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性自我的道德困境及其超越

时间:2022-08-27 04:36:38

论现代性自我的道德困境及其超越

摘 要:现代性自我与现代性道德是相辅相成,同气连枝的牵引关系。因此,一旦对现代性的道德困境进行思考,就必然无法离开现代性的自我反思。现代性自我存在的空间维度也进一步敞开了对现代性道德困境的根源及其现象学展现。面对现代性道德困境,无论是现代亦或是后现代道德哲学皆构建了属于自身的一套方案,也为人们提供了思路的奠基之石。

关键词:道德困境;道德哲学;现代性自我

在道德层面上给予人们最大程度的自由,把道德择选的权力归还给个人,让道德可以自外在训诫规划,转换成为个人内在的本分,是现代性道德的相同特征。同样,这也是现代性自我的一种相同基础价值要求。现代性的自我观主要分为,情感主义与理性主义,但是无论是哪一种,两者之间都具备一个相同的自我特征,即:将自我视为能够和社会角色与社会经验完全地分离,也能够在不参照特殊情境,就可以作出自我的道德判定的一种原子式个体存在。

1.现代性自我的特征

1.1无负担自我

当漠然状态下的契约关系超过了社会共同体存在的亲昵及温情,现代性自我挣离了自我这个个体的特定以及标准,具备对善恶、真伪等所有问题的所有抉择权,对此,他们并未对善恶、真伪的判定责任履行基础性义务,而是把此等抉择权视为任性的自由,依靠着自身欲望利用权利,舍弃掉所有他们生活里与之相关的全部义务及责任,转换为无负担性的存在。

1.2主体性自我

在经历了与实体状态分离以后,自我的了解已不再依赖外在的架构,即社会共同体及上帝,而是以独立状态下在宇宙秩序,成为一种他们自己意志中的“实体”。将全部的外在价值都进行疏离之后,现代性自我唯有依赖这个“本我”,建设起“理性的权威”,通过使用理性来破除所有外在束缚,对所有价值展开反思,以此获取自由,从自我立法至自我规定,实体成为主体[1]。

1.3功利性自我

近现代科技与文明创设了十分多样的物质,对人们的生存方式造成了空前的改变,工具理性与经济理性史无前例的得到了人们的全面青睐,人们开始只单纯的关注能够考衡的事物及其技术应用所能够产生的物质成果,而逐渐不去追问其人文意义和目的。

2.道德困境

2.1自我与道德分离

“我”被看做独立于社会,独立于共同体形式所存在的单一个体。这时,“我”在绝对意义上并非是指共同体一员,“我”能够不接收社会或共同体所指定的道德约束。道德与不道德,皆全部由“我”意志所决定。由于自我责任不需要受到角色责任,也需要受到伦理责任的约束,因此自我能够任意地对自身所“适合”的责任进行择取。例如,在五一二地震中的“范跑跑”便是抛去了自我所存在的共同体的道德文化背景,完全以自身所谓的自由、理性、情感根据解释自己所需要负担的责任。他固然有自己所谓的那一套标准,当然,任一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作为人的道德标准[2]。这便是现代性自我所承认的现代化道德所谓“多元化”。

2.1自我与角色分离

“我”假象成先于一切意志与角色的独立个体,形成了“我”是“我”,“角色”是“角色”,“我”与“角色”是存在割裂情况的。于是,开始假设这个自我个人承担着一种不和所有特指角色完全相关的一种道德责任,也可以说是道德指令。即“我”这个个体的责任与角色是无法一概而论的。这种状况所致使的结局便是,道德责任的逐渐虚化。因为个体和角色已经失去了必然的联系,使得自我彻底变为了理论空泛上的最终存在,期间和角色需要密切关联的道德责任对自我来说,通常就止步于“口号”这个层面了。由于自我这个个体和角色实现分离,众多的角色也因此于自我的视角而言,成为了僵化的的存在。

3.超越困境

3.1社群主义的思路

社群主义认为,逃避传统意义上的毫无社会既定的自我,属于当代道德问题最本质的源头,只要脱离了“人之为人”的内心标准,人们必定无法对现代性道德困境留有果决精深的反思。传统意义上的自我生活于社会共同体里,任何的自我皆属于共同体中的一员,在这其间存在着一样的目标与感性纽带,因此有着“共同的善”。道德在社群主义者看来,只是属于“自然事件”范畴。现代性自我生活在社会中,任一的“自我”都具备相当自主精神。而每一个自我中,利用多元化的外在样式进行组织构建成为联合体,道德的目的对他们而言,是应当克服“个体性”,迈向“实体性”的一种努力。在传统层面的德性和现代意义的道德困境的对比下,社群主义的学说首先成立于对“个体”的理解背景之上[3]。他们认为,一个

人唯有处于社群的关系下,方可谓自我。只有在关系网络下,个体方可变为道德的主体。自个体的现实世界的实际事实为初始地,社群主义冀望找出“共同体”以让人们拥有相同的目的与价值感。

3.2后现代主义思路

后现代主义对于现代性道德的质疑及批判,其最初的源始,同样是存在于对现代性自我的关注中。后现代主义者认为,现代性自我始于个体身心的决裂以及内在矛盾的与日俱增。以该视角而论,后现代主义把其观点汇聚至现代性自我的理性张扬与主体性僭越上,认为这些因素全方位的激发了现代人的欲望,进而对人的“整体性”达到瓦解。首先,导致了人在理性和非理性;意志和自然的对立。其次,也导致了自我中心主义和人际的对立。故而,需要把自我的“非理性化”与“中心化”进行剔除。如此一来,后现代主义便架空了现代性自我的个体层面,完全消灭了自我身份,“我”既不属于自身的中心,同样也不属于共同体的中心,只是单纯的拼凑物。而在现代性道德准则下,后现代主义主要朝道德的“一致性”意识进行驳斥。后现代主义拥有十分清晰与强硬的边界意识,他们认为一切事物都能够进行“分化”。

3.3论证现代道德标准

现代的契约主义者始终沿袭着启蒙道德先哲的规划继续前行。但和启蒙道德先哲对比,完成两方面的置换:一方面,是把道德之善作为优先条件置换成为正义作为优先条件,另一方面,是把对常规的道德原则的研究置换成为以个人意志择取为基本前提的对于正义原则研究[4]。契约论认为,只有选择了相关程序的合法性与公正性,才会影响判定行为的道德性。故而,本质问题只在于怎样展开选择。对此,罗尔斯制订了“无知之幕”这个猜想,当成人们选择的程序正义的前提。他认为,倘若某项原则,在我们处于“无知之幕”的形势之下,统一规划地选择了这项原则,那么就可以把这项原则视作道德原则、正义原则。罗尔斯的本质思路便是,假如可以构建正义的原则以支配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制度,现代人就可以越过道德困境。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解决现代性自我所衍生出的道德困境,必然需要重新构建一个现代性自我。而重新构建现代性自我,就必然要跳出现代性道德的哲学体系范畴,于各个不同的道德传统中,找寻理论资源及现实资源。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道德传统始终是基础、是前提。因为,无论承认也好,否认也罢,它都维续在每个人的生命中。(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黄瑾宏.论现代性自我的道德困境及其超越[J].晋阳学刊,2011,(04):73-76.

[2] 胡娟.对现代性自我的道德哲学审视――以麦金太尔道德哲学思想为学术资源的研究[J].浙江学刊,2009,(05):11-19.

[3] 洪小雁.现代性自我认同中的二律背反[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11):198.

上一篇:高校外语学习网的建设与开发 下一篇:如何实现冷却循环水系统更加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