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抓实干 争先求强 以“三化”建设引领讷河科学快速发展

时间:2022-08-27 08:31:33

真抓实干 争先求强 以“三化”建设引领讷河科学快速发展

2013年是贯彻落实十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省项目建设三年决战的最后一年,是齐齐哈尔市项目建设攻坚年和 “三化”建设起步年。讷河市深刻领会上级精神,立足实际、自我加压、审时度势、谋求发展,确立了市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即:以城市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为统领,以产业建设、城镇建设、合作社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农业奠基、工业立市、产业富民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产业提升工程、城乡统筹工程、合作社规范工程、现代农业建设工程和民生普惠工程,全力推动讷河经济社会科学快速发展。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5亿元,同比增长16.5%;财政收入达到6.68亿元,增长16.25%;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9.7亿元,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9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339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950元,增长13%;城镇化率达到43.4%。

为实现既定的目标任务,讷河市政府着力从八个方面进行重点推进。

一、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把项目建设作为增税源、促发展、惠民生、积后劲、加快“三化”进程的核心战略,力争在增加项目总量、提高项目质量、加快项目建设速度上实现新突破。调整重心,优化项目结构。着眼讷河长远发展,积极引进创税型、科技型、产业带动型项目,提高产业发展档次。加强项目储备,积极谋划高科技产业项目、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及工业制造项目,为产业升级奠定基础。扩大招商,引进产业项目。重点突出主导产业上大项目,瞄准知名企业上大项目,围绕科技型、成长型企业上大项目。创新招商方式,推进以商招商、以情招商、以亲招商,形成全民招商的浓厚氛围。强化招商小分队专业化建设,利用会展平台,联系企业商会,主攻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和内陆发达省份,力争取得新成效。完善机制,推进重点项目。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金融环境、服务环境和法制环境,完善项目工作机制,强力推进马铃薯产业园、双汇公司方便米饭生产、福建闽中食品公司无壳白瓜深加工等26个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建设园区,承载落地项目。编制园区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打造大豆制品生产、马铃薯精深加工、畜产品加工、杂粮饮品开发、酒类酿造五大功能区,逐步形成“一园五区”的发展格局。抓好“四网三化两厂一站”建设。完成100公顷土地收储工作,为项目落地提供有力保障。提高园区项目准入门槛,促进综合性园区向专业性园区转变。

二、以发展新型工业为方向,着力提升工业经济运行质效。坚持“抓大、扶小、改老”的思路,重点实施“做大增量、盘活存量、扩充总量”三大举措,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和企业主体地位。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税金要分别增长10%和8%。推动龙头企业裂变扩张。围绕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规模扩张等关键环节,促进生产要素向博城糖业、恒阳集团、港进食品公司等优势企业集中,增强核心企业对工业增长、财政增收的支撑作用。力争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410万美元。扶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落实国家、省和齐齐哈尔市关于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选择一批具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重点扶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群体。围绕主导产业,支持中小企业改善产品和技术结构,提高为大企业配套能力。支持中小企业引进人才,开发应用新技术,提高创新发展能力。促进老企业改造升级。以盘活资产、创新工艺、节能降耗为重点,促进鸿源油脂厂、万兴源酒业等老企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支持中国建材集团对北疆讷河水泥公司实施资源要素战略重组,将水泥年生产能力提高到100万吨。

三、以建设现代农业为目标,着力夯实农村经济发展基础。以全省农业“八化”建设为统领,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重点,有效整合农业农村各种资源和要素,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并重,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向联合社方向发展,力争两年内实现入社农户和入社耕地全覆盖。2013年要新规范合作社50个,新组建合作社100个,新增入社农户4.4万户、入社耕地190万亩。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规划布局,实施投资1亿元的节水增粮项目、投资1250万元的旱田节水示范项目,新打抗旱井500眼,配套喷灌设备350套,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1.3万亩。争取6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立项批复;继续实施尼尔基直供灌区工程建设,完成干渠工程建设任务。实施小流域治理3万亩,推进土地整治项目4个,完成旱田改水田8.3万亩,扩大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田面积。向上争取10个现代农机合作社。大力开展场县共建,实现农机资源共享。积极推广现代农业科技。继续完善市乡村三级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实施高产创建示范工程,落实创建任务326万亩,建设主要公路沿线百万亩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建成高标准种植典型19个。完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玉米科技园,落实村级示范田171块,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深入实施“2211”种植结构调整规划,扩大“两高一优”作物种植面积,大豆面积压减到170万亩,玉米、水稻、甜菜分别增加到270万亩、55万亩、13万亩,马铃薯稳定在70万亩。扶持10个肉鸡养殖小区、6个万头肉牛养殖场、福润3000万只肉鸡屠宰加工、长润10万头生猪养殖等典型建设,带动畜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坚持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壮大“糖薯豆乳肉酒”六大产业。支持博城糖业建立原料生产基地。依托港进公司、北方马铃薯产业公司,力争把我市打造成全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围绕大豆资源优势,积极引进大型企业,加快发展豆产业。支持完达山乳业公司开发系列产品,做大做强乳产业。支持恒阳食品公司,实施肉制品精深加工,逐步壮大肉产业。推进八里罕酒业、三盛酒业新建和改扩建项目,促进酒产业提档升级。

