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来人民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

时间:2022-08-27 10:43:21

60年来人民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

三次大发展

武器装备是军队战斗力的基本物质因素。在革命战争年代,人民军队凭借“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中外强敌。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军队开始了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其武器装备经历了三次大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战斗力。人民在“富国强军”的口号声中逐渐壮大,武器装备发展呈现蒸蒸日上的局面。

第一次大发展:引进、仿制苏式武器装备,实现武器装备的标准化、序列化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提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这一指示为新中国的武器装备建设指明了方向。

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总兵力有550万人,基本上是陆军。武器装备主要是从战场上缴获的,品种繁多,各类枪炮有110多种,82种口径,产自20多个国家。这些武器大都陈旧落后,有的甚至是土法制造的。就拿轻兵器来说,当时人民有220余万支(挺)枪,其中,步枪、冲锋枪和手枪占了94%,品种复杂,破旧不堪,各种枪械的型号有几十种。刚组建的空军只有60架缴获的飞机。海军缴获的4万吨舰艇,基本上也是外国的陈旧产品。同时期,西方国家的军队已经进入机械化的高级阶段,拥有的是原子武器、喷气式飞机和航空母舰,而我国连一架飞机、一艘战舰、一辆坦克和一辆机动车都不能生产。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呢?

为了改善武器装备,中共中央决定向苏联寻求帮助。1949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少奇访问苏联,向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华西列夫斯基和布尔加宁等提出,购买苏联飞机等武器装备。最初,斯大林同意向中国提供最先进的战斗机,但最终未兑现。苏联向中国提供的不是先进的米格―15喷气式战斗机,而是即将淘汰的拉―11螺旋桨战斗机。到当年年底,中国从苏联共进口各种类型飞机185架。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更加速了从苏联进口武器装备的步伐。到1955年底,共进口和接收各种苏式枪支80余万支(挺)、火炮1.1万多门、坦克装甲车3000多辆、飞机约5000架、舰艇约200艘(含转让制造部分)、雷达和探照灯1400多部、无线电和有线电通信机1.2万多部、舟桥15套、主要工程机械500多部、防化专用车辆100多辆,以及各种弹药和配套装备。向苏联购买先进的武器装备,大大加速了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的进程。到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军用苏式武器和国产武器装备了106个步兵师,9个骑兵、守备、内卫师,17个地面炮兵师,17个高射炮兵师,4个坦克、机械化师,33个航空兵师,9个舰艇支队,首次实现了全军装备的标准化、序列化。

中共中央认为,为了保卫国防,我们必须走自力更生的道路,决不能完全依赖进口,因此确立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1951年初,中央成立了以政务院总理为主任,代总参谋长聂荣臻、重工业部部长李富春为副主任的中央兵工委员会,根据朝鲜战争的需要,提出了提前进行兵工建设的方针,并于同年6月20日作出了《关于兵工建设问题的决定》。按照这个决定,1952年以前,军工企业自制了一批轻武器和弹药,修复了部分旧杂武器装备。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重工业成为发展重点,国防工业在重工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1952年,斯大林同意帮助中国建立141项重点工程,赫鲁晓夫上台后又追加了15项,共156项,其中有44项为军工企业,包括陆海空三军主战装备制造厂。从1954年开始,苏联向中国提供了米格―17样机及全部技术资料,转交了AK―47自动步枪、C―41半自动步枪、捷克加列夫轻机枪等技术资料和T―54A坦克及各种火炮样品和技术图纸。1953年底,中国向苏联购买了一批舰艇及其全部技术图纸和资料,包括护卫舰、潜艇、扫雷艇、大型猎潜艇和鱼雷艇5种型号,共116艘,4.3万余吨。1957年10月,中苏签订了《国防新技术协定》,规定苏联向中国提供导弹和原子弹样品,帮助中国建立核工厂。1957年末,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射程为500公里的P-2导弹,帮助中国建立了一系列核设施,并提供所需设备和近千名专家,建成了湖南和江西铀矿、包头核燃料棒厂、酒泉研制基地及新疆核实验场。1958年9月,援建7000千瓦重水反应堆投入使用。这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积累了必要的技术经验,为日后“两弹一星”的研制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1957年底,“一五”计划提前顺利完成,我国先后建成和扩建了79个兵工厂,仿制和自行研制武器装备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先后仿制成功了歼5型歼击机、56式冲锋枪、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轻机枪、59式坦克和以5字开头的各式火炮、各种小型舰艇和潜艇、1059型导弹等等。经过努力,我军常规武器装备第一次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自主研制能力大大增强。

