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尊水平与主观幸福感及其相关研究

时间:2022-08-27 07:00:17

大学生自尊水平与主观幸福感及其相关研究

摘 要:本研究运用《国际大学调查》国内修订版、自尊量表中文修订版以浙江师范大学的大学生为被试,采用SPSS进行描述统计分析,主要探讨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和主观幸福感的情况及其二者的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自尊

一、问题的提出

近期央视的“你幸福吗?”的话题引起媒体观众热烈的讨论。当前,幸福感的获得已不再限于生活质量的提高,还与人的情感、个性等方面密切相关。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有助于个体感受幸福的人生,是十分有意义的。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长处和价值等情感上的评价,与个体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是衡量个体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对个体的社会支持、情绪等方面有重大影响。对大学生心理特征的关注有助于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状况,使大学生更好的迎接未来的人生。

二、文献综述(一)概念界定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自己生活的感受和评价,主要包括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等。其中生活满意度是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方面,而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是情感方面。Diener认为,这三方面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可以预测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自尊是自我概念的重要成分,是个体对自身价值和重要性总的情感上的评价。前人认为,自尊是个体与自己的生活以及与生活的要求相适应的感受,是个体在应对生活挑战时,坚信自己能拥有幸福生活的意志的体现。

(二)研究动态

我国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在国外兴起30年后才开始进入我国,起初的研究对象是中老年人,随着大学生群体的扩大,对大学生的研究在90年代后期也逐渐开展起来。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整体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大学生的人格、归因、人际关系、社会支持等因素都对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影响。

作为自我概念的重要成分,自尊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重视。纵观自尊的心理学研究,对自尊的研究涉及多方面。近年来国内除了对“外显自尊”的研究之外,对“内隐自尊”的研究也有所增加。徐维东等人指出,自尊可以反映个人知觉的现实自我状态与期望的自我状态之间的差异。另外还有研究表明,自尊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自尊可以缓冲个体的不良情绪,与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呈高度负相关,自尊水平越高,个体抑郁和焦虑等负性情绪反应越少。在蔡太生等对低自尊个体的研究中发现,低自尊与许多临床心理现象有关。

自尊水平和主观幸福感都是相对恒定的,可以被用来评价自我的心理状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分别是个体对自身状况和自身生活状况的总体判断。纵观前人的研究,二者通常呈现复杂的关系,如Furnham的研究发现,在众多因素之中,自尊是主观幸福感的主要预测因素。徐维东等在对主观幸福感和自尊的关系研究中,通过对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来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研究方法

(一)被试选择

采用整体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浙江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问卷采用统一指导语,为保证结果的真实性,问卷采用不记名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50份,剔除有缺失的问卷,有效收回135份。

(二)研究工具

《国际大学调查》(ICS)由Ed Diener等人编制,主要考察主观幸福感的认知和情感方面。本研究采用严标宾修订的版本,包括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4个分量表,且这4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好,该量表已经被跨文化研究证实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采用由Rosenberg编制的自尊量表(SES)在国内的修订版,含有反向计分题目,分数按4级评分,分值越高,表明个体的自尊程度越高。该量表在经国内修订之后,有较好的信效度。

(三)数据处理与统计

所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四、研究结果

(一)自尊水平与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

﹡P

表3给出了大学生自尊水平与主观幸福感各分量表的相关关系。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与自尊水平均呈非常显著的相关(P

五、分析讨论

(一)大学生自尊水平和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比较分析本研究显示性别不会对大学生的自尊水平产生显著影响,这同张奇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的进步,男女角色分量逐渐平衡,男女自身价值感的差异也逐渐减小,大学生作为比较开放的群体,这一特点尤为明显,故男女大学生自尊水平没有显著差异。

本研究表明,男生的积极情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的得分。因为男生往往比女生理性,倾向于感情的爆发,不加掩饰。而女生的情感体验往往比较敏感细腻,容易多愁善感,且倾向于掩饰自己的感情。所以男生体验到的积极情感会高于女生。

(二)大学生自尊水平和主观幸福感的城乡差异比较分析

本研究发现,城镇大学生较农村大学生的自尊水平高,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近年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城乡差距较大的国家之一。城镇大学生的生活水平整体比农村大学生要高,再加上城镇优于农村的观念根深蒂固,城镇大学生相比农村大学生可能会形成优越感,造成城镇大学生的自尊水平高于农村大学生。

城镇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水平高于农村大学生,且差异显著。因为由于城镇大学生的生活水平整体优于农村大学生,城镇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困扰会少于农村大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比农村大学生更加满意,所以城镇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会高于农村大学生。

(三)大学生自尊水平和主观幸福感关系分析

本研究显示,除消极情感与自尊水平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之外,主观幸福感的其他各维度均与自尊水平呈现非常显著的正相关。这与以往许多研究结果一致。张雯和郑日昌的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和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相

关。温翠红等人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大学生的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自尊水平越高,主观幸福感水平也越高。

许多研究表明,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最高,如Diener的一项跨文化研究显示,大学生自尊水平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非常显著。高自尊是人不良情绪的有效缓冲器,高自尊个体较低自尊个体体验到的消极情感少。高自尊的个体往往有较高的自信心,关注自己的积极方面,体验到较高的幸福感,以至于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低自尊者往往受到更多的负性情绪困扰,对自我的评价较低,所以有较低的主观幸福感。

六、结论

(一)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在家庭来源方面存在差异。(二)在主观幸福感维度上,大学生的积极情感在性别上存在差异;在生活满意度的城乡来源上存在差异。(三)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和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

上一篇:关于青岛市政府预算与执行情况分析 下一篇:论在城镇化飞速发展中如何做好中小城镇旅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