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根喜 寻找失落的古建

时间:2022-08-28 07:51:11

吴根喜 寻找失落的古建

用执著的信念把一项看似普通的爱好做到极致,也可成就一项事业。

翻看吴根喜的一组关于“山西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的摄影作品,令人心灵震撼的不仅仅是古村落展示的建筑艺术集大成之美,也不仅仅是古村落即将远离现代生活的扼腕叹息,更多的是作者怀揣为古建保留一份史料的情结而在16年拍摄过程中的艰辛付出。

1996年,在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工作的吴根喜,参加了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的摄影培训班。在学习期间,受到“摄影不能仅仅为了获奖,要有主题和方向”观点的启发,他不再把摄影作为一项简单的喜好与技能,而是确立了“山西人立足山西、拍山西”这样的主导思想。当得到“山西宋辽金以前古建筑占到全国70%多”的信息时,吴根喜选定了“山西古建”这个拍摄专题。从此,他与古建结下了不解之缘。

十几年来,每个寒暑假、小长假,他几乎都奔波在寻访、拍摄的路上。老宅里一处隐蔽的壁画、窗棂上精工细刻的木雕、门环上线条各异的纹饰……都使他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眼前一亮。

他沉醉于这样的过程,尽享拍摄历程的甘苦。上世纪90年代的山西还没有实现“村村通”,于是,“下火车-倒汽车-租摩的-步行”这种辗转多次才能到达目的地的方式,成了吴根喜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经历的考验。他每次外出拍摄,都要带着方便面、火腿肠、榨菜等即食食品。交通、食宿这些难题,与吴根喜拍摄到好照片时那种如获至宝的心情相比,真是微不足道,只要手捧相机,他立刻就会进入忘我的境地。在碛口拍古民居时,为选取一个理想的拍摄角度,吴根喜在村民的帮助下爬上一个废弃的窑洞。拍完后,背着相机的他却怎么也下不来,寒风中等待一个多小时,才在路人的帮助下下来。

尽管大多数古村镇地理位置偏远、荒凉,但很多村子他不止光顾过一次。有时他兴致勃勃赶到拍摄地,却不巧赶上阴雨天;有的院落,明明看着很有代表性,可大门紧锁无法进入拍摄;有的院落,从外面看不起眼,回来后看到其他摄影爱好者拍的片子,才发现里面保存得非常完好;还有一些院落,虽然照片拍了不少,但再次翻看时却发现也许换个角度会更好,于是有了再去一次的冲动……

最难能可贵的是,随着摄影技术的提高和对古建研究的深入以及摄影器材的更新,从2005年开始,吴根喜用数码相机把之前用胶片相机拍摄过的古村落又重新拍了一遍。直到今年4月,他终于完成了这项浩大的工程。

回顾拍摄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吴根喜不过淡淡一笑。16年间,他行程十余万公里,用坏九台相机,拍摄照片十万余幅。为了搜集资料,他利用一切闲暇到书店、旧书市场、街头地摊去淘有关古建和摄影方面的书籍,迄今,藏书已达上万册。就这样,吴根喜边拍摄边整理,边拍摄边研究。如今,他谈起山西古建如数家珍:山西现存宋辽金以前木结构古建筑占到了全国总量的75%;元代之前的木结构古建筑全国约计440座,山西就有350多座;山西保存比较完好的古村落还有3000多处……

要走遍山西上百个县市区两万多个村庄去追寻梦想之旅,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6年前,吴根喜刚迷上摄影并确定日后的拍摄专题时,意气风发地立志要把山西古建全部拍完,然而,16年的行程令他发现,仅凭一己之力,根本无法拍尽那些承载着中华古文化的建筑,“太浩瀚了!”他如是感慨。权衡之下,他决定以“古村落”为突破口,分系列进行拍摄。今年4月,他终于将山西省的30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全都拍摄完毕,并准备结集出版。

对于庞大的古建筑保护工作来说,吴根喜的努力也许微不足道。但这些原汁原味的影像资料,却可以让后人直观地了解“古村落”这个蕴含着丰富文化信息的历史遗产。

上一篇:山西首富们的突围之路 下一篇:天湖啤酒:一个国家新经济模式的民间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