第二次大发展:自力更生,实现武器装备国产化

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停止了对中国的军事援助,撤走了在华的所有专家,给我国的武器装备事业发展造成了极大困难。中国人民克服了千难万险,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武器装备,逐步实现了武器装备的国产化。

1960年10月,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提出了发展国防工业的总方针和总任务:“发奋图强,自力更生,突破尖端,两弹为主,导弹第一,积极发展喷气技术以及无线电电子科学,建立现代化的独立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

武器装备国产化,是从仿制苏式武器装备开始的。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大量仿制武器相继装备部队,其中以军械火炮、通信、工程、防化等武器装备进展最快。到1962年底,部队所需物资基本上可由国内生产解决。飞机的仿制速度也比较快,继1954年仿制成功雅克―18初级教练机之后,1956年又仿制成功歼5型飞机,60年代仿制出歼6型、歼7型飞机和轻型、中型轰炸机。

我国是一个坚持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不可能只靠进口和仿制实现武器装备的现代化。由于我国军事科技基础薄弱,新中国成立后国防工业才开始起步,因此,我国自行研究武器装备是“全面开花”。从上世纪60年代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武器装备国产化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枪械系列

1963年,我国研制出63式自动步枪,1967年列入军队装备体系。由于受到“”的干扰和破坏,这种步枪的生产质量严重不合格,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多起事故。1978年,我军恢复使用56式半自动步枪。1981年,研制出81式7.62毫米枪族,装备部队,成为我军第一代班用轻武器枪族。1964年,我国研制出64式7.62毫米手枪及其枪弹,20世纪70年代又进一步对其进行了改进,该枪小巧、美观、轻便,装备部队后受到好评。

二、高射炮

高射炮简称高炮,是从地面对空中目标实施射击的火炮。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从苏联进口了一批高射炮,并成功地进行了仿制。20世纪70年代,我国自行研制了高射炮及其火控装备,提高了我军野战防空火力。

三、地空导弹

地空导弹也叫防空导弹,是从地面发射攻击空中目标的现代制导导弹。它与制导雷达、发射设备和技术保障设备配套,构成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从1959年起,中国开始按照苏联提供的技术资料仿制地空导弹,于1964年制造出第一批国产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命名为“红旗一号”,1965年正式装备部队。在此基础上,又采用21项技术改进措施,自行设计制造出“红旗二号”地空导弹武器系统,1966年装备部队。1967年9月8日,人民地空导弹部队使用“红旗二号”导弹,一举击落一架空军U-2型飞机。20世纪70年代,我国研制出“红缨五号”肩射防空导弹,并装备部队。

四、反坦克武器

反坦克武器主要包括反坦克炮、无坐力炮和用于反坦克的加农炮、反坦克火箭、反坦克导弹等,是用于攻击敌坦克和其他装甲目标的主要武器。从1958年起,中国开始自行研制反坦克武器。1969年,我国自行研制的65式82毫米无坐力炮、69式40毫米火箭筒,投入小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20世纪70年代,我国又先后完成了71式62毫米单兵反坦克火箭、73式100毫米滑膛反坦克炮、J-201反坦克导弹、75式105毫米无坐力炮等新型武器的设计定型工作。这就为20世纪80年代我国反坦克武器的大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五、地面压制火炮

