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业并兴时 安阳正崛起

时间:2022-08-28 09:51:01

初秋时节,金风送爽。驻足安阳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成片的果林诱人眼目,旱作全膜的田垄如海浪般反射着白光,配上错落有序的灌溉系统,还有那些辛勤劳作的身影,仿若一幅大写的泼墨画卷。到处是崭新的希冀,到处是和谐的律动,一座农业现代化城市正在崛起。

近日,安阳县副县长唐纯家就该县现代农业发展特色、林业发展亮点,以及畜牧业如何转型蓄势、县域经济如何度势振兴等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

现代农业激活沃野

记者:安阳县连续10年实现粮食增产,连续3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请问保障粮食增产丰收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唐纯家:近年来,安阳县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调优结构、增加产量”的粮食生产发展思路,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大力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集中打造“田地平整肥沃、灌排设施完善、农机装备齐全、技术集成到位、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生态安全”的粮食生产核心示范区。同时,不断探索研究推广农业生产先进技术,坚持走科技兴农之路。在农业生产上大力推广“一集成五统一”粮食高产创建模式,推广精量匀播、玉米“一增四改”等技术;依托种植业合作社,大力开展统防统治;深入开展“百名农技人员包百村”活动,通过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实行良种良法配套,为粮食增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安阳县还专门成立了高标准粮田建设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实施,积极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和高产创建集成技术推广,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创建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69.47万亩,较2011年的168.53万亩增长0.56%,综合亩产408.4公斤,较2011年的401.6公斤增长1.69%;粮食总产量69.22万吨,较2011年的67.68万吨增长2.28%。到2015年,安阳县的高标准粮田预计超过35万亩,粮食生产能力将实现历史性跨越。

在提高粮食总产的基础上,安阳县依托粮食核心区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升级,着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探索实现粮食产业由“田间”到“厨房、餐桌”再到“营养货架”的根本性转变,扶强扶大泰丰食品、康亿、三和面业和银江面业等加工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粮食产业化水平。

记者:瓜菜菌产业也是安阳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它在确保高效农业示范园建设和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目标的实现方面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唐纯家:今年以来,安阳县重点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在农业主导产业相对集中的区域,集中力量,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规划建设一批布局合理、要素集聚、科技和设施先进、机制完善、经济效益和示范带动明显、就业多元化、农民职业化的现代农业园区,加快提升现有崔家桥清河、吕村绿康蔬菜、纳川三农食用菌等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效益,扩建永和锦隆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规模,建设两条高效生态农业精品线,建设瓜菜菌生产基地9万亩,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支持创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目前,全县瓜菜菌生产正在向专业化、设施化、园区化发展,由东到西,一条充满生机、富有活力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也正在安阳县全境次第铺开。

其次,积极发展冷藏保鲜菜、净菜处理等加工业,延伸瓜菜菌产业链条,引进发展一批复合蔬菜食品、蔬菜功能成分提取等精深加工、高附加值的加工企业,打造一批市场影响力大、信誉好、质量高的瓜菜菌品牌和精深加工产品,建成全国知名的瓜菜菌生产基地。

第三,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6%以上,有机、绿色、无公害等“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达到20个,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到2015年,亩效益1万元以上的温棚设施高效农业和亩效益5000元左右的立体高效农业将分别达到8万亩,瓜菜菌产业会成为城乡居民的“菜篮子”、农民增收的“钱袋子”。

记者:安阳县在农业发展上有着怎样的远景规划?

