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光放远看“打防”

时间:2022-08-28 04:53:30

如何认识和处理好打击与预防的关系?现在有些同志心里在打鼓,看大形势好像以查办案件为主,认为预防工作是不是不受重视了,如果这样理解,那就是我们眼光不够的表现,眼光要放远一点。中央现在强调打击,提出以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这是当前时局的一个策略。查处和打击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紧密结合,要辩证、长远地看这一问题。

我们党从建立之初就不允许腐败。计划经济时期不容易腐败,而进入市场经济,腐败现象上升,当时是没有思想准备的。小平同志把打击经济犯罪作为改革开放的四项重要保障之一,一手抓打击严重刑事犯罪,一手抓打击严重经济犯罪。抓到今天,我们党在反腐败过程中逐渐成熟,总结出基本规律,那就是不注重预防不行,十六大提出要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反腐败年年都要讲,高压态势从来都没松过。往后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的很多措施,就是预防。对权力科学配置,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把权力放在阳光下运行,这就是预防,这就是治本。当前这一时期,就是因为预防治本不到位,腐败越来越严重,这是我们治本治的不够的结果。现在,对于腐败,基本没有幸免的行业。至于学术也好,科技也好,到处都有腐败现象,各行业都发展蔓延的非常严重。腐败绝对是改革的障碍物,这个时候不改怎么行,因为深化改革也是利益的重新调整,触及这些固化了的利益。所以现在这个时期,不打绝对不行,集中精力打,不然腐败再往深发展,从历史和其他国家的教训来看,恐怕治本都治不了了。

不能让贿赂成风。我们现在还是人情社会,有关系有人情就好办事,这几年贿赂犯罪上升是一个危险信号。再有,越来越严重,一些地方把持了当地的支柱产业。我们现在有很多腐败往深发展的苗头,比如腐败家族化、裙带化。所以一定要全力打击,只有打击才能遏制住,真正为深化改革赢得时间。中央的注意力是要把当前腐败的嚣张气焰压下去。我们正好在查处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对当前犯罪进行更深刻的认识,更深入的研究,才能提出更好的治本对策。惩治和预防永远是一体化的,只有这个时候是解释腐败本质最深的时候,是开展预防最好的时期。一体化的目的就是通过查办案件抓紧分析,案件查完了,我们的对策也有了。

要有更高的积极性,更强烈的主动性。这时候绝不能浪费时间,不能消极。要抓住主要的预防工作,根本途径就是制度建设。譬如搞惠民政策,就是用利益把老百姓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老百姓知道了中央给我多少钱,民主监督就起来了,通过我们的工作把老百姓动员起来。检察预防只是引导,提出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办法,促进他们自己完善制度建设。特别是法制建设。20多个省出台了预防职务犯罪条例,这就是搞预防建设。法制建设是最高级的看管权力的笼子,所以我们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除了预防宣传、警示教育,主要要在制度建设上做文章。

预防工作要靠创新。这些年预防工作走过来,完全是靠创新。预防和其他业务不一样,预防的创新天地很宽,而且只有创新才能开展工作。我们所做的事情是前人没有的。查办案件的工作都是认识世界,预防则是更高阶段,认识了犯罪还要改造犯罪环境,甚至改造世界。改造世界永远是创新的,就是要改造旧的管理上的偏差,重新建立管用的制度来防治腐败,所以我们本职的工作就是创新。这次中央司法改革给了预防工作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对重大工程领域的预防监督。这个任务很急迫,并且是个新东西,预防监督中央抓得紧,我们的工作就好干。监督别人必须要了解,是不是每个工程建设项目都要到预防口来挂号,这是新的制度热点。怎么监督,招投标只是个形式,用我们的检察监督促进自我监督,把利益加进监督中去。这是中央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将来可能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一个外延。法制经济就要靠法律监督,要求检察机关在促进依法行政上用适当措施帮助政府。当前社会有这个要求,所以我们有很多创新的任务。根据老百姓的集中诉求、如何集中解决问题,这就是创新。创新是永无止尽的,也是预防工作的基本方法。

跟创新对着的,就是实干。预防一定要实干。干预防工作不是只搞亮点,管用才是亮点,就是我们一定要“实”。我们的预防,很容易让人说我们虚,讲课靠嘴,宣传靠面,很多人认为预防是吹吹打打的事,我们要求的实效是一时难以显现的。预防工作一定要做实,实实在在去做事,实实在在去研究,实实在在去思考,拿出的对策都是实实在在有用的。预防工作的考核指标不好确立,我们要甘心默默地做事,不要完全追求考评,更多的要从实来考虑,做实事,求实效。有了实效,结果完全不一样。真正制度管用了,我们就没白费功夫,我们才有成就感。干工作一定要实,真正的成就感是做一件事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出事是大环境造成的,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要减少出事。全国检察干警不到28万人,每个人24小时不睡觉,也监督不到位。要用我们的专业监督,促进民主监督。通过对预防工作规律的认识,分析把握职务犯罪的特点、规律、成因和环境条件,提出制度建设、预防对策,发动预防主体真正自我的开展预防,推动各有关部门落实预防措施,这样才能见到实效。

(作者系最高检预防厅厅长,本文节选自全国检察机关第八期预防业务培训班上的讲话。)

上一篇:“预防也出生产力”的南京实践 下一篇:上海人的电车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