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木版年画历史渊源\工艺及价值研究

时间:2022-08-28 05:27:00

郯城木版年画历史渊源\工艺及价值研究

摘要:本文从郯城木版年画的起源、工艺及价值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综述,重点研究了郯城年画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代表作品,及其制作特点,和反映出来的价值,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关键词:木版年画 历史渊源 工艺 价值

郯城木版年画俗称喜画、门神。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祈求新年吉庆,和平安祥。年画曾经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过去每值年末岁尾,鲁南、苏北及其许多地区都有张贴年画、门神及对联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郯城木版年画的起源要追溯到200多年前,一位潍坊年画艺人逃荒至郯城县胜利乡沙沃村,恰值年关将近,饥寒交迫之际,他就解下随身携带的木刻雕版,拓印年画换取食物。不料,这些色泽艳丽、极具渲染喜庆气氛功能的年画一经面市就得到热烈的欢迎,许多沙沃村村民也前来拜师学艺。沙沃村艺人在原有基础上,结合当地地域特征,一代代推陈出新。沙沃村很快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木版年画专业村。在鼎盛时期,沙沃村曾有过“家家点染,户户丹青”的红火场面,是苏北、鲁南的最大年画集散地。

二十世纪中期,郯城木版年画便停止了发展,特别是给郯城木版年画带来了毁灭性的摧残。许多年画和雕版被付之一炬,给年画的发展和研究工作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郯城木版年画和其它许多民间工艺品一样,曾是人们赖以谋生的手段。时至今日,作为民间艺术珍品的郯城木版年画多次在国内大型展览中展出,一九九四年,由临沂市艺术馆高级工艺美术师王滨收集送展的胜利乡沙沃村木版年画《赵公明燃灯道人》,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发的“民间艺术一绝大展”银奖。

郯城木版年画的种类繁多,目前所知的有四大系列,近百个品种。四大系列分别为灶码子系列,门神系列,传说掌故系列和经盘系列。其中经盘系列是适应人们的生活需求,后来加进去的新系列,是人死后追荐亡灵仪式上用的。

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可分为四个步骤:拓稿画样,雕刻木版,上案印刷,烘货点胭。 (一)拓稿画样。就是依样稿在板上描出图样。(二)雕刻木版。这是技术含量最高的一步。刻版的材料有十分严格的要求,必须木质坚硬细腻,适于精雕细琢,纤毫毕现。 (三)上案印刷。最初采用的是小案子座印,后改为大案子站印。采用一版一色的木版套印方法印刷出来,工艺精美,一幅画要套印5次到7次,一版一种图案,着一色。(四)烘货点胭。就是把潮湿的颜料烘干,个别地方加以润色修饰,或描金或敷粉,则整套工序完成。

郯城木版年画代表性作品:

(一)灶码子系列,主要有《满堂富贵》《神保平安》《全家团圆》。(二)文武门神系列。代表作品,武门神中有《秦琼尉迟恭》、《赵公明燃灯道人》;文门神中有《三星在户》《五子登科》等。(三)掌故传说系列,主要有《观音送子》《五子登科》《七子团圆》《王小焐鱼》等。(四)经盘系列:已经失传,无传世作品。另外,还有新主题的作品如《闹元宵》、《春耕》《幸福生活》、《沂河春早》等。

