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展望: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相关原理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28 12:02:41

回顾与展望: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相关原理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我国学者对心理语言学的先进理论进行了介绍和引进,近年来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心理词汇等基础性研究和阅读、听写等应用研究中。神经语言学同外语教学直接联系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临界期、大脑侧化、脑基础和一些具体应用方面。虽然心理、神经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仍需我们认真面对。

【关键词】 心理语言学 神经语言学 外语教学 心理词汇 脑基础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外语语感获得的神经心理机制及其培养策略”(项目编号:11JK0399)的阶段性成果。

上世纪70年代和60年代心理语言学和神经语言学分别被引进我国学术界,此后,两者的相关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实践当中,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同时,两者在同我国外语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仍需我们认真面对,以期对外语教学的指导作用更加全面和深入。

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心理语言学是心理学与语言学等学科相互交叉而形成的边缘学科, 主要研究言语产生、言语理解、语言习得的心理机制与心理过程。心理语言学从它诞生那天起就在影响着外语教学(戴瑞亮,1996:67),为外语教学法提供了理论基础(薛燕华等,2004:61)。除了对国外先进心理学理论的引进和介绍,心理语言学相关原理同我国外语教学相结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性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

1.对国外心理语言学理论的介绍

桂诗春率先涉及心理语言学的发展历史及相关理论,在《心理语言学的研究与应用》(1979)一文中对国外心理语言学的一些研究和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在这之后的时间里,多位学者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对心理语言学这一边缘学科的理论进行了介绍和引进。在诸多介绍性文献中,Stephen Krashen的输入假设模式是论说的一个热点,其中,可理解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在胡秀琴 (1988:54)、许常凯(1990:51)、 项金枝 (2005:110)、魏春蓉(2011:178)等人的文章中有全面的介绍,谢晋轩 (1986:29)、许常凯(1990:51)、项金枝(2005:110)、贾冠杰 (1997:39)、管群(2010b:89)对监控假进行了详细说明,情感过滤说是贾冠杰(1997:39)、许常凯 (1990:52)、项金枝 (2005:111)探讨的重点。

2.基础和应用研究

心理语言学相关理论与我国外语教学相结合直接体现在基础性研究和应用研究中。20世纪70年代末至2007年前心理语言学在我国外语教学领域的应用已经由李绍山等(2007)进行了较全面的归纳和总结,近些年来,随着心理语言学相关原理在教师中的普及,研究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研究仍然集中在心理词汇方面,众多研究者将目光投向了多语或双语心理词汇。高震寰(2007)和张晓鹏(2007)分别研究了双语者的心理词汇模型,前者将双语者心理词汇表征的主要模型分为层级模型(单词联想模型、概念中介模型)和非对称模型,后者将心理词库表征的结构模型分为独立存储模型和共同存储模型,混合型和非对称模型,两人都认为非对称模型是混合模型的一种。熊锟(2007)在分析了学习者英语词汇习得中的对母语负迁移后,结合学习者二语心理词汇表征,认为“为避免母语的负迁移,学习者要采取措施建立二语形式与意义的直接联结,以构建新的二语概念体系”(2007:136)。王学成(2010)对心理词汇库构建的“Brainstorming法”进行了详细剖析,他认为:brainstorming法有利于学习者同时从语义特征与句法功能两个方面对词汇项进行认知,帮助学习者提高语言接受的理解与语言产出的精确性(2010:163)。高慧敏(2011)借助心理词汇联想实验对俄英双语心理词汇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俄语专业学生俄语的联想受汉语思维影响很大,而他们的汉语联想没有受俄语思维的影响;俄英双语之间的迁移是确实存在的。她建议在教学中学生用俄语解释俄语,用英语学习英语。在新时代下网络语料库对心理词汇构成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是吴华佳(2011)探讨的内容。

除了基础研究,外语教学的应用研究在广度上有所增加,但专门进行口语、听力、写作、阅读等的研究新成果并不多见。在外语阅读方面,徐思煌(2010)引用Treisman,Krashen,Rumelhart等人的相关论述,以心理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英语阅读的心理过程,指出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障碍,并且提出相应的策略。郭溦(2011)对言语感知、词汇提取、句子加工和语篇理解四个方面的心理语言学原理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对于“中式英语”的存在,阳光(2009)通过语言输出理论和输入假设理论以及模版理论对该种句法现象进行了剖析。对口译的心理语言学研究是较多学者关注的领域,以刘绍龙(2008)为代表。语块的使用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现象,它涉及多种认知心理机制,如吸纳与重构、注意、工作记忆、自动化等,冷瑜(2010)对大学英语教学中语块认知心理机制进行了分析。段红萍等(2011)对英语专业四级听写心理机制进行了研究。鉴于语感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吴梅(2012)认为语感是一种神经心理语言现象,它的形成和运用贯穿于大脑语言习得、言语产出和理解的全部过程。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学者对于俄罗斯心理学理论的介绍和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赵秋野在《俄罗斯心理语言学与俄语教学》(2003)一文中谈到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的别名是“言语活动论”,它有别于西方各流派,具有自身的特色,并进而对俄语教学的言语活动观进行了剖析。由许高渝等(2008)编撰的《俄罗斯心理语言学和外语教学》一书主要探讨了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的理论概念和言语感知、生成等内容,对如何运用心理语言学成果指导我国外语教学的实践进行了探索。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理论的介绍和研究丰富了我国心理语言学理论的内容,从而使得对外语教学的指导添加了更多的层面。

