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辨析

时间:2022-08-28 07:41:08

“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辨析

摘要:通过解释、举例等方法辨析“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帮助学生弄清这两个概念,只有理解理论,才能用于实际工作。

关键词:审计;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审计人员;被审计单位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12.26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12-69-02

审计实施阶段是审计程序中的第二个阶段,也是审计全过程的中心环节,在此阶段中有两个内容分别涉及到了“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的概念,它们是学生容易混淆的。我觉得作为教师应该多从教材入手,通过解释、举例、启发等教学方法,上课时耐心地多讲解,善于从区别和联系上进行总结,从而引导和帮助学生辨析,彻底弄清这两个知识点,为将来的实际工作打基础。

一、区别

(一)概念不同

“符合性测试”是指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有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类)进行初评的基础上,为证实该控制是否健全、完善,是否在实际工作中得以有效地贯彻执行,贯彻执行的实际效果是否符合设立该控制的初衷而进行的测试活动。“实质性测试”又叫真实性测试,是审计人员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凭证、账簿及其生成的会计报表进行经济鉴证和监督,以验证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告中各个项目是否正确、公允,有没有重大的差错和舞弊。

(二)实施目标不同

进行“符合性测试”的目标是为了确定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设计的适当性及其运行的有效性,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范围和时间。“符合性测试”主要关注以下三个问题:(1)内部控制是否执行;(2)内部控制如何执行;(3)内部控制由谁执行。解决这三个问题就可以进一步证明内部控制的可信赖水平。而“实质性测试”的目标是通过测试来验证被审计单位财务报告中各项认定是否公允,同时揭露财务会计报告中存在的工作差错和重要舞弊行为。

(三)实施对象不同

“符合性测试”实施的对象是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即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的一系列方法、程序和行为准则,比如:存货、应收账款管理、财产清查、产品质量检验、人事管理制度等。而“实质性测试”的实施对象是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及相关凭证、账簿等资料,比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和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总分类账、明细账等。

(四)测试的内容和方法不同

“符合性测试”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符合程度测试,二是运行状况测试。其方法有追踪法、实验法和观察法,还可通过抽样审计、检查、询问等辅助方法来进行。“实质性测试”的内容和方法有:检查凭证、账簿记录数据的正确性和经济业务的合法性进行账账、账实核对;运用监盘程序,确定财产物资的实际库存;关注奇异数据以之作为审点,获取适当的审计证据;向有关人员和单位进行面询和函证。

(五)种类不同

“符合性测试”有同步符合性测试、额外符合性测试、计划符合性测试三种,它们主要是为了降低控制风险和审计成本。“实质性测试”有对企业交易和账户余额详细测试,对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应用的分析性测试,比如:将收入和成本分别与上月、上年相比对,看看有无隐瞒收入、虚减成本,企图偷税、漏税等。

(六)地位和作用不同

“符合性测试”并不是审计实施阶段的一个必经程序。“符合性测试”是否实施,应当遵守 “成本效益”原则,不能也没有必要每个项目都进行符合性测试。审计人员在了解了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后,只应对那些整体内部控制能对各种错误或舞弊行为实施预控、准备信赖的内部控制执行符合性测试,并且只有当因信赖内部控制而减少的实质性测试工作量大于符合性测试的工作量时,符合性测试才是必要的和经济的。比如:货币资金中流动性最强、发生频率最高、最容易出问题的现金,审计人员就应该对它实行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是审计实施阶段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不论符合性测试是否有必要进行,此项测试必须进行。在审计实施阶段中可以没有符合性测试,但不可没有实质性测试,因为在实质性测试中有大量的实际工作要做,它能认定有关财务活动及结果是否具有真实性、合规性和合法性,以及是否存在违法犯罪行为。

二、联系

“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是审计学中重要的概念,是实施阶段的两项内容。“符合性测试”是“实质性测试”的基础,前者为后者做准备,当“符合性测试”表明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非常健全和完善、执行十分有效时,审计人员可以较多地依赖、利用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减少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从而节约时间,降低成本,提高审计效率。比如,某企业(无其他业务收入)建立了较为严密的库存商品管理制度:产品从生产车间完工—严格检验—合格盖章—填写入库单—仓库保管—销售开票—仓库发货—门卫核对放行。注册会计师认为这个内控制度科学合理,也找到了各个环节不同经手人的真实签名,给予较高的评价,值得信赖,那么“实质性测试”可以直接核对库存商品总账与明细账余额,与会计报表中“营业成本”项目核对,不必从每张单据、凭证细查了。还可从前面的工作中,发现重要线索,指导“实质性测试”过程,能够收集有用的审计证据,为审计结论服务。当被审单位内控制度非常糟糕、可信赖程度极差、已为错误和舞弊提供土壤时,“符合性测试”完全不必要进行了,应立即执行详细的“实质性测试”,以便切入主题,揭露出问题所在,给予被审计单位一个正确的审计结论,节省了审计工作时间,提高了效率。

通过以上比较和学习,教师应指导学生借助书本上的案例仔细揣摩分析,拓展思维,加深理解,适当记忆,达到辨析“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学习目的,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会计函授学校教材编审委员会编. 审计基础知识[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2] 牛慧主编.审计学原理[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

上一篇:当前“村官”经济型职务犯罪高发的原因及预防... 下一篇:华伦集团掏空四川金顶的案例分析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