地面压制火炮是用于压制和破坏地面或水面目标的火炮,包括加农炮、榴弹炮、加农榴弹炮、火箭炮、迫击炮等。20世纪50年代,我国先后成功仿制了苏制82、120、160毫米迫击炮和122、152毫米榴弹炮,并及时投入生产,装备部队。至1962年,部队装备的国产火炮达到火炮总数的79%,旧杂式和进口的陈旧火炮基本被淘汰。1962年后,又陆续仿制生产了122、130、152毫米3种加农炮和152毫米加榴炮。1963年,我国自行成功研制出107、130毫米火箭炮,以及63式60毫米迫击炮,这三种火炮的性能接近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60年代,中国还研制出双管130毫米海岸炮系统,逐步取代了从苏联进口的多种口径的单管海岸炮,增强了我军的海岸防御能力。此后,改进火炮的重点是在保持原有威力的前提下尽量减轻重量。经过努力,火炮轻型化取得了明显成效。1971年研制的100毫米迫击炮,仅重74.5公斤,机动性能好于120毫米迫击炮。到20世纪80年代,我军的地面压制火炮数量充足,品种齐全,性能良好。

六、坦克装甲车辆

坦克装甲车辆是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的总称,是装甲兵的主要装备,包括坦克、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以及其他各种装甲战斗保障车辆和装甲技术、后勤保障车辆。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为适应不同地区的地形,从1958年开始,我国自行研制了多种型号的坦克装甲车辆。20世纪60年代,我国先后研制出62式轻型坦克、63式水陆坦克、63式履带装甲输送车、69式中型坦克等。到1980年,我军基本上形成了由中型、轻型、水陆坦克和履带装甲输送车等构成的坦克装甲车辆体系,各种坦克近万辆,装甲输送车2000余辆,坦克抢救车700余辆,修理工程车千余辆,数量位居世界第三。

七、地地战略导弹

地地战略导弹是我二炮部队的主要装备,是我国主要的战略核武器。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分类,射程在1000公里以内的为近程导弹,1000―3000公里的为中程导弹,3000―8000公里的为远程导弹,8000公里之上的为洲际导弹。战略导弹通常携带核弹头,主要用于打击敌方的重点战略目标。1960年,在苏联的帮助下,我国成功仿制出苏联P-2型近程导弹,射程为600公里。在这个基础上,国防部组织科技队伍,自行研制新型战略导弹。1962年成立了以为首的中央专门委员会,统一领导研制尖端武器。1964年,我国自行研究的中程导弹试验成功。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发射成功,中国从此有了可用于实战的核导弹。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是中国核武器发展的一次飞跃,从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氢弹技术的国家。1970年4月24日,中国用远程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东方红”卫星。1971年,战略导弹部队开始装备中程导弹核武器。上世纪80年代初,洲际导弹开始在战略导弹部队中服役。至此,人民的战略导弹部队已拥有一定数量、多种型号的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这些战略导弹,既可以从固定的地面阵地和地下井发射,也可以进行机动发射,大大提高了我国核武器的战略威慑力。

八、舰艇

舰艇是活动于水面或水中、具有作战或勤务保障能力的军用船只,是海军的主要装备。20世纪50年代人民海军创建之初,装备的只有从军队里缴获来的有限的几艘舰艇。之后,我国从苏联进口并仿制了一批舰艇。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时候,我国拥有了第一艘自主研制的舰艇。20世纪60年代,我国仿制和自行研制出33型、31型潜艇,21型、24型导弹快艇,25型、26型鱼雷快艇,65型护卫舰。到20世纪60年代末,海军形成了适合近海作战、有一定攻防能力的以轻型战斗舰艇为主的第一代舰艇系列,其整体战术技术性能接近20世纪60年代初的国际水平。20世纪70年代,舰艇的发展速度仍然较快,有20多种新型舰艇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051型导弹驱逐舰开始服役。1974年,我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装备部队,标志着我国海军的综合作战能力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九、战斗机

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国主要是从苏联进口作战飞机,至1955年,我国从苏联进口的飞机约5000余架,解决了我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初建时期的装备急需。但是,要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空军,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必须走国产化道路。1951年,中央军委领导下的航空工业管理委员会成立,聂荣臻担任主任。1956年,我国成功仿制出米格-17型喷气式歼击机(即歼5型)。1964年,成功仿制出米格-19型超音速歼击机(即歼6型)。1966年,研制成功米格-21型歼击机(即歼7型)。1967年,装备部队的还有中国第一代全天候歼击机――歼5甲型战斗机和轰5型轰炸机。1969年,自行研制的强5型强击机、轰6型中型轰炸机装备部队,歼8型歼击机研制取得突破性进展,于1981年装备部队。到上世纪60年代末,我国的作战飞机机种基本配套完整。

