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图:非京籍家庭“逆袭”

时间:2022-08-27 09:23:07

张图:非京籍家庭“逆袭”

推荐理由:异地高考无疑是2013年的教育热词,在京随迁子女的敏感身份以及峰回路转的异地高考故事让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张图同学备受争议。按照北京市出台的异地高考政策,张图无法在京高考。无奈之下,父亲张建党将孩子送进国际班,准备出国留学。随后,具有美国国籍的前妻提供援助,张图很快能以美国公民身份,就可能在北京高考了――外国侨民享有直接参加北京高考的资格,这出逆袭的喜剧,在2013年给国人留下了充满黑色的幽默。

京城求学

儿子的优异成绩,是张建党坚持留在北京的原因。张图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一所北京市师范高中。他的成绩稳定在年级前30名左右,一度排到了西城区前50名。“每年,实验中学能有七八十人考上清华北大,这还是保守了地说。”张建党自信,“凭孩子的水平,能稳进清华。”可孩子不是北京户口,别说清华,连高考的资格都没有。

1995年,张建党的妻子从中国科技大学硕士毕业,考上北京大学物理系博士,夫妻俩从安徽老家来到北京。第二年,儿子出生。1998年,妻子拿到全额奖学金赴美留学,三年之后二人离婚。中考那年,因为张建党再婚的妻子是京籍,属于9类非本市户口可报考情形中的一项,张图可以在北京借考。为办借考手续,他先是拿到妻子户籍所在地居委会的证明,还要去上级镇政府盖章。见对方还不太配合,他拿着教育部的文件与办事人员磨唧半天才算了事。后来他得知,这个外来人口众多的镇,只有不到二十人拿到借考资格。张图也考上了现在这所重点高中。

无奈选择出国

看着儿子的成绩单,张建党越来越发愁:北京的异地高考政策只允许考高职。回老家,安徽已经一个亲戚都没有,北京的生意使自己脱不开身,万一从小在北京长大的张图不适应环境怎么办?等政策,如果高三那年还不放开,孩子的前途就耽误了。血淋淋的教训提醒老张,出国要趁早准备。身边就有不少朋友,在孩子高三那年没等到政策,被形势逼着将孩子送到了国外,读了个社区大学。 “孩子有上清华的水平,出国也没多大意义啊。”惋惜、无奈、绝望以及愤怒,张建党只觉得五味杂陈。

后来,张建党带着儿子参加了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讲述自己的遭遇。当被问到“如果短期内不能实现异地高考”时的打算,张图一脸茫然:“我也不知道。”这期节目被异地高考的反对者们截屏,发到了微博和论坛上,并有人宣称要“人肉出这个小崽子” “好好修理修理他”。张建党一直在犹豫,要不要把儿子转到学校的国际班。那里的学生,要么家里早就做好了出国的准备,要么担心学习成绩上不了国内的一流大学,打算到国外镀金。张图是个例外,张建党咬了咬牙:“我们不想走,却生生被逼了出去。”

成功“逆袭”

张图的英语不是强项,为提升托福成绩,报了几个培训班。再加上报考SAT(学术能力评估测试,俗称“美国高考”,是世界各国高中生申请美国名校学习及奖学金的重要参考)的费用和差旅费,短短几个月已经花费了4万多元。张图也有着自己的烦恼。课程变了,不要求深度而是广度,他的特长没了用武之地,而班上的女生,英语成绩几乎都比他好。

得知孩子的处境,张建党的前妻从美国打来电话:“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给孩子一个身份。”前妻早已获得美国国籍,在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的研究所供职,再婚并育有两个孩子。她希望通过自己的身份,帮儿子拿下美国绿卡。2013年3月的一天,她打电话告诉张建党:“因为张图已经年满16岁,移民局很可能直接给他美国公民身份(美国国籍),而不是绿卡了。”绿卡只相当于美国的“永久居住证”。而美国公民身份,则可以享有如医疗、选举权等一切美国公民待遇,并可以为直系亲属和配偶申请移民,没过多久,各项手续已基本就绪,8月份,张图就获得了新身份。就在张建党为儿子选定了前途后,他们突然发现,张图可以在北京高考了。为儿子办理出国手续时,张建党查阅了《教育部关于规范我国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有关工作的通知》。文件中规定:“在中国定居的外国侨民”,可持《外侨居留证》直接报名参加中国高考。张建党咨询了一下,这样的考生还可以享受10分的优惠政策。张建党算了算:“孩子一放暑假就去美国,差不多两个月内能办下美国护照,再回来办个外侨居留证,刚好赶得上北京2014年高考报名。”尽管已决定出国,张建党还是建议儿子 “一定要在北京高考一次”。

本刊点评

因为户籍,不能在北京高考,而当你成为了美国公民,便突破了户籍的限制。在教育层面上,当下的户籍制度带来了很多的不公。教育要公平,首先就要突破户籍制度的限制。张图的故事带给我们的反思是,户籍是不是到了应该从教育开始突破的时候了?

上一篇:俞敏洪:进入教育纵深领域 下一篇:刘丁宁:港大休学考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