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试卷讲评让学困生获得成功体验

时间:2022-08-28 09:52:09

利用试卷讲评让学困生获得成功体验

摘 要: 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是很多教师努力探寻的目标。利用好试卷讲评,给学生成功体验能有效帮助学困生提高成绩,增强学困生的自信,是转化学困生的一个重要契机。课前教师要充分地做好试卷分析工作,在试卷讲评的过程中多给学困生发言的机会,并尝试用肯定和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他们,此外构建学困生的考试档案也是转化学困生的很好方式。

关键词: 学困生转化 成功体验 参与课堂 语言激励 考试档案

高中历史教师如何才能有效地帮助学困生提高成绩、增强学困生的自信,是我多年来努力探寻的目标。在反复的实践与反思中,我发现尝试利用各种方式让学困生不断地体验成功,是催生其转变的有效途径。其中利用试卷讲评是转化学困生的一个重要契机。那么如何利用试卷讲评给学困生成功体验呢?以下是我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的思考和心得。

一、分析试卷,寻找闪光点

如果想真正打动学困生,使教师在课堂上鼓励他(她)们的话更具信服力,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且教师要有充分的数据和同学们的试卷答案摘抄来说明问题。例如:要证明某个学困生在某一题目上的表述非常有见解,需要将该同学的答案摘抄下来,并在试卷讲评课上报出来,点评其为什么好,得分点在哪里,并且要列举出班内其他同学是怎样回答这个题目的,百分比各是多少。最好将年级内此题的得分率统计出来,以更好地说明问题。

以下是我在试卷讲评课前针对个别学困生制作的试卷分析模版。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获得一次成功的体验,将会激起无休止的力量。我们的目标是让个别学困生在事实面前坚信自己是多么出色,同时也让其他同学由衷地向他投去赞美的目光,这也许是使学困生发生转变的最大动力。

二、试题讲解,学困生参与

高三年级的课堂,试卷讲评是一种常见课型。以往的讲评课多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答案,这样的课堂是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往往是一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跟着老师的思路,班内其他同学特别是很多学困生的听课效率很难得到保证,成绩自然无法提高。

事实上,试卷讲评课是教师调动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积极性的很好的平台。教师在课前仔细研读考卷,找到个别学困生,本应拿分,但由于不认真审题等原因而没有做对的题目,课堂上不急于报出这类题目的答案,而是给个别学困生提供机会,引导他们认真审题,如果他们能够答对,借机会充分肯定他们,一定会有很好的收效。因为这不仅仅是老师的肯定,还让这类学生在众多同学面前充分展示了自己,证明了自己,使他们重新找到了自信,满足了他们被承认和被尊重的心理需要。这样才能使这一些弱势群体积极、大胆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全面地使课堂活起来、动起来。

心理学家盖兹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好试卷讲评课这一资源。给每位学生提供能够充分展示他们的舞台,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以调动他们的内在动力,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地使他们获得成功。

三、建构学困生考试档案

学困生们对很多不良行为习惯和不好的成绩早已经习以为常,在他们的心目中“差”是很正常的,短时期内改变这些习惯是很困难的,因此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注定将是一个漫长和艰辛的过程。建立学困生历次考试的档案,把他们每一次考试的点滴进步都及时地给予表扬,并在后面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强化这些进步就显得非常重要,也非常有说服力。在试卷讲评课上,拿出这些证据来,让学困生们相信自己是真的进步了,而且在不断进步中。

以下表格是我在教学实践中针对部分学困生制作的考试档案模版。

有了这样的考试档案作为参考,学困生的进步和不足一目了然。从学困生的历次考试反思摘抄中,教师可以清楚地把握学生的心理波动,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诚然考试成绩是评价学生的标准,然而评价一个学生,不能一味地以分数来衡量,因为学困生的成绩一定不是很好。教师可以利用考试档案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已经尽力了但成绩仍不理想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寻找原因,分析学习方法。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多给予他们关爱,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只有让学困生们有了充分的自信,他们才会获得进一步成功的动力。

四、讲评课上,多使用激励性的语言

一节市级教研活动的试卷讲评课,给了我很大启发。那是在一所非常优秀的重点高中,一位女教师在前面讲评试卷,下面的同学听得都很认真,只有坐在最后一排的一名大个子男同学不时地侧过身和身边的同学说什么,虽然身边的同学很少理会他,但他兴致不减,注意力完全没有集中于老师所讲的内容。也许是授课的老师有所察觉,她突然叫起这名同学,让其说一说其中一道比较简单的选择题的解题思路。男同学回答对了,老师说了句:“很好,请坐下来!”虽然没有更多夸奖的语言,但后面的半节课这个男同学就像变了一个人,整个身体坐得笔直,因为我恰巧坐在他的身后,所以他的一举一动我都看得清清楚楚。这件事情深深地震撼了我,听课活动结束后的很多天,我的脑海中总是会浮现出那个男同学坐得笔直的背影。是什么让这名同学在短短的一节历史课中,出现了这么明显的变化?答案很明显:是老师的肯定和赞扬。

教师可以尝试改变原来的自己一个人说的试卷讲评方式,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们,让学困生们也来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或鼓励学困生们把自己的答案和同学们分享,然后用肯定和赞美的语言来鼓励他们。例如:“你的答案很有新意!”“你真棒!”“你的答案很全面!”真诚的赞赏能够带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的脸上洋溢自信的笑容。即便学生们说得不够好,教师也可以尝试这样来评价:“很好,有了很大的进步!”“如果你能再大胆一些就更好了!”“老师期待看到你更大的进步。”类似这样鼓励的话语可以带给学困生勇气和希望,促使学困生们努力走近老师期待的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尝试利用各种方式积累学困生的成功感,帮助其树立成功的信念。我发现试卷讲评是很好的机会,每次看到学困生们听到赞赏之后的眼神,每次看到他们新的进步,都让我更加坚信自己是对的,而且一定要坚持下去。我的努力已经初见成效,如果可以更多地改变学困生对历史学科的态度甚至从整体上改变他们对学习的态度,那将令我非常欣慰。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徐奕霞.高三历史主观题试卷讲评课模式初探[J].中学历史教学,2012,7:45-48.

[3]王德生.爱心激励学困生,让他(她)扬起自信的风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5:32-33.

[4]杨佐廷.突破困难、成功学习——中学生学习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3.

[5]王金战.王金战育才方案:学习哪有那么难[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论英语专业八级人文知识试题及其反拨效应 下一篇:关于构建初中美术立体教学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