总体上说,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虽然受到“”的干扰和破坏,但我国武器装备的国产化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陆军装备除坦克、装甲车辆外进展都比较快,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已先后实现了国产化,海、空军的专用装备至70年代中期也基本实现国产化。据统计,到1975年底,全军武器装备中,国产坦克占71%,飞机占75%,战斗舰艇占89%,工程机械占96%,火炮占97%;枪械、通信、防化装备和舟桥渡河器材,全部实现了国产化。

第三次大发展: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式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一方面坚持对外开放,从国外引进一批先进的武器装备;另一方面,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时期,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军队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军事变革,其核心就是信息化。同期我军还处于机械化半机械化状态。在世界新军事变革浪潮的压力下,一方面要完成机械化任务,同时,又要完成信息化任务,任务十分艰巨。经过一段时期的探索,我军最后确立了坚持走以信息化为主导、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道路的方针,武器装备发展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一、陆军武器装备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军武器装备建设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战略性转变,陆军武器装备在继续完成研制急需装备的同时,更加注重武器装备的体系建设和装备配套建设。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军常规武器装备中已拥有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第二代主战坦克、大口径榴弹炮、加农炮、加榴炮和新型火箭炮。机动性强、火力猛的新型坦克、自行火炮,布雷速度快、机动性强的火箭布雷车以及新型反坦克导弹也相继列装。为了巩固国防,我国还在火箭、雷达、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等技术基础上发展起了自动防空武器系统,研制成功多种类型的防空导弹。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我军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全部都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研制、自行生产的。

炮兵、防空兵武器装备的发展令国人扬眉吐气,包括新型战役战术导弹武器系统、新型反坦克导弹、新型自行高炮、新型防空导弹和新型侦察校射无人机在内的高技术武器装备,陆续走入中国人民的编制序列,使我军武器装备体系结构更加合理,综合作战能力明显提高。特别是远距离精确打击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炮兵基本形成战役战术全纵深一体化火力打击体系,防空兵具备了三位一体的防空能力。

装甲兵武器装备经过30年努力,形成了主战坦克、轻型坦克、水陆坦克、步兵战车和装甲输送车等多个车型系列,并在此基础上,自行研制了能配合坦克作战的火力支援、战斗保障与装备技术、后勤保障车辆,使我军陆军的主要突击兵器具备了与世界先进武器装备相媲美的能力,装甲兵的整体作战能力上升到历史新水平。

新世纪新阶段,中央军委主席站在党、国家和军队建设的战略高度,将我军历史使命科学地概括为“三个提供、一个发挥”,即: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陆军武器装备建设,着眼进一步增强火力压制、装甲突击、野战防空、立体机动和特种作战能力,重点发展了以新型武装直升机、运输直升机为骨干的陆军航空兵装备;以新型主战坦克、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为骨干的装甲突击装备;以新型地地战术导弹、大口径自行火炮、重型反坦克导弹为骨干的压制武器装备;以新型防空导弹、便携式防空导弹和自行高炮为骨干的野战防空装备,形成了快速机动、立体突击的陆军武器装备体系。目前,我陆军成为诸兵种、多层次、多功能、可实施全域机动的合成军种,既能独立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又能与海军、空军实施一体化联合作战。

二、海军武器装备建设取得新成就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海军武器装备建设坚持“自力更生,深化改革,开拓创新”的方针,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海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道路。到20世纪80年代,海军主要装备了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导弹快艇、登陆舰、猎潜舰、鱼雷艇、扫雷艇、常规潜艇和特种潜艇等舰艇。

为了不断提高海军武器装备的效能,新一代武器装备均经受了严格的考核试验,其中我军潜艇创下了水下航行时间最长、航程最远、平均航速最高的记录。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弹道导弹成功,更表明我国海军现代化建设又有新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水下发射战略导弹能力的国家。

