室为基本阵地;以专业服务队、社会养老机构为主导,社区工作者和社区自愿者协会为骨干;以居家养老为主体,针对老龄人的不同需求开展了有偿、低偿、无偿的初级社会化服务,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序幕已经展开,服务模式已成雏型。但与目前社会上银潮的趋势及老龄人养老多样化的需求还差距甚远。

二、社区养老社会化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目前我街社区养老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受着社会经济条件限制和老龄人传统养老观念的束缚,在实际操作中仍有很多困难和问题。

㈠有偿服务推动困难

1、社会养老组织明显不足。有偿养老服务需要社会养老服务组织和参与养老的社会群体。只有两者存在着互动的可能时,政府加以推动就可以形成事实。而当前由于养老服务组织短缺导致服务质量不高,社会信誉也不够好,一些进入社会养老服务组织中的群体,大多是迫于生活无助才被迫而至的,真正志愿入居者少。因此只有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机构,才能提升服务水平,满足社会老龄人养老的需求。

2、服务方式单一。目前已经开办的社会养老机构,只局限于老龄的生存照料,对其多样化的需求还不能周全,特别是文化和享乐方面的需求的满足差距甚远,生活单一,缺乏生机,有固定收入来源的老人比较注重追求老年生活质量,认为进了养老机构生活过得很郁闷,不愿意进去。

3、服务收费价格还比较高。全托服务的老龄人有自理能力的老人每月需交纳600-800元的生活及管理费,无自理能力的老人每月需交1000-1300元的生活及护理费,这样一些无固定收入的老人负担不起这些费用,又被拒之于门外。

㈡低偿服务缺乏保障

近几年由政府出钱给低收入家庭中的高龄老人按订单式形式实施的定时服务,虽然解决了一部分社会老人的实际生活问题,但由于政府资金的有限和社会老人的实际多样需求相比,存在着杯水车薪的问题,服务时段和普及人群面也十分有限。

政府开办的社会福利组织与社会老龄人的需要有很大差距,一些空巢老人想进福利院申报审批艰难,就连孤寡老人申请入住,也要排长队等待,有的老人未等到进社会福利院的门就先去世了。

社会慈善机构无力奉养老人。武昌区的慈善总会和各分会组织,对困难人群提供了力所能及的生活帮助,但真正奉养老人还无能为力。

㈢无偿服务组织后继无人

1、具有民族特色和革命传统风格的由老党员、老骨干为孤寡老人提供无偿服务的社会关爱组织渐少,过去这些人对孤寡老人的服务比亲人还要亲,社会上称他们是活雷锋“老佛爷”等。现在这些不图名利,甘心为社会老人奉献热血和年华的无名英雄,有的已经年迈体弱无力照顾他人,有的已经去世了,新培养的一些“接班人”大多在市场经济的冲刷下换了“向钱看”的脑子,走向了有偿家政服务或转向当旅店老板等。

2、社区居委会的社区工作者虽然接过老一辈居委会“老妈们”的优良传统,能够坚持走家串户地上门服务,但毕竟又承担着繁重的社会事务和政府工作的转移职能。使他们自顾不暇,很难脱身于助老服务。

3、社区自愿者虽然各社区都有这样的组织,这些人除了社区工作者、老骨干外,还有一批低保户,他们拿着政府的微薄津贴,为了应付生活照顾自己的服务对象,多出于政府对他享受低保必须尽个人社会义务的强制规定的要求而为之,尽心尽力者少。

㈣ 经费投入不足,措施严重滞后

1、资金严重不足。每年区老龄委重阳节给每个街办事处拨4000元,街办事处每年拨5000元,共计年工作经费约万余元,政府买单服务的只有22人,其它万余老年人的服务没有工作经费投入,可想其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开展何其艰难。

2、服务措施严重滞后。除了22人享受政府买单服务者外,其余人员绝大多数仍在家庭中养老,由于社区志愿者是纯义务的,服务质量无法保证,管理上也没有硬性措施,基本上处于半自由状态,老年人享有的社会服务名有实无。

三、关于强力推进养老服务社会的几点建议

社会化养老服务是指以劳务输出为主要形式向社会老年人提供的满足老年人物质、精神和文化等方面需求的活动。主要包括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文体娱乐,身体康复等简单的社会服务工作。通过社会成员的互动过程,使原来由政府及其福利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和社区养老服务过渡到为面向全社会和面向所有老人,并提供多种养老服务项目的现代社会服务活动。

强力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是老龄化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任务。具体说来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重要工作。

1、政府主导,多方配合。养老社会化工作,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政府应根据本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制定老年工作发展

规划,其工作应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体系,并要求规划、房地产、民政、卫生、公安、工商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能范围给予全力支持,在场地、住所、办证、安全、就医等方面给予优先与照顾。

2、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社会组织、企业、个人共同参与,投资兴办社会化、市场化的养老机构,形成多渠道,多元化投资,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格局,改变过去由政府和福利机构包办养老事业的格局。

3、运营模式多样化。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养老机构,可聘用专业人员管理,雇佣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对社会孤寡老人实行无偿服务;对社会组织投资建设,政府资助的养老机构,可以由主体投资者经营,政府派人监管,实行低偿服务经营;对民间投资建设的养老机构,按市场化运营模式经营,但要督导其保证服务质量,并给予每一个进入该服务机构的老龄人视其困难情况,给予不同标准的补贴,对由老龄人相约互助、利用自己的空余住房联合兴办的自治型养老机构,民政部门经审核后可优先发证,并给予资金扶持,以解决他们交不起养老服务费的困难。

4、享受服务的对象公众化。凡愿意享受养老服务的老龄人口均可进入自己所需的服务机构养老,不同养老机构和不同参养对象,可采取不同的收费标准,实行有偿、低偿、无偿多种服务模式,彻底改变以往养老对象只限于“三无”老人、“五保”老人等特殊人群的“花盆”模式,面向全社会老人服务,使养老工作真正走向社会化。

5、服务形式多样化。通过拓展养老机构,扩大服务项目,使养老服务由单一的生存服务,向舒适、享乐型服务方向发展。由基本保障型向舒乐宽松型养老模式发展,使老龄人在养老机构中能根据各自的不同需求,找到适合自己的服务场所和服务项目,生活得安逸、舒宜、欢乐,进而使养老服务机构有增加凝聚力和生命力。

上一篇: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方面调研报告 下一篇:减少工程车辆故障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