唐纯家:发展农业,没有优势,就要将环境变成优势;没有资源,就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将产业打造成资源。

按照安阳县现代农业发展三年规划,今后三年,安阳县将以现代农业园区和高标准粮田建设为载体,紧紧抓住培育现代农业龙头企业这条主线,突出抓好农业产业化集群、现代农业园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技术服务创新和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五大工程”,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安阳县将围绕十大产业壮大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集群龙头企业,提升龙头带动能力,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对现有龙头企业的支持,精心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十大农业、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着重培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拉动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兴林富民促发展

记者:“兴林富民”是国家林业发展的目标,安阳县是如何以林业助农增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

唐纯家: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倡导下,重点加强林业产业扶持和指导,在搞好生态绿化的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园林、林下经济产业,作为林业发展的主导。以“兴林富民”为宗旨,充分发挥林地资源优势和林荫空间优势,组织开展林下种植、养殖、林下产品加工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

安阳县林业发展亮点纷呈,尤其是在特色园林上,全县持续推进造林绿化重点工程,每年人工造林2万亩,飞播造林2万亩,大大提高了县域森林覆盖率。在北岭区,通过土地流转,采取大户承包的方式,实施北岭绿化工程,逐步实现城市增绿、森林包围城市目标。按照“路修到哪里,树就栽到哪里”的要求,采用多树种、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打造高标准生态廊道网络体系,现代林业产业得到持续快速发展。

近年来,安阳县新建17个百亩以上林业生态观光园;开发建设化象傧河生态园、梓森生态园、贝尔春天生态园、九州生态园、马鞍山森林公园等生态园区;大力发展集休闲、观光、旅游、采摘等都市休闲观光林业;充分挖掘林业资源,发展林下生态种植、养殖,提高林下经济综合效益。如今,水长山峻的安阳县,不仅有养眼的风光,更有传奇的林业,老百姓成了惠农政策的受益者。

记者:在推进生态林业产业发展的同时,安阳县是如何利用资源优势发展林下经济、带动农民致富的?

唐纯家:资源就是财富,资源就是优势。安阳县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通过抓园区、扩县城、兴产业,使农林牧各业实现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

因为有政府的引导,现在农民投身于发展林业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很高。村里的花卉基地,经常有县内外的人来参观学习或购买种苗,仅此一项,人均增收百元以上。仅2012年,全县林下养鸡户发展到50余户,养鸡140万羽;林下养羊户20余户,养羊2000余头,林下养殖业总产值达1.2亿元。可以说,林下经济是个聚宝盆,可以让大地增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源。发展林下经济,更是双赢效果,安阳县将争取做到“镇镇有典型、村村有示范”。

借力畜牧业提速经济

记者:畜牧业是安阳县的传统产业,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在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方面,安阳县做了哪些工作?

唐纯家:安阳县要继续做大做强块状经济,必须大力发展畜牧业,实现畜牧生产由粗放、低效向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高效化转变。

信心满满,必然会带来口袋满满。安阳县重点对永和同德金华、崔家桥富有、伦掌龙润众成、北郭兰廷腾肉牛场、吕村臻洋、圣三、安丰金戊和优特肉羊场等20家规模养殖场进行扩建、改造,新上10家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012年,全县畜牧业产值达13.21亿元,肉、蛋、奶产量分别达5.21万吨、7.39万吨、3.96万吨;家禽存栏913万只,养猪80万头,养牛8.58万头,养羊10.82万只,各类畜禽规模饲养场(户)4427家,规模饲养比重突破80%。预计到2020年,安阳县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将达到300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0%,畜牧产值比重达到45%,顺利完成畜牧业强县的目标。

记者:通过这些数字,我们看到了安阳县畜牧业的强劲发展势头,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是什么?

唐纯家:下一步,安阳县的目标是:提升畜牧业科技化水平,畜禽良种率达85%以上,规模场标准化比重突破50%,巩固生猪、家禽传统产业,突出抓好牛羊新兴产业,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规模场标准化建设和无公害认证工作全面推进,建立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场户。同时,进一步落实畜牧业各项政策,争取各级发展资金,完成标准化场改造项目、菜篮子工程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创建全省、全国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

目前,迅猛崛起的畜牧产业不仅成了安阳县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丽板块,而且已经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动力之源。

如今的安阳县,处处彰显着生机和活力,农业、林业和畜牧业的“三业并兴”,正在助推安阳县写就宏伟蓝图。

上一篇:就业困境与突围之道: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分析与... 下一篇:我看见天空很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