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都市圈高等教育资源整合对策研究

时间:2022-08-27 09:39:57

长三角都市圈高等教育资源整合对策研究

摘要:近年来,长三角都市圈经济一体化发展为高等教育资源整合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本文结合长三角都市圈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环境,找出阻碍资源整合的主要瓶颈,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加快高等教育资源整合的思路与对策,以期为解决我国长三角都市圈高等教育资源整合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长三角都市圈 高等教育资源 整合

长三角都市圈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公认的第六大都市圈。近年来,长三角都市圈的区域战略规划已率先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更加具备整合发展优势。

1 长三角都市圈高等教育资源整合的背景及现实基础

当前,长三角都市圈一体化的推进和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已成为共识。“一体化”进程意味着区域内的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需要有机结合并协调发展。长三角确定建设世界级大都市圈的目标定位,必须将教育特别是与经济紧密联系的高等教育作为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长三角都市圈经济一体化发展为高等教育资源整合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长三角都市圈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对高等教育的核心因素——高等教育资源的整合也将成为高等教育合作的必然要求。一方面长三角都市圈高等教育资源存在诸多互补性,具有利益共同点,整合过程容易产生倍增效应。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属于知识密集型领域,与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整合的障碍相对较少,总体上较其他产业领域更易于开展各种合作。

因此,长三角都市圈高等教育资源的整合,符合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它是资源优化配置的自然选择。如果能以高等教育资源整合为突破口,为长三角一体化打开更广阔的合作平台,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进行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可以有效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有利于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2 长三角都市圈高等教育资源整合存在的主要瓶颈

长三角都市圈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经过长三角各地政府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已初显成效,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我们也不难发现,高等教育资源的整合,与金融、交通、旅游和信息服务等领域的资源整合进程相比差距明显,只能算“缓步前行”。

目前而言,高等教育整合与联动发展的主要障碍是:由于还没有一个致力于一体化发展统一的协调机构,都市圈内缺乏有效的规划和配套的政策、法规;都市圈内各地政府之间在教育方面仍缺乏大范围和大力度的调研与协调,跨省区的合作主要还限于宏观层面或理论讨论中;高校间虽也有些具体合作,但基本是临时性、局部性和非制度化的,而且大都是建立在追求自身学校发展近期利益和为本地区服务的基础上。这都使得长三角都市圈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反而显得“稀缺”,教科研的雄厚实力和潜力也未能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直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不能很好地满足长三角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对高等教育创造更大经济、社会价值的要求。

3 加快高等教育资源整合的思路和对策

在此新形势下,根据长三角当前的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和整合态势,笔者认为首先应突破长三角都市圈高等教育合作的瓶颈制约因素。具体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3.1 以“共赢思维”加快高等教育资源整合步伐

首先,观念认同,确立长三角“共赢”与“协同”思维。长三角高等教育之所以没有像经济领域那样实现资源有效整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都市圈内有些政府官员和高校领导,仍未形成像欧盟一样的“欧洲意识”,没有完全认同长三角都市圈高等教育这个“大教育”的理念。[1]因此,当务之急就是突破封闭区域理念的束缚,长三角都市圈内各省市应先消除“吃亏论”、“被迫融入论”和“地方保护主义”等观念,树立“长三角坐标”的都市圈整体意识。

从更高的层面来说,长三角都市圈高等教育整合与联动发展的战略目标不仅仅要在协调内部发展基础上追求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而且要在全球角度和国家利益的角度来编制规划。在教育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的态势下,长三角都市圈要摆脱貌合神离的困境,站在区域整体的高度规划发展高等教育战略,以寻求共存的战略协同和整合为理念,充分调动都市圈高等教育的潜力,优势互补,提高整体竞争力和国际影响。

3.2 加快建立区域高等教育管理机构

在长三角都市圈这个新的空间里,各行政区和各高校的利益是客观存在的,当现实利益发生冲突时,已签署的协议和意向书就可能无法协调解决这些问题。实践过程已经说明,资源整合倘若没有一个可操作性的规划,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体系来监督、约束和协调,执行的“刚性”就极可能遭到严重的动摇,其权威性与指导性也会因此大打折扣。因此,当前最为迫切的是建立一个权威、指导和有效的协调管理机构。

针对都市圈内各个城市的特点、区内联系的紧密性和地理的完整性、高等教育发展现状、高等教育资源整合存在的共同利益以及相对一致性的问题等,专题规划、研究、制定出都市圈高等教育整合战略规划,使长三角都市圈高等教育联动与整合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该机构应由教育部主导组建,其成员包括三省市分管教育的领导、高校校长以及研究高等教育的专家学者;为确保其权威、有效,必须赋予该机构相应的权力;机构的主要职能是研究制定长三角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规划,并报送中央审批;通过发起和协调区域间的合作项目达到推动长三角高等教育发展的目的,同时与地方政府和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合作,协调不同地区利益主体间的关系,破除小团体主义。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出台长三角都市圈高等教育资源整合的总体规划,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加快长三角高等教育的一体化进程。

3.3 强化高校在整合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推进区域内校际合作

《高等教育法》第12条规定:“国家鼓励高等学校之间、高等学校与科学研究机构以及企业事业组织之间开展协作,实行优势互补,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从资源学说的观点来看,进行高校间高等教育资源整合的目的是通过优化组合各方的资源优势和办学力量以获取靠单个学校难以取得的机会。

长三角蕴含着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拥有复旦、交大、南大、浙大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著名学府。都市圈内高校应加强横向联系,主动融合到长三角的高等教育系统中,努力拓展多种合作途径。加速长三角高校间的合作与联动步伐,多层面全方位推进省际、校际合作,依靠高校自身的整合驱动力,辅以必要的行政推动,把都市圈内高等教育资源充分融为一体,在统一的区域教育规划下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形成叠加效应和整体优势。

上一篇:安踏集团国际化营销策略分析 下一篇:电力系统电压无功设备的运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