神经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虽然神经语言学进入我国学术界的时间要早于心理语言学,但前者同外语教学相结合的研究却明显少于后者。究其原因可大概归纳为三点:1.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标的为语言与大脑,虽然不断有新技术出现,但大脑的语言神经网络至今还是难以捉摸的“黑匣子”。2.神经语言学最初是研究失语症、脑损伤病人等“非正常”人的语言机制,以对该方面的病人进行诊治,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正常人”的语言在大脑中的运行机制随即进入了研究的视野,但限于生物研究成果,同语言学相结合的成果较少,而同外语教学相联系的内容更为少些。3.神经语言学的深入研究需要专门的高端科学仪器,而在我国高校进行外语教学同时又进行神经语言学研究的机构少之又少。

神经语言学的大脑语言功能侧化、语言的脑支配和脑特化、语言脑定位等理论对于语言和言语的生成和理解具有很好的解释功能,其中大脑语言功能侧化、外语学习临界期、第二语言获得的脑基础等理论对于外语教学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1.大脑语言功能侧化

日本学者伊藤克敏的《神经语言学与英语教育》由陈秋峰(1983)翻译至我国,其中谈及人类左右脑的结构与机能,并着重指出在母语和外语初学时期人脑右半球机能更为活跃的调查结论。朱建新(2000)是明确用《神经语言学与外语教学》为题目撰写研究文章的学者。文中简要介绍了大脑的言语机能,分析了本族语与外语习得的神经机制异同性,建议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努力开发大脑两半球的潜力。王昊等(2008)也对第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右半球的参与问题进行了探讨。黄芳(2008)对大脑两半球的机能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右脑的开发对外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2.外语学习临界期

第二语言习得的临界期(又译为“关键期”)是众多学者涉足的内容。戴曼纯、杨连瑞、管群分别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本世纪初和2010年从神经语言学方面对临界期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

戴曼纯在《大脑优势与第二语言习得》(1991)一文中认为成人与儿童(五岁以上)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大脑神经因素没有区别性差异,并指出新的研究证明“临界期”假说不能成立,而“敏感期”的提法对各种因素的解释具有包容性。这是我国语言学界较早对二语习得临界期进行详细研究的文章。杨连瑞(2004)从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等新兴学科研究的视角介绍了语言习得临界期假说的理论和第二语言习得临界期假说支持派和反对派的不同观点,对外语教学最佳年龄进行了探讨,认为不同年龄阶段学习外语具有各自的优势,并提出了我国外语教学开始的最佳年龄以及应该考虑社会等因素的影响。管群(2010a)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二语习得关键期观点和理论,并将二语习得年龄效应的PET、fMRI、ERPs研究进行了介绍和概括,研究得出了“习得二语语法/句法的过程实质上并不受年龄的影响,但是习得二语语音/发音则受年龄影响”(管群,2010a:82)等结论。还有学者以《第二语言学习的神经机制》(李大伟2007)为题目,对Kim以及Wartenburger 等人的研究进行了介绍,认为年龄和对二语的使用是决定二语学习的因素。

3.第二语言获得的脑基础

王昊等(2008)认为第二语言的获得与音位回路有重要关系;多种语言习得者比非多种语言习得者具有更大的音位工作记忆(phonological working memory, PWM);均等双语者之所以获得了更好的第二语言,是因为他们运用PWM更佳。文中还对第二语言学习及其脑机制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

