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最顾忌微信

时间:2022-08-28 02:30:49

这看上去不是一个问题:“冲击”、“告状”、“摊牌”、“谈判”、“过路费”这些传言充斥着三大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和微信在三月份或明或暗的博弈,看上去双方已经剑拔弩张,工信部的数据是最直接的佐证:今年1-2月全国短信业务量仅同比增长0.7%,且普通用户的点对点短信息下滑10.6%,短信类信息订购服务同比下降18.5%,增长主要来自于节日期间的公益短信拉动;移动语音业务资费同比下降4.3%,ARPU从去年同期的33.8元下降到31.1元,同比下滑8.7%。一个可以达成的共识是,以用户数超过3亿的微信为代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服务对运营商的传统业务有明显的替代作用。

不过有趣的是,双方在明面儿上都客气得很,中国移动总裁在2012年业绩会上表示,“我们没有指责别人抢我们的地盘。”腾讯CEO马化腾表示,“运营商不会对微信收费,腾讯也无意虚拟运营商。”

双方的态度有点“暧昧”,事实上,腾讯确实无意和运营商正面冲突,微信“实时对讲”的红线一直未踩,而且不断放出风说自己目前的战略重点是国外市场;至于运营商内部,既非外界想象的铁板一块,对腾讯微信的仇恨值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微信的确动了传统运营商基础业务的奶酪,但其更像是一种符号,引发了“对手”早已深埋心中的不安,其在形式上的冲击恐怕远远大于实际上的。

最不安的无疑是中国移动,但绝非业务量被微信冲击那么简单。对联通和电信而言可能反倒是个机会。

有联通人士认为,目前为止,微信还是基于特定人群的熟人关系,高端商用客户很少使用,语音和短信在实时和准确性方面目前还是有优势的。同时,运营商的盈利点也正从传统语音业务逐步向数据业务转移,在运营商倡导的四网协同(2G/3G/ WLAN/4G)概念中,有三个网络是面向数据业务,对于微信“挡得了一时挡不了一世”,认清自己能做什么,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是最重要的。事实上,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中国移动2012年全年财报的话,传统语音业务营收比重的降低的另一面是,数据业务比重的升高。

的确,微信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冲击了运营商传统业务的产品,不如说是运营商从传统语音业务向数据移动转型趋势的导火索,而这扇门早在10年前(skype诞生)就被开启了。

这一过程里,第一次丧失利益话语权难免让运营商心生不安。

从本质而言,运营商以及衍生的业务不论在语音时代还是数据时代,都由“管道”(网络基础设施)和“增值服务”组成,只是在过去的SP时代,话语权掌握在运营商特别是中国移动手里,由此形成的地上和地下的庞大产业链中,运营商有充分的话语权和利益保证,而当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公司进入后,他们可以绕过运营商的控制直接在“管道”上开发服务,而且真正做到以用户为导向,快速反应,这是运营商们并不具备的能力——或者说,即便知道数据业务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在转型过程中丧失话语权和控制权的感觉并不舒服。

除了整个阵营的利益,各家在转型大潮中境遇也并不相同。中国移动在通话基础设施上有长期的积累和优势,联通和电信则在互联网宽带上有自己的优势,微信对流量、数据业务的带动虽然可能不足以“抵消”语音短信业务下滑带来的损失,却有可能推动三大运营商的势力版图此消彼长,这或许才是中国移动真正顾忌的地方。

上一篇:吴江经验 第6期 下一篇:阻击黑客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