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教师礼仪与学生成长

时间:2022-08-27 10:59:39

刍议教师礼仪与学生成长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发现现在一些中小学生好像没以前的学生有礼貌、懂规矩、讲文明了,待人接物的方式有时让我们不能理解和接受。其中有不少学生穿着随便甚至追求新潮,平时十分注重打扮,偶尔还会浓妆艳抹地上下学……凡此种种,不得不让我们思考:现在的学生到底怎么了呢?是不是我们的教育观念落后了呢?经过思考,我觉得这种现象的产生和存在,与我们教师不注重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有一定的关系。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我们不应使传统的良好礼仪在我们的学生身上消失。为此,中小学教师一定要重视礼仪育人,通过礼仪方面的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成长,将素质教育落实到日常行为之中,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众所周知,教师良好的礼仪对学生的人格和心理都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心理倾向的形成和塑造。因此,教师的礼仪与学生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中小学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合乎礼仪规范,谨言慎行,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与内在气质,为学生的言谈举止做出表率,成为学生礼仪方面的榜样,以此来达到礼仪育人的目标。

那么,该从哪些方面做起,以达到礼仪育人的目标呢?我认为,中小学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师德方面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是我们教师的执教之本。只有具有崇高的师德,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礼仪方面的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和习惯,首先,我们教师自身要加强师德方面的修养,通过崇高的师德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在平时的工作中,中小学教师要注意对每一个学生基本了解,能亲切、和蔼、平等地交流,要让每一个学生接纳自己,积极取得学生的信任,要对学生耐心施教、宽严适度,精心实施有效教育,要主动与每一个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紧密合作。不准做出有悖于师德的以下行为,如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财物及有以教谋私的行为;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及歧视、侮辱学生;从事有偿家教或私自在校外兼课,向学生推销报刊、教辅资料和其他商品;违规向学生收费或对学生罚款;在课堂和考场上使用手机电话;在工作时间饮酒、吸烟,做与教学无关的上网聊天及下棋、打牌、玩电脑游戏,涉赌、涉黄及有败坏教师声誉的失德行为。只有我们教师具有了高尚的师德,才能不辱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使命与责任,才能崇德重义、向善向上、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善于施教,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形象,以我们的崇高师德形象给中小学生的成长以最正面的影响,从而教育、感化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和行为。

二、礼容方面

在礼仪场合下,人的礼容是能表达情感的。我们中小学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尤其是在课堂和一些有学生参加的场合时,一定要注重自己的“礼容”,尽量做到坐要坐正、站要站直,步履稳重,待人接物时礼仪适当,自然亲切,适时适量,持重沉稳,准确简洁,切忌偏激、炫耀。课堂上跟学生交流时应神情专注,面带微笑,态度和蔼,不能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神情。在一些礼仪场合,如教师节、师生联欢会等场合,教师更要注重自己的礼仪,要做到态度大方,举止优雅,庄重而又不失得体,给学生做出表率。不能出现诸如一边吃东西,一边跟人说话,或是说粗话、脏话,甚至侮辱别人的言论,要耐心倾听和适当反馈,禁忌随意打断别人的言谈。只有教师平时注重自己的“礼容”,学生才会自然而然地效仿,逐渐也就会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和行为。

三、服饰方面

教师要在学校做到仪表端庄,着装要朴素大方、干净整洁,不应该穿奇装异服、染彩色头发、涂抹指甲、穿超短裙或露脐露背装、浓妆艳抹或珠光宝气。在一些重要的礼仪场合,衣着要跟自己的身份相称,教师的仪表朴实、端庄、整洁、大方、大气,自然,风度优雅,就可以给学生充实、稳重、积极向上的感觉;而衣冠不整、不讲卫生、不修边幅的不良仪表和习惯,一方面有损教师的形象,另一方面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教师不能过于追求时髦,服装的式样力求朴素大方,注重保持干净整洁,给学生一个正面的、积极地影响。有些学校推行教师着工作装上班、进课堂,这一点应该肯定,它可以有效地防止因个别教师着装随意而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许多学校都要求学生着校服上下学,如果我们教师着工作装上下班,无疑会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就可以有效解决一些学生不爱穿校服的问题。

四、语言方面

作为中小学教师,我们要努力成为学生“为人师表”的典范,尤其是在我们的语言方面,更要体现出教师的素养和水平,语言要规范,举止要文雅,待人要礼貌,在公众场合里说话要得体,要体现我们的职业道德和做教师的本色。如当学生热情地上前向我们问好时,我们应当礼貌地回答“好”并回问一句“同学们好”。当上课学生起立向我们鞠躬问“老师好”时,我们应回鞠躬礼并微笑着说“请坐下”……不能对学生的问候无动于衷或爱理不理,当学生犯错误后,我们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并促其改正,而不应用粗话、脏话批评或讽刺、挖苦学生。在与学生家长交流时,教师态度要亲切,语言要得体,切不可在家长面前表现出粗鲁、蛮不讲理等有失教师风范的语言和态度。殊不知,如果我们中小学教师的语言不规范,或是粗俗,不仅有损教师的光辉形象,更会对中小学生的语言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若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将会使礼仪育人的目标落空。

综上所述,为了能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礼仪,切实提高中小学教育中礼仪育人的效果,我们中小学教师一定要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注重自身在师德、礼容、服饰、语言等方面的礼仪自律性,将这些礼仪行为内化为教师的自身素质,通过我们的言传身教,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和习惯,成为21世纪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责编 张景贤)

上一篇:激发小学生英语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政治课堂中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