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时间:2022-08-27 06:58:09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小学数学学生创新精神一、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勇于发现问题,并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探究是这些孩子的天性。因此,我总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课堂教学中,我常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分数的分母不变,分子乘以3,这个分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吗?如果分数的分子不变,分母除以5呢?”通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唤起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如“你能根据1.2×10=12得出0.12×10=?0.012×100=?通过上面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样的规律?”“你知道街上的下水道井盖为什么是圆的吗?通过这些提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体现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合作者与引导者,通过这些有效的引导,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我首先出示长相同但宽不等,长不同但宽相等、长宽都不同的几组面积不等的长方形,让学生自己去比较这些长方形的大小,学生们很快就会得到前两组问题的正确答案,但到了第三组长方形的面积比较时,学生得到了两组不同的答案,我随即便问:长方形的面积到底与它的哪些特征有关系?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这时同学们纷纷讨论起来,课堂上也马上热闹了起来,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了起来,各自互不相让的讲述着自己的想法。“要有理有据才能让人信服哟”。学生各自开始忙活起来,他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有的拼、有的摆、有的画,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分别寻找着答案的依据。通过这些巧妙的课堂构思、精心的课堂问题设计为学生提供了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唤起了学生创新的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合作者与组织者,而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立的人。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在课堂中我总是十分巧妙的使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的探索新的知识,让他们在亲身经历这一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学到了有价值的数学,学会了有价值的方法。

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每一名学生都具有创造的潜力,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的“再发现,再创造”,即把学生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引导,使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的推导过程。在课堂教学之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发现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听到的忘的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记得牢、学得好。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才可以看到自己的创造成果,体验到创新的快乐,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培养新时代的创造性人才的今天,广大教师肩负着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要成为新时期的新型教师,更多地培养出创新人才,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创造素质的锻炼,不断努力发展自己自身的创造个性,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洋溢创造的气息,尽力把学生的创造能力挖掘出来,使他们真正成为新世纪的创造型人才。

上一篇:莫把标点不当事 下一篇:探究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反思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