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信息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时间:2022-08-27 06:46:46

浅议信息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 随着高校信息化进程的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内容到形式、方法、手段、载体,都发生了重大变革。本文从目前高校校园网建设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信息时代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信息时代 高校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1.我国高校校园网络发展迅速

我国高校校园网建设迅速,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取得了三方面的成绩:其一,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主动性。其二,探索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工作机制。其三,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打造了一系列“红色品牌”。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在高校的广泛应用,使校园一步步信息化,这为高校校园网络建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物质技术环境,但是,当前高校校园网络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

2.目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专门的网络管理人员,网络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网站更新速度较慢。

目前高校的网络管理人员以兼职人员居多,网络并未成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没有明确的奖惩制度及网络的管理人员相应的职责与义务。对于网络管理工作缺乏主动性,具体的管理工作也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

(2)在经费上,硬件投入相对充足,但软件经费投入相对不足。

如今各大高校纷纷加大校园硬件设施建设,对于计算机房、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硬件设施都已向数字化校园迈进。但是,网络专职人员相对缺乏,对于网络管理人员的配备和网络环境需要投入的经费,大多数高校都涉及较少,造成高校网络无人管理,更新困难,最终影响了高校思想教育的步伐。

(3)网络思想教育的吸引力不足。

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往往基于传统观念,认为网络思想教育不切实际,不会有任何效果,虽然部分工作者建立了红色网站或者思想教育博客,但是由于其融思想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不够或者内容更新缓慢,导致此类网站不够受欢迎,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缺乏一定的吸引力。

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针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针对大学生的网络文化特点,其主要应遵循的方针如下:

(1)个体适应性方针。由于个体的思想层次具有差异性,这就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工作方式,从而使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个体和不同情境的需要,达到个体的最大适应性的要求。

(2)引导与监督相结合的方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是引导和监督,如今各种复杂的信息充斥在网络中,如何加强网络的有效监督,运用恰当的后端,对网络负面信息进行拦截,抵制各种有害信息的侵害,是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需求。

(3)服务型教育方针。在新形势下应将服务贯穿于教育当中,通过学习、就业、心理咨询、勤工助学、社团活动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网络服务,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网络化。

(4)线上线下结合方针。除了在网络上对在线的学生进行网络服务外,思想政治教育者在线下也要对学生线上出现的问题予以解决。

4.信息时代下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1)建立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网络技术基础,只有熟练地运用网络技术手段,才能较好地掌握学生在网上的相关思想动态。只有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技术培训,提高其网络动手能力,才能及时地获取、分析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动态,从而对其进行引导。

(2)创建良好的网络思想教育平台。

已有的高校网络思想教育平台多集中为高校的校内网(勤工助学、心理咨询、就业指导主页等)、校园BBS论坛、腾讯QQ、飞信等,而针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系统的教育的平台则比较少见,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与学生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使其涵盖学生的专业学习、综合素质培养、就业服务等。具体方式包括时下流行的网络情景对话(微博在线交流)、网络学习课堂、网络思想案例、网络模拟面试等。

(3)树立正确的学生成才服务理念。

网络思想工作者要从服务入手,增加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尤其要注意倾听广大学生关心和关注的事情,确立为他们解答疑惑、排忧解难的服务宗旨,如设立网络信箱,及时了解问题,对正当合理的要求给予重视并尽可能解决;对暂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给学生以合理的解释,逐步创造条件予以解决;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坚持原则,做好工作,取得学生的理解,从而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余岚.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话模式构建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6).

[2]田秋菊.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2).

上一篇:小议高职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篮球意识 下一篇:基于个性化旅游的高职旅游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