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思考

时间:2022-08-28 07:35:17

关于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思考

在批阅一打打学生数学作业时,我都会因为学生计算时失误太多而感到可惜。由于他们的粗心大意,在计算中经常少写,错写,多写,漏写数字和符号,使作业中的错误很多。面对一个个红圈,闭目反思,分析学生爱出错的原因,我有所感悟。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往往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很多老师和家长都认为只是由于孩子粗心大意,马虎造成的。正确计算是学生学习数学时必须具备和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如果计算能力不过关,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快速准确地算出结果,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培养学生正确、迅速、合理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需要长期、多方面的工作。 狠抓口算训练,打好计算基础。小学阶段的计算,分为口算、笔算、珠算、估算四类。口算是笔算、珠算、估算的基础。口算不借助任何工具,只凭思维和语言进行,具有速度快、灵活性强的特点。笔算的正确与熟练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口算制约的。因此,在计算教学中,应切实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客观分析一下造成学生计算错误的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矫正。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口算是一切计算的基础,只有基本口算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才能使学生过好计算关,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为此,我总是利用早自习等小块空余时间做一页的口算题卡。家长也可以坚持让孩子每天做口算题。口算的内容包括本册的口算题和以前学过的基本口算内容,都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以求达到熟练的程度。

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必须通过连续的、大量的练习来达到目的,而让学生反复做大量、单调的试题计算练习,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必须设计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既有针对性、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练习,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设计一些数学游戏的计算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由于计算题是由数和计算符号构成的,比较抽象,没有生动的情节,我认为习题形式应多样化:如选择题、判断题等;在练习方式上也尽量使其多样化,如接力比赛,抢答、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同时可以采用计算“免做”等方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二、培养坚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针对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首先是笔算天天练,让每个同学设置一个笔算本。每天学生要在这个本子上做3-5道计算题。题目根据教学内容而定,可以由课代表统一布置,也可由每小组组长出题,还可以学生间互相出题。四人一组成立计算小组,由组长负责批改,学生及时订正。每天抽查,以便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进行个别辅导。有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抽测学生的计算情况,要及时进行表扬奖励,以不断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其次是在应用题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强化学生认真计算的意识,明确计算的重要性,以培养准确的计算技能。做完应用题后,要求学生进行认真检验,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注意分析错因,消除计算障碍。学生在进行稍复杂的四则运算时,出现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多方面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如有的同学“忘了进位”,这是因为口算技能方面的差距,就要单独对其进行“进位”方面的口算提高练习;有的同学计算时“运算顺序”错了,这可能是某种思维定势的作用,不恰当地使用了所谓“简便算法”,造成运算错误。如看见625÷25×4先算25×4,就要引导他们就错改错,把错题变成两道计算题让他们重新计算,如上题变成625÷25×4和625÷(25×4),学生在对比计算中,体会到二者的本质区别,从而在今后计算类似的题目时,引起注意;有的同学计算时“点错积的小数位数”,这是因为他们对算理还没有真正理解。出现这样的问题,要对他们进行计算过程的辅导,让其在再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算理,并对他们进行不算得数而只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练习;有的同学计算时往往“抄错题”,这是因为视觉器官的感知错误,要求他们在做计算题时,从抄题到最后算出得数,要一气呵成。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有的学生计算能力低,固然有概念不清,没有真正理解算理和熟练地掌握算法等原因。但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学生审题习惯差,往往只看了一半就动手去做;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数字、运算符号写的潦草,抄错数和符号;有的没有验算的习惯,题目算完便了事。因此出现了同一次练习中,同样性质的题目,有的可能算对了,有的可能错的现象。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

注重练习形式,保持计算兴趣。计算教学本身存在着单调性,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枯燥无味。培养学生的兴趣,在计算教学中格外重要。在教学中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是练习时间不要太长,可采取分析运算顺序、口答简单算法等不同练习形式相互穿插,从而分散计算的单调性。其次是增加一些计算故事。如走“数学迷宫”、“小马虎漫游计算城”等,以提高计算的趣味性。再次是适当进行竞赛活动。如“找朋友”、“登山夺红旗”、“看谁做的又对又快”等形式,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要及时评价。对计算进步快或计算能力高的同学及时表扬奖励,使学生在愉快的成功体验中继续进步。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具体操作如下:

(1)养成良好审题习惯。在教学中,对学生应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计算时要认真而仔细。除此之外,应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计算的检查方法,我总结了以下几条: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思。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学生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能使计算有了初步的保证。

(2)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班级中学生的态度存在明显差异,有的学生连书写都不规范,经常将“3”写成“5”,“1”写成“7”等,所以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让他们去练字,尽可能地使他们的书写让人“看得懂”,做到少抄错题、不抄错题。

(3)养成良好检验习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做到能口算的尽量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自觉地用草稿本,进行竖式计算,并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培养良好习惯,提高计算能力。计算能力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训练逐步培养起来的。要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计算要求,注重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首先要教育学生严肃认真,养成细心、认真计算的习惯;要教育学生计算之前先要观察题目的特征,认真审题,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要教育学生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等必须书写清楚、规范,数字间的间隔宽窄适宜;草稿纸上的竖式要条理清楚,该对齐的要对齐,不可到处乱写,以便检查时方便;计算过程要详略得当,该写的不能省;要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在计算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自觉检验,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努力消灭计算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其次是切实掌握运算法则。计算法则有其本身的结构系统,儿童掌握计算法则,要经历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过程。在计算教学中始终把学生作为主体,让他们通过多种练习,自己推导钻研出计算法则。对于有些较难理解的法则,要寻求与旧知识的联系,灵活地引导学生推导,使学生真正明确算理。运用法则、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可培养学生思维的简捷性和敏捷性,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因此在平时的计算中,要求学生要善于观察每题的数字特点和运算符号,通过思考,合理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能用简便算法的一定要运用简便算法。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允许学生有5%的差错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学生偶尔出现计算错误,尤其是好学生出错时,教师要注意避免大量机械,重复练习,这样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基本功,要使学生达到熟练程度,要强化指导和训练,训的是算理,练的是准确性,我相信只要师生共同努力,坚持不懈必有收效!

上一篇:初中英语教学中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 下一篇: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