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研活动的优化策略

时间:2022-08-27 05:58:16

小学教研活动的优化策略

教研即教学研究,是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武器,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研究教育教学的变化和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指导教师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的创造性活动。教研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举措,是教师由“教师匠”变为“教育家”的重要途径,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研究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著,教学研究被寄予的期望也越来越高。

一、校长重视,深入教研第一线

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是学校发展工作的总指挥和总策划。因此,校长要把教研看作是科研兴校的一种理念去谋划,要在思想上重视教学研究,要认识到没有教研就没有教学质量。因此,在学校工作规划中,应把教研作为学校常规工作的重要部分,以教研促教学,以教研促发展。同时,校长也要深入到学校的一线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研水平,以身示范,深入了解学校教师的教研情况,帮助教师解决在教学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并建立相关的制度和机制,用制度实现学校教研活动常态化、规范化,保障学校教研活动的有序开展,以此带领、组织、指导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把学校教研工作有效落实。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研水平

教研也是一项活动,它有着特定的过程和规律。教学研究每个过程、每个环节要做些什么,怎么做,这都需要相关的理论的指导。否则,进行教学研究时就会迷糊不清,甚至误入岐途。那么,怎样才能获得丰富的理论呢?丰富的理论来自多学习、多读书。只有多读书,才能提高业务素质,优化知识结构。教师应广泛地吸收知识,拓宽专业视野和研究视野,除专业课程的书籍外,社会、历史、文学、语言、哲学、地理、天文等专业均可涉猎,做到兼收并蓄,从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中摸索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课题。教师可多阅读专业期刊。专业期刊、报纸的文章专题性强,写作周期短,能反映出学科最新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同时还可以根据研究方向,选取相关学科和研究方向的书籍,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深入思考,针对前人研究的不足,找寻新的研究点,提出自己的观点。

三、全员积极参与,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

教学研究需要浓厚的教研氛围,需要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参与即实践,实践出真知。学校的教学研究活动,不是一个人的]门造车,而是要大家的共同参与,师生的双边互动。

人人参与制订计划。没有计划,就会出现随意性。作为一个教研项目或课题,学校或课题组要有总计划,学期要有学期计划,月要有月计划,周要有周计划,承担者要有个人计划,把教研计划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

人人参与上公开研讨课。学校的教学涵盖语文、数学、英语、体育、政治、科学等学科,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学有所长。因此,只进行主科的教研,忽略副科的教研,是对教育的误解,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不负责任。因此,各科教师都应该进行教研,都要上公开研讨课。通过公开研讨课,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让个人在集体交流中获得进步。

人人参与听课、评课。听课、评课是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有效形式。每一节课,不管教学设计多完美,教过过程多精彩,也总会有不足之处。学校可以组织和安排跨学科、跨年级的听课评课,扩大教师的教学视野,帮助教师突破自己的学科专业和任教年级,从而让教师更好地了解、明确学科之间、年级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人人参与反思、总结。为了学校教研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应定期组织相关领导、课题组长、备课组长、相关教师,就教研的具体情况开会讨论、总结,肯定成功的做法,反思不足的地方,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教研活动指明方向。通过对教研活动的反思、总结,把直线式的教研模式转变为螺旋上升的模式,以“研究――总结――再研究――再总结”的方式,不断地推动学校教研活动的发展。

上一篇:关于“营改增”部分企业税负“不减反增”现象... 下一篇:转变思维理念 推动政治工作融入战斗力建设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