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护理

时间:2022-08-28 06:29:15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护理

产科出血依然是导致产妇发病以及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少产妇均是由于产后出血及并发的低血容量性休克而致死的。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主要特征包括起病急、发展迅速、急性大出血、病情严重,危及产妇生命安全。为了更好地挽救患者生命,现将本院选择的78例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相关护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从2011年1月到2011年12月妇产科收治的78例失血性休克患者。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组:对照组36例,实验组42例。她们年龄范围在22岁-36岁,平均年龄为(25.3±8.4)岁。本组患者的出血量范围为1000ml-10000ml左右。本次研究均取得全部患者同意,签订了知情同意书。两组病例在相关因素方面(年龄、病情、生命特征、出血量)都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因此,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

实验组:在传统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加强,主要流程如下:①遇到失血性休克情况后,医护人员要马上测量相关指标,如心跳、血压等。护士长立刻启动相应的紧急抢救方案,组织调配人员,形成紧急抢救小组。并准备好抢救设备和所需物品。②把患者去枕平卧,并抬高其头部约15°,及时给予吸氧,防止引发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并准备吸痰器,及时为患者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确保其呼吸道的通畅。此外,还要注意保暖。③在5分钟内构建静脉通道2条。为争取抢救时间,通常穿刺选择靠近心脏的上肢。同时,为了预防引起并发症,还需静脉注射抗生素。通常临床实践中常选择全血作为最佳急救液体。④随时注意患者病情,并观测相关生命体征,如血压、体温、心跳等。⑤无菌操作,防止引起医源性细菌感染。术后要为患者作皮肤护理,定时为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从而避免引起皮肤感染或生褥疮。同时,保持环境干净、卫生。⑥心理护理:术前、术后都要积极给患者作心理疏导,消除她们的紧张、恐惧、烦躁等不良情绪,使她们积极配合治疗。

1.3观察指标

通过临床护理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并记录相关指标:痊愈与死亡人数、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等。

1.4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5.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作统计学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根据x2检验,计量资料以加减正负标准差的形式表示,通过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临床结果对比

在不同的护理措施下,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详见表1。

3讨论

作为妇科一种常见的急危疾病,失血性休克是导致妇产科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失血后是否引起休克主要决定于失血量与失血速度。若失血量大于30%-35%,加上未及时补充血液便会引起休克。对于此病,若能及时抢救,加上有效的护理措施,绝大多数患者都能治愈。随着当前人们对医疗质量的重视,本院在传统护理方式的基础上,对护理措施进一步完善、强化,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

根据表1、2可知,实验组的康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采用加强护理模式的护理策略,实验组的痊愈率增加、病死率下降,住院时间也有所减少。并且,还减少了出现并发症的几率。P<0.05,说明都有统计学意义。因此,根据临床结果可知,抢救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过程中,合理、有效、及时的护理措施是挽救患者生命、增强患者生存质量的核心所在。

在开展抢救工作时,医护人员还必须留意患者是否有生育意愿,尊重她们的意愿,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案。为了保证患者的生育能力,如有必要,可选择输卵管修复术。此外,输血过程中,要重视血液的配型,更好地起到补充血细胞的作用。当然,护理过程中,还应做好心理干预,使患者安心治疗,配合我们的工作。总之,这种护理方式效果明显,应在临床中大量推广。

上一篇:新工艺对园林工程的影响 下一篇:桥梁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