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盟市“十一五”快速发展引发的思考

时间:2022-08-28 09:40:19

各盟市“十一五”快速发展引发的思考

《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经自治区人大第七届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批准。在此后一段时间内,各盟市相继完成了本地区“十一五”规划纲要的编制并公布实施。经过对十一个盟市(除阿盟外)确定的“十一五”时期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分析,其对本地区发展预期有四个共同点:

一、经济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区

“十一五”时期生产总值定为20%以下的有2个,定为25%以下的有7个,定为25%及以上的有2个。平均增速达到21.45%,高于全区8.4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3.95个百分点。在经济总量快速扩张的同时,经济实力也大幅度增长,财政收入增长预期目标最低22%,最高32%,平均24.6%,比全区目标高9.6个百分点。

二、高投入支撑高增长

经济增长的高速度,必须具备强有利的支撑条件。“十一五”时期,各地区都将高投入作为各种增长条件中最重要的选择。在规划中,全区十一个盟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大大超过自治区规划纲要中确定的目标,除包头市外,其余盟市的平均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区水平,最高达到44%,比自治区规划目标高出26个百分点,平均达到26.4%。比全区高出8.4个百分点。庞大的投资又多有重大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作为载体,这必然要承担国家宏观调控和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甚至风险。

三、工业特别是重化工、能源工业发展优先是产业结构的首选

各地区在产业结构布局上,都提出了“工业强(盟)市”的口号。特别是大力加强重化工的发展被列为重点。一些资源富集和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提出做“全国乃至东北亚能源重化工基地、全国能源资源重点支撑点”“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等预期目标,一些资源禀赋条件一般,重化工业比重不大的地区则提出了“全力打造能源化工基地”“突出发展能源重化工”的发展思路,力求“十一五”时期本地区能源重化工业发展取得突破。在这种目标的驱动下,各地区提出的“十一五”时期单位产值能耗降低指标则低于自治区25%的要求。十二个盟市中,达到或超过自治区规划指标的有6个,其余均低于自治区提出的目标,其中最低的降低率只有10%,普遍低5个百分点。

四、居民收入增长目标远远高于全区预期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是我们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各地区“十一五”规划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十一五”时期,各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都超过两位数,最高达到20%,最低为12%,分别比自治区规划目标高8和2个百分点,从收入绝对值看,都超过1.3万元,其中7个地区超过自治区平均水平,最高超过1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除1个地区增长幅度与自治区规划目标一致外,其余都超过自治区平均水平,最高的超过18个百分点。在收入绝对值方面,有3个地区收入超过1万元,有6个地区达到5000元―8500元,只有1个地区低于全区平均水平。

对上述四个共同点我们可以做如下判断:

第一,地区经济增长目标,就总体而言与全区不是同步,也不是滞后,更不是高出一点,而是高出很多,甚至高出两位数。

第二,实现地区经济增长目标的支撑条件大多以高投入为首选,推动地区经济发展采取的方式则以大力发展能源、重化工为重中之重,这种发展导向与自治区“十一五”规划纲要存在较大差异。

第三,自治区规划公布在先,地区规划公布在后。自治区规划刚刚通过人大审议批准。地区规划先后出台,这就出现了一个现象,“十一五”时期自治区不是只有一个预期目标,而是各地区甚至旗县都有各自追求的发展目标,并且比自治区目标高出许多,“进一步加快发展”成为各地区“十一五”规划的主旋律。

显然这些结论提示的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事关自治区确定的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社会及和谐发展等重大指导方针的贯彻执行,对此应加以高度重视。

思考一:全区“十一五”规划的年均增长目标定为13%,比“十五”时期实现的速度低3.6个百分点,是自治区党委、政府从全国、全区大局出发,综合考虑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根据需要和可能,经过缜密判断提出来的,表达了“十一五”时期自治区的发展意向,并得到自治区人大的批准,因此,各地区“十一五”的增长速度和发展目标趋势必须和全区保持一致,是实现我区“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的关键因素。针对全国各地区“十一五”规划中经济发展速度预期普遍高于全国规划的情况,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请各地区科学确定本地区“十一五”时期经济发展速度的通知》,提出了“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内涵和要求、准确把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谋发展等六项要求。国家发改委的“通知”也体现了全国规划一盘棋的思想,应引起我们重视。

思考二:“十五”时期,尽管我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超过9%的预期目标,提前实现了“十五”提出的增长指标,但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居民收入水平不高,生态环境压力依然较大,目前我区以占全国4.72%的原煤消耗实现了占全国2.09%的生产总值,这就是说我们仍在发展中,但资源消耗已使我们承受巨大压力。因此,“十一五”必须调整推动发展的思路,转变推动发展的方式。立足扩大国内需求推动发展,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立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向三次产业协调带动和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转变;立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发展,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转变;立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发展,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带动转变。要实现这种转变,增长速度就必须从“十五”的过高速度降下来。全国和自治区“十一五”GDP增长规划符合这种转变的要求,但不少地区的“十一五”增长规划看不出这种转变,如果全区目标让位于地区的目标,这种转变就必然成为清谈。

思考三:自治区“十一五”规划把2010年单位产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25%,比全国要求高5个百分点作为约束性指标,符合我区现实和长远的发展需要。应该指出的是一些地区的“十一五”规划在能源消耗方面的指标确定不符合全区的能源形势,突出的一点是这些地区能源消费总量是没有底数的,在这样的前提下,预期发展目标不可能是科学的,如果按照各地区的规划实施,自治区“十一五”能源消耗降低率指标就难以控制。

思考四:各地区都将突出发展工业,优先发展能源重化工业作为“十一五”的重要发展措施。这样布局的结果会导致地区产业结构更加趋同。特别是都提出了大型化、集群化的目标,试图把本地区打造成“能源、重化工”强势地区,这种结构升级和资产重组,如果是以一个地区为单位的规划,就可能带来某些产业的大规模重复建设。全国“十一五”规划第一次提出了“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模式,将全国分成优先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四大功能区。

这四类主体功能区域的划定,是我国中长期规划的一大进步,完全符合科学发展和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和谐社会要求。一些地区制定的“十一五”规划,可能还没有来得及思考提出这四类功能区域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实施的部署。属于优化开发区域内应该把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的没有放在首位,属于限制开发区域内要坚持保护优先的没有坚持保护优先,属于禁止开发区域内应该实行强制保护的没有强制保护。因此,各地区应当根据全国规划和自治区规划引导的方向,重新审视本地区的“十一五”规划,使之符合这四类功能区域的发展要求。

上一篇:外资银行进入对-国银行业影响研究综述 下一篇:民族文化旅游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