新世纪新阶段, 海军武器装备的建设,着眼建设海空一体、适应近海防卫作战的武器装备体系,重点发展了新型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新型对海攻击飞机、新型核动力潜艇、常规动力潜艇、新型两栖装甲突击车,实现了舰载、机载精确打击兵器的升级换代和水下、水面、空中武器装备的协调发展。

三、空军武器装备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进入20世纪80年代,空军武器装备发展驶入快车道,一批先进的国产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运输机等机种陆续装备部队。威武的第二代新型超音速歼击机、携带新型空对地导弹的中程轰炸机翱翔于祖国蓝天。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批科技含量比较高的新型武器装备先后装备部队,主要有支线运输机、中程运输机、中型直升机以及具有先进水平的教练机等机种,各种机载武器系统和机载设备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新世纪新阶段,我人民空军武器装备建设以夺取制空权为主要目标,进一步增强制空防空和对地攻击能力,重点发展第三代战斗机、防空武器和各类精确制导弹药,形成了作战飞机和支援保障飞机相配套,空地结合、攻防兼备的武器装备体系。拥有了第三代轻型歼击机、第三代重型歼击机、第二代改进型歼击机以及战术运输机、新型轰炸机、加油机、空降作战装备以及新一代近程、中程、中远程地空导弹等。

随着飞机的机动性、机载制导武器和火力控制系统的不断改进,我军空军的武器装备越来越现代化,其打击能力、生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越来越强。由于武器装备技术的进步,空军各兵种的作用和能力也相应地发生变化。歼击航空兵的全天候作战能力和机动性显著提高,空战武器由航炮为主转为空空导弹为主,并且具有较强的对地攻击能力,不仅是空中交战的主要力量,也是对地突击的重要力量。轰炸航空兵的战术轰炸机逐渐淘汰,战略轰炸机有所发展,并装备了远程空地导弹和巡航导弹,可以不进入对方防空火力范围即对目标实施攻击,能有效地遂行更多的战略任务。运输航空兵装备了载重量大、航程远、能在简易机场起降的大型运输机,提高了远程空运重装备和大量部队的能力,成为保障军队机动和实施空降作战的重要力量。特别是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新一代多用途歼10战斗机,采用了大量新设计、新技术、新工艺,创造了共和国航空史上数十个“第一”,批量装备我空军航空兵部队后,现已形成战斗力,这对于有效提高我空军防卫作战能力,加快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步伐具有重大意义。

四、第二炮兵武器装备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中央军委及时调整确立了新的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第二炮兵武器装备的建设发展迎来了第二个春天。中远程和洲际战略导弹是国家战略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中远程和洲际战略导弹是加强国防力量建设的客观需要。国防科工委先后组织了一系列中远程导弹的飞行试验和地面试验,对导弹的各项战术技术指标进行了全面考核,取得了圆满成功,经批准定型后,进行生产并装备部队。

与中远程导弹同时展开的洲际导弹研制在进行大量试验后,于20世纪80年代初,向太平洋预定海域进行了发射试验。全程飞行试验获得成功,标志着中国导弹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从而使第二炮兵武器装备初步形成中程、远程、洲际导弹基本配套的系列武器装备,核威慑反击能力大大增强。

进入新世纪以来,第二炮兵的武器装备,着眼于建设精干有效的战略威慑力量,重点发展新型中远程地地核导弹、新型地地常规导弹,基本形成了核常兼备、射程衔接的地地导弹武器装备体系,快速反应、突防攻击和远程打击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三军威名震四海,铜墙铁壁壮中华。人民的武器装备,从新中国成立前的一穷二白,到20世纪80年代实现摩托化,90年代实现机械化,再到21世纪向信息化转型,60年武器装备变迁,60年发展壮大,现已具备了强大火力突击、快速全域机动、全维有效防护的作战能力。特别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5号”、“神州6号”和“神州7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有力地带动了我国国防科技水平的极大提升。而今,在信息时代的新征程上,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乘风破浪,快速跨越,紧紧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目标,新型主战装备、电子信息装备和保障装备协调发展,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武器装备体系,真正成为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上一篇:回忆新四军第二支队司令员张鼎丞 下一篇:见证开国(系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