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临床分析

时间:2022-08-27 10:09:37

扩张型心肌病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

方法:通过对4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症状、体征、心电图、胸片、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分析,观察扩张型心肌病的各种特征。

结果:心脏扩大、以向左下或向左扩大为主。心衰,以左心衰为主。心律失常,以各类室性期前收缩及传导阻滞常见。

结论:扩张型心肌病以心脏扩大、心肌变薄为特点,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及心衰,早期发现有助于治疗。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心衰心律失常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256-02

扩张型心肌病是原发性心肌病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病变引起的以心脏增大、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脏病[1]。现将本院内科2008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45例患者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男34例,女11例,年龄21~72岁,平均49.6岁,症状出现至入院时间最短7d,最长18个月,平均病程10个月。

1.2诊断依据。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及体征。X线、超声心动图有心脏扩大、室壁搏动幅度弥漫性降低。心电图:心律失常,异常Q波,心肌损伤改变。除外其它原因引起的心脏扩大及除外其他心脏病。

1.3症状与体征。14例以胸闷、心悸及明显气短起病。31例以劳累性心悸、气短及阵发性呼吸困难发病。左心衰12例,右心衰6例,全心衰23例,顽固性心衰4例;其中Ⅲ°心衰24例,死亡4例,Ⅱ°心衰15例,Ⅰ°心衰6例,心源性休克2例。心尖部Ⅱ~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34例(75.5%),主动脉瓣区舒张期杂音3例,心尖部持续舒张期奔马律6例,死亡2例。肺部湿性音15例(33.3%),肝大34例(75.5%)。

1.4特殊检查。45例中均有心电图异常,以非特异性ST-T改变最常见。室性心律失常35例(77.7%),其中频发室性期前收缩26例,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6例,短阵室性期前收缩3例;房性心律失常包括阵发性房速15例(33.3%),心房颤动5例(11.1%),窦房、房室束枝传导阻滞9例(20%);病理性Q波4例。X线检查,38例;作X线胸片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脏扩大,心胸比例>0.55者33例,左室明显扩大者22例,右室扩大者7例,心脏影呈球形者11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扩大22例(48.8%),左房扩大18例(40%),右室扩大16例(35.5%),左房、左室及右室均扩大18例(40%)。

2结果

入院后给予吸氧、卧床休息、低钠饮食。充血性心力衰竭给予小剂量地高辛及利尿剂。必要时给西地兰静脉注射。对于严重心衰及顽固性心衰者,多选用硝酸甘油10~20mg加多巴酚丁胺2.5~10μg/kg/min于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点滴或苄胺唑啉20mg加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视情况逐渐加量。9例病人心功能在Ⅱ级以下时,心率超过75次/min,血压14/10kPa以上,病人在应用ACE类药物及利尿剂的基础上使用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2个月至半年)剂量12.5~25mg,3次/d,直至症状全部消失。对室性期前收缩及短阵室速,利多卡因静滴或心律平及慢心律口服。

3讨论

3.1病因与临床特点。本病发病机理目前认为与病毒感染、免疫障碍、小血管病变、神经体液因素、高血压、酗酒、遗传等有关[2]。临床特点,心脏扩大,以向左下或向左扩大为主。心衰,以左心衰起病后发展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其中以Ⅱ°心衰为多见。主动脉瓣区舒张期杂音与心衰程度相关。心律失常,以各类室性期前收缩及传导阻滞常见。舒张期奔马律持续存在者愈后差。临床上若出现乏力、疲倦、气急、呼吸困难、体检发现原因不明的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心前区收缩期杂音、心律失常和心电图异常,不能用常见心脏病来解释时,应疑及本病。超声心动图对本病诊断、鉴别及疗效判定均有重要意义。鉴别诊断:本病早期尤其与冠心病难以鉴别。本组有5例误诊冠心病(11.1%),以下几点可资鉴别:有无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存在,有无心绞痛及心肌梗塞症状及体征。冠心病一般心脏轻度扩大多见,超声心动图冠心病有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但扩张性心肌病超声有以下改变:各房室内径普遍增大;室间隔,左心室后壁搏动幅度弥漫性降低;左室流出道增宽;二尖瓣前后叶开放幅度降低[3]。扩张性心肌病收缩期杂音传导广泛少有舒张期杂音,心功能改善后杂音减轻或消失,超声心动图提示瓣膜无改变,病变可与风心病鉴别[4]。

3.2治疗措施。本病强调休息,限制体力活动,治疗以各种药物联合应用。要注意药物剂量个体化及不良反应。我们体会洋地黄类用量宜小,可同时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可选用多巴酚丁胺或氨力农。对心衰较重可同时应用血管扩张药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注意监测血压。同时可间断应用利尿剂。本组选择了心功能在Ⅱ级以下,在应用ACEI类药物及利尿剂的基础上使用β-受体阻滞剂氨酰心胺取得较理想效果。β-受体阻滞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可能有多种机制: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使原先下调的β-受体数目恢复,从而改善了心脏收缩功能。心率减慢可以改善心肌能量供应,从而改善心功能。在应用此药期间,严密监测病情,及时发现低血压、心功能恶化及其他副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法,苏明兰,蒋建华,等.扩张型心肌病并发心律失常对心脏预后的影响[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8,26(5):526-527

[2]付卿卿,袁王景,廖玉华,等.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分析与针对性治疗[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7,23(7):491-493

[3]逯锁林.扩张型心肌病90例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09,2(6):64-66

[4]张淑平,李永强.酒精性心肌病15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8):4496-4497

上一篇: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分析 下一篇:关于消化内科无痛胃肠镜临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