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技工学校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时间:2022-08-28 07:16:29

关于技工学校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摘 要:现阶段,技工学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单词掌握量少,口语交际能力低,部分学生还出现抵触、厌烦的情绪,严重影响了英语课的教学质量,也影响了对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英语教师应该从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并创造出新的教学途径,做好上课的准备,合理设计教程,因材施教,善于运用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有效情景,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关键词:英语课堂 教学 体会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作为信息载体之一的英语已经成为了社会各个领域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和健全的过程中,综合素质、实用技能、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已经成为人才的重要组成因素,成为用人单位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但是,技工学校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学生从心理上惧怕英语,心理压力大,口语表达能力也比较欠佳,很多学生都认为英语课堂枯燥,对它没有兴趣,种种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影响了对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因此,提高技工学校的英语教学迫在眉睫。优化课堂教学,从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是我们一线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借鉴前辈们的宝贵经验,努力尝试和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下是笔者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一、热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乃是爱。”人需要关怀,需要爱,人需要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师生之间也是一样。技工学校的学生不同于普通中学生,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尊重和理解。我们要努力改变“技工学校生大都是差生”的错误观念,摒弃只按学习成绩来评价孩子的思想,尊重他们的个性,认真观察并努力发挥每位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大胆使用外语进行交流,有意识地要求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让他们产生积极学习英语的动机。

二、课前精心准备,保证教学质量

课前精心准备,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教材是教师设计教学的重要材料,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某项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找出知识的前后联系,然后系统地合理设计课时、教学案例。由于技工学校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还必须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教学难度要适中,既不能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觉得太过简单,又不能让基础较差的学生觉得高不可攀。教学设计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他们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此外,课前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抓重点,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认真考虑教法、学法以及上课所需要的资源和教具,有时除了多翻阅相关的书籍以外,还要在网上查阅一些有用的教学资料,思考怎样才能寓教于乐,给课堂注入生机和活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在课堂上启发学生思维,注重兴趣的培养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因此,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和保证。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等辅助工具,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活动,适当地将教材中的繁琐问题简化,对于有趣的文章通过做游戏的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讲一些小故事或听听简单的英语录音,这样既能调动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让他们融入轻松的学习气氛中,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使学生认识自我,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增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

四、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积极创设开放式教学氛围,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巩固学习热情。教学心理学家布鲁姆曾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巧妙地创设情境,可以为学生营造一种教学氛围和语言环境,使学生更加快速地掌握知识点,提高语言能力。情景化的英语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把枯燥的语言现象在情景环境中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任务和内容,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或模拟的情景中更好地组织思维,触景生情,激发表达思想的欲望,从而促进培养运用英语理解和表达思想的能力。

在教学中往往可以结合教材中有关日常生活内容创设教学情景,如学校、超市、工作地点等典型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英语交际活动。如在教《新模式英语》Unit3 Food 的Lesson1 What's for lunch? 这一课时,通过课文中的短文、对话及课后的单词表,学生们已经逐渐掌握了可以用于三餐的食物单词,例如hamburger(汉堡),sandwich(三明治),pasta(意大利面),pizza(比萨饼),soup(汤)等等。这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文中的“What do you like for lunch?(中午你想吃什么?) ―I like ……(我想吃……)”这样的对话句型,让学生走进这种生活情境,进行分组的对话表演,从而引导学生把学到的英语知识运用到日常的交际活动中去。这样的情景对话能够帮助学生迅速掌握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精心设计教学任务,提高学习效率

任务型教学法是指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和参与等方式,来实现任务的目标,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有效地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解决和分析问题能力。

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应明确目的性和可操作性,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提高实际语言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用英语与人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并将活动延伸到课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如在教授《新模式英语》中的Unit2 Let's go shopping!的Lesson2 Van's purchase 这一课时,我们可以事先打印好各类钱币(如课本P25 F)(课堂活动可能需多打几份),首先通过课本P24教会学生如何用英语表达商品价格,并拿出打印好的各类钱币,让学生先认清这些数额,并学会英语表达。为了巩固学生对美元钱币的认知,在这个过程可以穿行个课堂小游戏:教师说出金额数目,让学生分组拼齐钱数,哪组最快即获胜。之后再学习课本P25 Exercise E的对话,教会学生用How much is 和How much are这样的句子类型来询问商品的价格,然后再回到Lesson1 的任务:go shopping for Van,把钱币分发给学生,让他们模拟场景,做情景对话,进行购物活动。这样的课堂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快地掌握并运用所学的知识,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以Unit5 Our Community 的Lesson2 Where is City Hall?这一课为例,我们可以先给出一幅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地图,询问学生“Where is City Hall?” ,当学生在图中指出City Hall的位置时,我们再次询问“How to get there?”,利用这样的问题导入我们就能把用英语描述去目的地的路线的这个任务抛给学生,之后再通过一系列相关的短语如:go straight ahead(一直向前走),turn left(向左转),turn right(向右转)等的学习,让学生自己归纳出正确路线的英语描述,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用目标语言进行有目的的学习活动,实现任务的目标,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信息反馈,及时查缺补漏

英语与其他学科一样,知识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密不可分。每一节课、每一单元教完后,教师都要进行信息反馈,随时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前面的知识时常进行归纳,帮助学生克服遗忘,发现问题及时弥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正确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

七、对自身的教学进行不断反思,用以指导今后的课堂教学

作为教师,应该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认真的检查反思。尽管精心准备每一堂课,但有时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还是不高,提不起兴趣,课堂的反应也不如自己预期所想的那么完美,这种现象在技工学校的英语课堂是常见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时,我们就会产生消极的情感,如自责、内疚、抱怨等等。但是,在这些负面情感的支配下,我们无法平静地分析失败的原因,也不能积极地思考改进教学的方法。因此,教师应该正确地认识和处理这些负面的情感因素,对课堂教学进行准确、客观的反思。我们可以多写教学日志,经常与同事、学生沟通,找出问题,积累经验,这样才能使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根本的提高。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细心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努力营造轻松、民主、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开心的语言交际环境和机会,巧妙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进而构建和谐的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常君.重视情感教育,提高教学质量[J].学英语(高中教师版),2010(14).

[2]徐红霞.浅谈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1(35).

[3]杨庆霞.怎样创设实践英语课堂情境教学[J].新教育,2009(5).

[4]陈福莲.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情感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5).

(作者单位:广东省粤东高级技工学校 )

上一篇:水利工程中大坝选址的地质勘察分析 下一篇:简析建筑工程中电气现场安装施工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