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木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时间:2022-08-28 12:09:13

白花木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摘 要] 白花木的作用较多,在其培养中,组织培养技术是重要的培养手段,本文主要探究白花木组织培养技术,将植物的茎尖、腋芽置于培养基中,探究组织培养技术的成活率,通过分析,可以为白花木的组织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白花木 组织培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92.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2-0178-01

在对白花木的培养中,扦插、嫁接以及压条等技术虽然可以培养白花木,但是繁殖率较低,因而探究组织培养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实验方案培养基

1.1 最优启动培养基设计

在本次实验中,探究最优的启动培养基设计方案,采用改良MS、WPM,生长素采用BA0.5mg/L、1.0mg/L、1.5mg/L,细胞分裂素采用IBA0.02mg/L、0.05mg/L、0.10mg/L。附加30g/L蔗糖和0.07%琼脂,Ph5.6~5.8。在实验的理念中,选择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L9(34),共9个处理,在每个试管中,均接种一个外植体,每次处理28管,重复3次。

1.2 继代培养基设计

在初代培养基设计完成后,需要设计继代培养基,其是植物组织培养的重要阶段,关系着植物的繁殖和生长,在继代培养过程中,选择的材料为初代培养的苗,通过调整激素的含量,来提升芽苗的数量与质量。在实验中,依然采用L9(34),共9个处理,在每个试管中,均接种一个外植体,但是在处理中,每次仅仅处理10瓶,重复3次。

1.3 生根培养基设计方案

在经过继代培养之后,需要对外植体的生根培养方案进行设计,在选择芽苗的过程中,需要选择粗壮的芽苗,将基本培养基设计为1/2改良MS,选择IBA以及蔗糖的最佳配比,在实验过程中,同样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设计,在每个试管中,均接种一个外植体,但是在处理中,每次仅仅处理15瓶,在40d后观察小苗的生根情况。

1.4 移栽方案设计

外植体生根后,经过一定条件的驯化,植物可以适应自然环境的发展,可以提升移栽的成果率。在实验过程中,当外植体成长到5cm左右,需要将无菌膜打开,逐步降低植物的环境温度,并且增强光照,在3d后,吸净并且移栽到土壤中,经过喷雾的保湿处理,在30d后计算其移栽的成活率。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从成熟的白花木母株上提取茎尖、腋芽以及成熟叶片作为研究的外植体。

2.2 实验方法

2.2.1 初代培养

将采集的枝条经过水流的冲洗,去除表面的污染物,切取植物的茎尖、腋芽以及成熟叶片,运用洗洁精浸泡5min,之后采用清水冲洗1h,采用无菌滤纸吸净水分,用70%酒精在无菌室内浸泡5s,冲洗干净后,再用0.1%汞溶液浸泡5min,用无菌水冲洗5次,吸净水分,在工作台去掉包片,切成6*6mm的样本,置于培养基中,叶片分为正面和反面放置。

2.2.2 样本诱导与分化

在植物的诱导中,观察植物的污染率、枯死率以及存活率,在诱导40d后,可以直接诱导茎尖以及腋芽的一部分,部分样本底部切口向外膨胀,长出愈伤组织,上部生长成为芽,叶片正面放置的植物均枯死,未诱导出丛生芽,而叶片反面放置的植物中,1个生长出丛生芽,其余植物均枯死。

2.2.3 继代培养

在外植体的培养中,在培养基培养40d后,丛生芽生长到2cm,切割后置于增殖培养基继续培养20d,获取大量的丛生芽。

2.2.4 生根培养

切取丛生芽,选择高度为3-4cm的苗,置入生根培养基进行培养。

2.2.5 培养条件

采用MS基本培养基,附加植物生长调节剂。采用改良MS、WPM,生长素采用BA0.5mg/L、1.0mg/L、1.5mg/L,细胞分裂素采用IBA0.02mg/L、0.05mg/L、0.10mg/L。培养的PH值为5.8,蔗糖浓度为3%,琼脂的浓度为0.6%,培养的温度为25℃,光照时间为12h,光照度保证在2000lx。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灭菌时间的影响

在白花木的培养中,不同的灭菌时间对白花木的诱导具有较大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显示,在诱导的过程中,随着霉菌时间的不断延长,植物的污染数量会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在9min以后,会趋于0;在枯死数量方面,随着灭菌时间的不断延长,枯死数量会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并且在6min左右为最佳。在诱导率方面,随着时间的延长,诱导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并且在6min达到最佳的T导率。总之,由实验可以看出,在白花木的培养中,灭菌时间设置在6min最为合理。

3.2 接种方式对分化的影响

在外植体的培养过程中,叶片的接种方式对诱导具有较大的影响,根据本次的实验分析发现,在叶片正面放置时,接种的存活率为0,而反面放置时,接种的存活率为6.7%。可见,在植物的培养中,外植体的选择应该尽量选择茎尖以及腋芽,在必须选择叶片的情况下,应该尽量选择反面放置,这样可以提升植物的诱导分化率。

3.3 丛生芽的分化与激素浓度关系

在本次实验中,将丛生芽置于不同浓度的培养基中,发现如果激素的浓度较低,则会限制丛生芽的繁殖速度,如果激素的浓度过高,则会导致丛生芽底部产生愈伤组织,影响上部的生长。

3.4 生根移植

在植物的培养中,切取3-4cm的苗进行生根移植,经过研究发现,65%的小苗可以生长出较为完整的植株,经过30d的培育后,可以将生根苗进行继续移植。

本文主要探究白花木的组织培养技术,将植物的茎尖以及腋芽置于激素不同的MS中,发现在最佳培养基下,其诱导率可以达到66.7%,并且其灭活时间应该设置在6min左右。总之,只有采用科学的组织培养技术,才可以提升白花木的成活率。

参考文献

[1]张亮亮,柳新红,林新春,等.白花树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13,(03):16-19.

上一篇:论关于积极开展农机安全知识培训的必要性探析 下一篇: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机化管理统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