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后进生经验浅谈

时间:2022-08-28 02:23:04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5-0118-02

摘要:个别教育和集体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班几十名学生,他们在思想品德、智力、性格等方面是不平衡的、有差异的。要使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在各自的起点上有所提高,就必须靠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去影响、改变学生。后进生和优秀生是相比较而言的。后进生通常是那些在品行或学习等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在一个班里为数不多,但因经常犯错误或学习落后,给班主任的工作带来不少麻烦。尤其是品德,学习都很差的学生,他们人数虽然很少,但能量不小,有一定的破坏性。因此,班主任要特别注意了解他们的特点,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

关键词:后进生 转化 经验 个别化教育

后进生应该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根据标准的不同而变化。相信即使在合肥一中也会有一中老师认为的后进生,那么在我们二中肯定也存在后进生,而且这种现象是普遍发生,在普通班以及艺术班更是大量的存在,他们对班级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相反他们的贡献和他们的“负作用”来比是不成比例,所以想要把班级特别是普通班和艺术班管理好,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必须要做好,否则你平时辛勤劳动的成果可能就会被破坏在一些小事上,就象有的老师所感慨的那样,“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二中的后进生我认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学习成绩较差,但是平时表现尚可一些学生,一种是成绩差同时表现也不好,甚至不合群、自私、不讲礼貌,纪律意识淡薄,用俗话说都不会做人的这类学生。

第一类的后进生,情况简单点,他们只是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因此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帮助他们,看看是学习方法上有问题还是学习习惯上有问题还是智力、能力上有所欠缺等等,这些工作应该是班主任们所擅长的,大家应当会因人施教,量身裁衣,制订一些适合他们的方案去帮助他们。

对这些学生班主任一定要有辨证的观念。

第一、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后进生。应该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后进生更要善于发现甚至发掘其优点,以促使其进步。

第二、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应当纵向地分析:要让后进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做的好,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做的更好。其实许多在校的优生,在社会实践中不一定工作就很突出,相反一些所谓在校时的后进生,倒表现出色。

第二类后进生相对而言教育的难度更大,对他们可能付出的努力要比对第一类学生多的多,不仅要在学习方面帮助他们,还要在一些非智力因素方面、纪律意识、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去培养、训练他们。

在我所代的艺术班里就有这类的学生。他是个借读生,学习基础差,中考仅靠250分,惰性大,学习没有目的,纪律意识淡薄,上课根本静不下来,不是说话就是小动作。没有荣誉感,批评无所谓,甚至老师特意的表扬都不在意。爱好少,连体育活动都不感兴趣,最大的爱好就是玩电子游戏。喜欢说脏话,缺少教养,遇到老师连个招呼都不打。这个学生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根本不是如何提高他的学习成绩,而是首先提高他的基本素质,或者说基本做人的素质。针对他的这些问题,我从三个方面寻找原因下手,首先找到他的家长,了解他的家庭环境,原来他的父亲经常外出工作,母亲对他又过于娇惯。第二了解他的朋友圈,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经常和一些社会上不三不四的无业游民,学了一身的坏习惯。第三了解他本人的性格,成长经历,从而知道他的习惯,价值观的形成。紧接着我采取了一些措施,经常和他的家长联系、见面,和他们探讨、流教育的一些经验,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比如和他们的孩子多沟通,多关心孩子的心理成长,同时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千万不要太高,使其无法实现),增强他的自信心;要求断绝他和社会不良青年的一切来往;培养他的正常合理的业余爱好,如鼓励他参加班级的足球队,增强他的集体荣誉感和上进心;教他做人的道理,让他知道做人要相互尊重等等。

三年来我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改变他,他的精神面貌和表现比起以前有了很大变化,而且与老师的相处也越来越融洽,他的家长也很感激老师的付出。也许结果并不是完美的,但是我要说的是这三年对他的人格和品质的形成起着很大的影响,对把他塑造成人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写道这里我还想起了一些在不同场合经常听到的一些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教育是万能的”等等,这些话可能是100%的有道理,但我要指出个误区:教育确实是万能的,然而仅靠老师的或班主任的单方面教育是万万不能的。一个学生每天都接受着家庭的、社会的。同学的、朋友的以及老师的各种各样正确或错误的教育和影响。班主任的正确教育能占到多大的比例,起多大的作用,有时不是班主任一个人就能决定的。班主任肩负着教育学生成人成才的重任,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同时要有很大的付出,但有时来自社会、家庭甚至来自学校自身和学生之间的负面教育所造出的结果,由一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全部由老师或班主任个人承担,显而易见是不客观的,也是不公平的。

上一篇:对于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点想法 下一篇:激发课堂兴趣,点燃心灵圣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