四、以打造商贸物流体系为重点,着力推动第三产业持续繁荣。以完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大型商业平台建设。以粮油批发市场、嘉泰建材广场、泰和蔬菜批发市场、北方商贸城、物流配送中心5个大型商贸实体为依托,构建生产生活物流服务体系,努力将我市建设成为齐市北部地区最大的物流中心和农副产品集散地。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广辟农民就业渠道。统一规划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商服网点,不断完善购物、餐饮、文化、娱乐等服务功能。着力发展以电子商务、连锁经营为重点的现代服务实体,促进服务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培育特色旅游业。利用地缘、资源优势,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参与尼尔基斯湖景区冬夏旅游项目开发,积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住宿、餐饮、生态开发等旅游配套产业,全力推进“一湖两带三镇”特色旅游开发。发展金融服务业。以优化融资环境为切入点,推进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固定资产抵押融资为主要形式的贷款,加大对重点项目、中小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投放力度,促进银企、银农深度融合。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布局,降低农户融资成本。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五、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统领,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环境。以建设精品城市、活力城镇、美丽乡村为方向,促进城乡同步建设。高起点规划城乡。进一步完善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城乡控详规划,启动中心村规划,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强化新建项目审批管理和监督检查验收,整治违法建设行为,维护规划的严肃性。高标准建设城市。重点落实14件实事:一是投资1.8亿元,实施公铁立交桥建设工程。二是投资6500万元,建成1.87万平方米的中医院综合楼。三是投资4000万元,建成新客运总站。四是投资8000万元,继续实施城区道路改造,扩建4条环路,铺装大兴路,打通兴业路,拓宽高速路收费站出口道路。五是投资1500万元,启动数字化城市建设。六是硬化出城口、小区入口和城区78条巷道,铺设供热、天然气、污水管网23.7公里。七是改造升级火车站站前广场。八是辟建占地3万平方米的普渡寺休闲广场。九是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改造棚户区3.4万平方米,建设廉租房54套。十是改造低温楼10万平方米。十一是整饰城区主街路两侧楼体立面,完成主要楼群、楼体亮化。十二是迁出建材市场、煤炭市场和废旧物资市场。十三是实施城区绿化工程,新建绿地8600平方米,植树4400棵。十四是启动老111国道改扩建、农村公路断头路建设等工程。大力发展小城镇。按照“撤并自然屯、建设中心村、发展小城镇”的思路,以拉哈、二克浅、学田、老莱、龙河、讷南、通南7个较大的中心城镇为节点,以通江街道城中村改造和拉哈镇整镇推进城镇化为试点,科学定位小城镇主导产业,不断提升人口承载、产业集聚能力。狠抓城乡管理。引入现代城市管理理念,实施城区数字化、网格化管理,构建“大城管”格局。集中开展城市管理专项会战,开展乡镇直和公路沿线村屯环境综合整治,每个乡镇培树1个典型村,带动全市农村环境不断优化。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突出生态文明建设,注重资源与环境保护。严格执行项目环评制度,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加强草原、森林资源保护,加大空气污染、水污染防治力度,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完成1.8万亩造林任务。抓江上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及讷谟尔河湿地、尼尔基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努力打造生态讷河。

六、以强化收支监管为保障,着力提高公共财政支撑能力。坚持开源节流并举、增收节支并重,努力壮大地方财政实力。在培植财源上狠下功夫。加强财源建设,抓好企业运行和项目建设工作,扶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培育支柱财源和后续财源。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培育稳定的财政收入增长点。在财税征收上狠下功夫。做到应收尽收,提高聚财能力。加大税源清查和税费征缴工作力度,确保税收及时足额入库。强化非税收入征管,杜绝跑冒滴漏,增强可支配财力。在资金管理上狠下功夫。严控财政一般性支出和追加项目支出,完善财政监督机制。利用投资评审、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同步监督手段,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运行。

七、以发展社会事业为依托,着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坚持统筹协调,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致力创办人民满意教育。投资1400万元,改扩建公办幼儿园;投资1000万元,维修改造职教中心食宿楼;投资219万元,改善高中和特教学校办学条件。开展省级标准化学校和示范幼儿园建设,争创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卫生监督所、急救中心和4个乡镇卫生院建设工程,健全覆盖城乡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认真做好公立医院改革准备工作。强化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整顿医疗市场,增强预防疾病和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做好人口和计生工作,提高人口素质;开展流动人口网格化管理服务,努力实现生殖保健全覆盖。繁荣文体广电事业。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推进文化惠民五项工程达标建设。组织开展“百年讷河”系列文化活动;抓好“鄂温克族瑟宾节”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工作。稳步推进艺术团改革,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文体设施建设。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行业经营行为。

八、以构建民生普惠工程为根本,着力增进人民群众福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城乡群众生活质量。努力增强社会保障能力。继续实施创业带就业工程,积极开发就业岗位。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福利待遇、住房公积金比例、津贴补贴标准和医疗保险待遇。推进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加大社会救助投入力度,解决低保户和低收入家庭生活困难。整合改造农村敬老院,改善五保老人生活条件。加强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努力维护社会安定稳定。推进平安讷河建设,继续开展“六五”普法工作,引导群众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城乡一体化防控模式,创优社会治安环境。坚持领导干部下访和包案制度,畅通渠道,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坚持不懈地抓好食品药品安全、校车及学生食宿、消防等安全管理工作。

上一篇:唯众传媒杨晖:原创路 莫慌 下一篇:生机无限 活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