郯城木版年画的发展,一直以沙沃村为中心,刻版代代相传,无论从工艺,还是反映的历史特点等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一)工艺严谨,选材考究。郯城木版年画生产流程即拓稿画样,雕刻木版,上案印刷,烘货点胭。拓稿画样就是依样稿在板上描出图样。其中技术含量最高的是刻版。刻版的选料有十分严格的要求,要求木质坚硬细腻,适于精雕细琢,纤毫毕现。木版年画发展以来的数百年间,棠梨木一直是上乘之选,迄今为止,依然无其它木材可以替代。一套样版一般包括三版,五版,或七版。雕刻刻版,不仅要求艺人技术高超,还必须胆大心细,有独创精神。雕刻一套七版一套的雕版,往往要用三个月,或是半年的时间。可谓是心血与智慧的结晶。上案印刷时,采用一版一色的木版套印方法印刷出来,工艺精美,一幅画要套印三五次到十几次,一版一种图案,着一色。以前是简单的红黄兰三色套印,发展到五色,又到红、黄、蓝、绿、紫、桃红、黑七色套印,图案的缜密细致程度也随着套色的增多相应地得到了提高。每丝花纹必须接洽得丝毫不差,每根须发恰到好处,才能保证整幅画色泽鲜明,图案清晰精美,不会出现重影模糊的情况。七色套印具有高难度的技术,正宗的郯城年画张张出彩,幅幅栩栩如生,而郯城木版年画红火了近两个世纪,靠得就是精湛的技艺和积沉多年的沙沃人的基本功。最后烘货点胭,就是把潮湿的颜料烘干,个别地方加以润色修饰,或描金或敷粉,则整套工序完成。除了雕版需预先准备外,其它三道工序可现场演示,那行云流水的演示程序比起呆板的介绍更会让人们有一番领会与感悟。

(二)郯城木版年画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和原汁原味的审美艺术性。农耕文化作为本地区主要的文化形态影响着祖祖辈辈的郯城人民乃至中原人民。而木版年画就是从农耕文化中衍生出来的,它是土生土长的农民用就地取材的自然物制作出来的,因此这就决定了它鲜明深刻的区域特性。《送子观音》图案表现的是希望生男孩的愿望,这就符合农耕时期对劳动力渴望的理想;《五子登科》《七子团圆》《王小焐鱼》《秦琼尉迟恭》等等,均来自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或是历史传奇。这表现了生活在最底层的老百姓迫于自然和社会的压力,局限于自己的卑微和弱小,就借助神灵来重塑自己理想的愿望。虽然郯城木版年画表现的是本地区人类早期的信仰,反映的却是不论古今普天下老百姓共同的心愿,那就是扬善除恶,天下太平,生活幸福美满。木版年画承载了一种厚重的文化信息,它反映了千百年来人们心灵深处的愿望。正是这样的内涵使木版年画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这也是其一度辉煌的根源所在。而解放后,出现的《幸福生活》《沂河春早》等木版年画新作品,又表达了人民对新生活的喜悦和歌颂之情。因此在木版年画的发展历程中,非常清晰地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是历史上社会生活的沉淀。

同时,年画作为一种从门神演化而来的艺术,其原始的表现主题主要是那些有避邪禳灾功能的神祗,郯城木版年画最初的主题也不例外。但是,随着社会的演变,历史故事、戏剧人物、民间传说等也成了表现主题,后来,郯城木版年画在题材创作上紧密结合现实,又出现了歌颂社会,歌颂党,反映新的历史变化的内容。郯城木版年画用色考究,色彩火爆,对比强烈,富有极强的视觉效果。图案造型夸张奇特,线条粗犷飞扬,野趣横生,充分反应了北方民族的审美取向,表现出来自民间的最原始的纯正质朴的气质和浑厚大气的气度。木版年画不仅反应了郯城人民的艺术智慧,在昭示历史文化发展,深入地进行社会研究方面,也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郯城木版年画具有广博的文化内涵。年画,顾名思义,就是和年有关的图画。看到木版年画就让人很自然地想到红红火火的春节。不论是人生礼仪还是岁时节日,木版年画也是作为吉祥挂图和观赏佳品用来烘托喜庆气氛的。这样的沉积,木版年画就负载了一种深厚的文化信息,拥有了丰富的情感内涵。久居在外的游子看到木版年画会有看到家乡亲人一般的亲切感和归属感。

(四)郯城木版年画具有很高的技术研究价值,木版年画印刷技术是木版印刷技术的一次技术革新,它把印刷技术从单色改进成为套色,郯城木版年画从开始的套三发展套七,其雕版技艺和印刷技术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这对研究古代印刷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五)郯城木版年画具有经济价值和收藏价值。木版年画曾是人们赖以生存谋生的手段。时至今日,作为民间艺术珍品,木版年画多次在国内大型展览中展出。一九九四年,由临沂市艺术馆高级工艺美术师王滨收集送展的胜利乡沙沃村木版年画《赵公明燃灯道人》必,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发的“民间艺术一绝大展银奖”。

上一篇: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分析 下一篇:浅谈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