4.应用研究

通过对三例脑损伤病人的非正常言语行为来探讨言语环节与神经结构的相互关系,胡超群(1983)得出结论:外语教学应遵循听说读写的顺序,听说是读写的基础。唐琼玲(2006) 以信息处理模型为参考,研究了听写的神经机制。文章尝试构建了听写过程的模型图。李应赋(2002)从生理状况、心理状况、语言反馈的过程、大脑皮层神经冲动的信息四个方面对外语的掌握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和需要加强的方面。他还对语言理解过程和语言生产过程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外语交际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常欣等(2011)通过ERPs科学技术手段研究了二语学习者二语句子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文章重点对两个解释二语句法加工的理论模型,即浅层结构假说和统一竞争模型进行了剖析,指出了研究中出现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对于心理语言学和神经语言学相关原理同我国外语教学相结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有较多论述(李绍山等,2007;梁丹丹,2004;杨亦鸣等,2010),这些问题的存在基本都因以下三点原因而起:1.研究所依赖的科技手段还不能满足研究所需;2.各交叉学科间的相互配合不足;3.该领域的复合型人才相对欠缺。

在语言研究领域,新的技术方法的出现是深入和准确研究语言本质的必要条件,这对于现今的语言学研究显得尤为迫切。目前,神经语言学的科学试验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ERPs(Event Related Potentials,事件相关电位)和fMR(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无创伤性研究技术,但是,这两种研究方法也存在局限性。前者技术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可以对语言的大脑加工过程进行实时观测,但空间分辨率不高,语言功能的脑区定位不够精确;而后者则相反,空间分辨率较高,语言功能的脑区定位精确,但是时间分辨率不高(杨亦鸣等,2010:23)。另外,如何将这些新技术、新设备尽快引进至高校并进行外语教学研究是心理、神经语言学成果得以产生的关键问题。

各学科的相互配合才能使得科研技术不断提高和创新,复合型人才对心理、神经语言学的研究发现可促使该领域的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化。现今,我国在多个院校和研究所开设了心理语言学和神经语言学实验室,相信随着新技术的开发、各部门的紧密配合以及复合型人才的出现,心理、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将更加丰硕,大脑黑匣子的语言秘密终将被揭开。

参考文献:

[1]常欣,朱黄华.认知神经机制研究进展及其启示[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91-96.

[2]戴曼纯.大脑优势与第二二语言习得[J].湖南大学学报, 1991,5:144-148.

[3]段红萍,戈玲玲.英语专业四级听写心理机制及策略研究[J]. 外国语文(双月刊),2011,12:134-136.

[4]高慧敏.俄英双语心理词汇联想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6:158-160.

[5]高震寰.双语者心理词汇表征结构[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33-34.

[6]管群.认知神经科学证据:何时开始学语效果最好?[J]. 中国特殊教育,2010,5:79-84.

[7]桂诗春.心理语言学的研究与应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1979,2:55-61.

[8]郭溦.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心理语言学依托[J].学理论,2011,29:197-198.

[9]胡超群,朱镛莲,吴雯珠.口语对书面言语的支持作用——来自脑损伤病人言语障碍的神经语言学分析[J],心理学.1983, 3:349-354.

[10]胡秀琴.教学心理语言学初探[J].运城师专学报,1988, 2:52-54,74.

[11]黄芳.双脑教育与外语教学浅析[J].消费导刊,2008,2:134.

[12]贾冠杰.多语心理词汇模式与二语习得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6:27-31.

[13]君方.神经语言学[J].当代语言学,1962,8:21.

[14]冷瑜.大学英语教学中语块认知心理机制的运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1:114-117.

[15]李大伟.第二语言学习的神经机制[J].当代教育科学,2007,19:56.

[16]李绍山,李志雪.心理语言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回顾与展望[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3:27-33.

[17]李应赋.神经语言学对外语学习与教学的影响作用[J].江西社会科学,2002,3:223-224.

[18]梁丹丹.中国神经语言学的回顾与前瞻[J].当代语言学, 2004,2:139-153.

[19]刘绍龙,仲伟合.口译的神经心理语言学研究——连续传译“过程”模式的构建[J].外国语,2008,7:86-91.

[20]贾冠杰.多语心理词汇模式与二语习得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6:27-31.

[21]唐琼玲.听写的神经认知基础[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6,7:88-90.

[22]项金枝.外语课堂教学的心理语言学研究[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8:110-111.

[23]谢晋轩.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6,3:27-32.

[24]熊锟.心理词汇的表征与二语词汇习得中的跨语言影响[J].外语学刊,2007,5:133-136.

[25]许常凯.从心理语言学角度看外语教学若干问题[J].铁道师院学报(社今科学版),1990,4:50-55.

[26]徐思煌.浅析心理语言学理论对外语阅读教学的影响[J]. 科技信息,2010,35:919,937.

[27]许高渝,赵秋野,贾旭杰,杜桂芝.俄罗斯心理语言学与俄语外语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8]薛燕华,刘桂琴.外语教学法流派的心理学基础[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4,1:61-64.

[29]王昊,杨晓健,范颖.神经语言学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11:89-91.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陕西西安

上一篇:论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例说学生经验呈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