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优化整合教材 构建英语高效课堂

时间:2022-08-28 06:59:22

注重优化整合教材 构建英语高效课堂

【摘 要】根据《新目标》教材编写特点,从单元内教材整合,单元间教材整合以及对教材资源的延伸与拓展三个方面着手,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效课堂;初中英语《新目标》教材;优化整合教材

提高课堂效率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而教师能否合理使用教材直接决定着课堂效率的高低。笔者在整合教材,打造高效课堂方面做了一定的探索与尝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1.对现行教材的思考

我市初中英语现使用的教材为《新目标》GO FOR IT。这是一套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为一体的教材。GO FOR IT的每个单元都由Section A, Section B和Self Check三个部分组成。Section A总是开始于一副很大的图片,图片上方明确写出本单元的话题,图片中呈现谈论话题所需要的主要语言项目,紧接着就是练习活动。在Section A中,还为学生提供了包括本单元语法要点的表格。Section B是在Section A基础上进行加深和拓展。Self Check主要帮助学生复习重点词汇。

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深刻感受到了《新目标》教材容量大,话题新颖,信息多角度等编排优点,另一方面也感受到了教材在编排上的几点不足:

1.1 每个单元的Section A部分都是把话题,词汇,语法项目同时抛出,然后马上进入操练,而且以听力训练为主。在第一课时就以这种“瓢泼”式方式与学生见面,让学生学得很吃力甚至感觉枯燥无趣。

1.2 Section B部分又以同样的结构特征:词汇输入,听力训练,辅以话题练习,与Section A没有形成逐层推进的关系,反而更像平行构成关系。

1.3 Go for it教材不像老教材那样强调语法,以语法体系为主线,而是强调话题,以话题为中心,注重语言的交际。因而每个单元的内容编排显得比较零散。

1.4 新教材提倡学生free talk,自由发挥,课本没有给定朗读材料。阅读文字内容也很不足。

2.科学的对教材进行整合

认识到教材编排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之后,笔者树立了“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变“教教材”为“用教材”,积极探索教材整合的途径,在不影响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补充和删减。

2.1 单元内的整合。GO FOR IT的单元内容分为Section A和Section B。A部分是基本语言内容,B部分是知识的拓展和综合语言活动。看上去好像是把A部分完成好了才能顺利开展B部分教学,但有些单元中两部分的内容相辅相成,互相融合。尤其是八年级下册的教材,每个单元除了Section A, Section B,Self check之外,还增加了一篇比较长的阅读课文。这时如果能对各部分进行整合,既能优化教学,又能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流畅。

如在教授八年级下册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时,笔者就尝试在第一课时就提前教授阅读课文《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由于这篇阅读文章内容丰富多彩,有关于新加坡的地理位置,语言,食物,旅游胜地等多重信息,学生在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就显得兴致勃勃。这远比按课本安排的section A,在第一课时直接呈现并操练完成时态的基本结构have/has been to…要有吸引力得多。这篇阅读文章中又重点介绍了新加坡的Night Zoo,因而在第二节课时,笔者又非常自然地与学生展开对话:

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 No, I haven’t.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night zoo? --No, I haven’t.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zoo? --Yes, I have.

这样不仅很自然地把Have you been to..?的句型教授并操练,而且又没有违背教材的编排原则:以topic话题为主线,开展任务型活动。

在用Singapore, France, Japan等国名操练Have you been to…这一句型的同时,笔者又用图片amusement park替换国名,教授了单词。而且在学生的答案为 Yes, I have.的时候,When did you go there?的句型水到渠成的产生,将完成时态和过去时态的区别在话题谈论中轻松自然的完成了教授。

将阅读文章提前到section A部分之前教授这样的单元内整合方式,不仅采用新颖的ice breaking,打开了该单元的话题,而且降低了初二学生对长篇阅读课文的恐惧心理,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有效的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沟通,训练了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2.2 单元之间的整合。对不同单元的内容及顺序也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点以及教学需要进行调整。GO FOR IT教材往往把一个学习内容(如一个语法现象)分散在几个单元中进行教学。所以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将某些知识点提前进行教授。

如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What should I do?》和第八单元《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这两个单元的Function都是Give advice。将第八单元接在第二单元之后学习,更有利于帮助学生系统的掌握用英文提建议的方式,尤其有助于更好的完成第二单元的写作任务,避免学生在写作中只会使用单一的You should …这一句型。

2.3 教材资源的延伸和拓展。积极开发和合理使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所有其他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所以,教师要精心研究教材的编写意图,研究教材的内涵与变化,挖掘开发课程资源,对教材精心加工,真正落实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随着城区小学英语教学的逐步铺开,目前本市的初一学生都有一定的小学英语基础。但因为各个小学对英语课的开设与重视度以及师资力量的差别,学生进初一时的英语水平也参差不齐。尤其是在发音方面,差别尤其显著。为了在新生入门时尽快的拉齐学生语音水平,笔者在七年级起始阶段教授starter三个单元时,并没有将重点放在话题教学上,而是选择了《格林音标教程》作为对语音教学的补充。在七年级开学的一个月内,用“照镜子”,“拼读比赛”等多种方式,规范了学生的语音,帮助学生掌握了拼读规则。笔者所带班级的学生,到初二上学期时,单词的拼读与记忆基本上不是问题,因而进入初二下学期每个单元的阅读教学时,教学进度比较快,学生的课文复述能力也很容易得到培养与提高。

笔者在教学中还注意到,GO FOR IT教材十分注重对学生听与说的训练。“听”主要为完成表格的方式,“说”则侧重学生的free talk,而以文字形式出现的朗读材料则完全没有。有些想训练朗读水平的学生感到很苦恼。因此在平时授课过程中注重将教材附录中的听力文本材料作为教材,进行朗读教学的补充。

教材是精选出来供学生学习的材料,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是否善于运用教材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教师只有不拘一格,变通教材,让自己成为教材真正的主人才能适应自己的教学和学生。我们追求教材的整合,但一切不是为了整合而整合。我们要用这种意识不断鞭策自己在每节课中体现活用教材的理念,全力打造高效课堂,真正实现为学生减负!

参考文献

[1] 《英语课程标准》

[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Go For It”英语《新目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4版

[3] 《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 2008年第11期

上一篇:浅析初中语文复习教学效率 下一篇: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