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在身边,学会防范

时间:2022-08-28 12:57:04

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目前,全球约有4000万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我国自1985年报告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患病人数及高危人群每年不断递增,呈现出由特殊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的趋势。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毒引起的,以全身免疫系统严重损害为特征的传染病,被称为“超级瘟疫”、“世纪杀手”。不过,只要我们了解艾滋病的有关知识,知道艾滋病在哪些情况下会引起传播,在哪些情况下不会,就能自如地抵御艾滋病,保护好自已和家人。

这些途径,可以染“艾”

艾滋病并不如常人想的那样防不胜防。艾滋病毒主要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的血液、和阴道分泌物中,其传播途径也不外乎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三种。除了这几种传播途径,艾滋病的传播是十分有限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接触根本不会传播艾滋病。如:

看望或接触艾滋病患者,你完全可以放心地同他握手、拥抱,互道问候。

与患者同桌吃饭,共用餐具如碗、筷等,也不会感染上艾滋病(编者注:对于口腔等部位有溃疡或破口的患者还是要尽量避免共用餐具)。

如果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在你面前咳嗽或打喷嚏,你也不必担心,艾滋病毒不经过飞沫传染。倘若你与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在同一办公室或同一车间工作,他使用过的办公用品或劳动工具,你再拿来使用,同样也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与艾滋病患者在同一游泳池中游泳,或是共用厕所,也是安全的。

夏季时蚊虫叮咬,并不会传播艾滋病。有不少人觉得,既然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那么如果蚊虫叮咬了艾滋病患者后,再去叮咬他人,不就会把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传绐他人,使其得病吗?其实,这种顾虑是多余的。科学研究推测,只有当2800只体内带有艾滋病毒的蚊子同时叮咬人体时,才有可能感染。全世界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中,还没有1例是因蚊虫叮咬而感染的。

上述几种行为没有危险性,是由于艾滋病病毒抵抗力较弱,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很快会死亡。因此,它不会通过空气传播;同时,一般消毒药品如漂白粉、乙醇、消毒液等均可迅速将其杀死。

这些行为,可能致“艾”

严格地说,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患艾滋病的可能,只不过有些人患病的危险性很大,有些人的危险性比较小或很小。因此,生活中我们也要了解,哪些属于“很危险的行为”,哪些属于“有一定危险”的行为,了解这些,就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

传播艾滋病的“高危行为”是:与艾滋病感染者进行无保护的;与艾滋病感染者共用注射器;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和血液制品。此外,有艾滋病的孕妇会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或通过哺乳传给婴儿。

“有一定危险”的行为是:共用牙刷;共用剃须刀;文身;使用同一个针头穿耳洞;不能正确使用。

“高危行为”的原因是其行为引起血液、或阴道分泌物发生交换,之中的艾滋病病毒极易通过交换而引起感染。如果你有其中任何一种行为,就可以确定你有感染艾滋病毒的高度危险性。“有一定危险”的行为,就是指血液、或阴道分泌物有可能发生交换行为,该行为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可能性。

最后还想提醒大家一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已经承担着疾病带来的肉体痛苦和精神压力,作为家人、同事或朋友,不应歧视他们,应该给予同情和关心,给予他们正常工作、生活和学习的权利,而不是雪上加霜,把他们打入“另类”。这样做,不仅减轻艾滋病患者的压力,使他们生活得更宽松,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样做对我们自身也是更好的保护。

上一篇:傻笑不停或是惹上癫痫 下一篇:中国光谷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