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不要让阅读教学“一厢情愿”

时间:2022-08-28 12:32:37

“换位思考”,不要让阅读教学“一厢情愿”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都无奈于唱独角戏,自己声情并茂,学生却无动于衷,这样的课堂只能是教师的天地,孩子永远都徘徊在课堂之外,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很多教师就埋怨:现在的孩子不爱学习;这些孩子真是“孺子不可教也”;孩子们一批不如一批;真是越来越笨了……面对这些埋怨,我们静下心来思考思考:真的孩子们变笨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发现孩子们除了课堂上,其他时候真的是很聪明,很有能耐。问题还是出在我们的课堂上,课堂上我们教师想过没有现在的孩子需要什么,孩子喜欢怎样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只顾一厢情愿地讲解再讲解,当然不能引起孩子的语文学习兴趣。我们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理解孩子、关注孩子,并去吸引孩子。

一、切忌遥遥领先,要站在孩子的起跑线上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明白课堂永远都是学生的,只有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现在的语文课堂中我们的很多教师充当的是课堂的领跑者,他们在课堂上总是遥遥领先,把学生远远地甩在自己的身后。他们领导着学生的思维,控制着学生的活动,他们以自己的年龄大、阅历多、知识面广、文学功底深而始终主宰着学生的一切,从没想过让自己与学生合拍,致使学生产生了疲倦感。学生受年龄和阅历的影响,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会即有自己的观点和视角,又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应该以理解的心态去接受。例如在教学《“我”给献花》中有句话“我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怎么能不欣喜若狂、激动万分呢?”这句话一语双关,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面层次上。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时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来引导,我是这样说的:“香港本来就是我国的领土,但后来被葡萄牙割占了,香港就这样离开了祖国妈妈的怀抱很多年,现在令我们激动的是,香港终于回归了,重新又回到了祖国妈妈的怀抱。”站在学生的角度,学生很快理解了这里失散多年的孩子还指的是香港,母亲还指的是祖国。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想到学生,把自己当成学生,思考一下,我需要的是什么,在讲解课文中,不要让学生感觉自己总是追不上。我们应该就站在孩子的旁边,让学生感觉老师就是自我学习活动中一个共同探讨者。

二、切忌匆匆忙忙,要多给孩子一点时间

阅读教学,应该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读书、去感悟,但在现实的阅读教学中,我们的教师把阅读课堂当成了个大容器,有什么都要往里塞,认为给学生讲得越多越好,分析得越透彻越放心,久而久之,课堂成了满堂灌。教师一路匆匆忙忙,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不愿当这课堂的奴隶,以冷漠来反击课堂。其实,教师也是良苦用心,为了应试总是吝啬课堂上的分分秒秒,怎么舍得给孩子一些自己读书、思考的时间。换个角度思考下:如果我是学生,我也不喜欢教师从头讲到尾,我希望能自己做一回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一文中讲了只有一种黄蝴蝶的山谷和有五颜六色的蝴蝶的山谷。其实这个部分学生很好理解,无须教师的讲解,我们就应该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品、去表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能感受到这儿的美,一切尽在不言中。如果老师把它进行分析,那真是画蛇添足,破坏了这份美好的意境。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不应该无休止地占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应该在课堂中停一停,让学生有时间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真实对话。只有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受孩子欢迎的,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让学生领悦到阅读道路上无限的风景。

三、切忌过度约束,要给孩子更大的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这个表述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正如俗话所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舍得放一放手,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阅读,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课堂中,教师不要自作多情,希望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学生的思维,而应该留给学生更大的空间,让学生与文本摩擦出个性的火花,放飞自己的心灵。例如在教学《船长》一课,通过分析三次命令,来感悟船长的形象的过程中,我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品读船长发出的命令来走进他的精神世界,去领略他的人格风采。比如第二次命令“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船长的职责就是保护乘客的安全,哈尔威船长为什么会下这样的命令?学生通过课文中一些相应的语句谈了自己的感想,他们的想法非常丰富。实验证明,在阅读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收获了自由才能学到知识。

阅读是学生情感经历的过程,我们教师应该多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给孩子一份自由,不能让阅读教学输在教师的“一厢情愿”上。

上一篇:让数学文化在课堂中沉淀 下一篇:作业:构建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