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性能混凝土在公路桥梁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27 03:06:52

浅论高性能混凝土在公路桥梁中的应用

摘要:高性能混凝土是近期混凝土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高性能混凝土是具有某些性能要求的匀质混凝土,必须采用严格的施工工艺,采用优质材料配制,便于浇捣、不离析、力学性能稳定、早期强度高、具有韧性和体积稳定性等性能的耐久的混凝土,特别适用于高层建筑、桥梁以及暴露在严酷环境中的建筑结构。由于高性能混凝土具有综合的优异技术特性,引起了国内外材料界与工程界的广泛重视与关注。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 公路桥梁 应用

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该项研究与开发应用,使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原料的选择、配合比设计、物理力学性能、耐久性、工作性、结构性能以至应用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

一、高性能混凝土优点

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常规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选用优质原材料,在妥善的质量控制下制成的,除采用优质水泥、水和集料以外,必须采用低水胶比和掺加足够数量的矿物细掺料与高效外加剂,高性能混凝土应同时保证下列性能:耐久性、工作性、各种力学性能、适用性、体积稳定性和经济合理性。这些性能到底以哪一个为主,或者说必须先满足哪一个性能要求才称得上是高性能混凝土,目前的趋势是偏向于高耐久性,但不同国家、不同学者、不同技术人员的看法并不一致。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或功能要求,高性能混凝土应该有一个或几个最主要的性能指标,对于这一点,应该是不会有疑义的。因为即便是高性能混凝土也不可能同时达到所有的高性能要求。至于以哪一个性能要求为主,应该根据工程应用实际来确定。作者认为在保证满足规定的性能要求前提下,最安全、最经济、对环境损害最小的混凝土,就是所需的高性能混凝土。从而可知,高性能混凝土除了应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和高体积稳定性能以外,还应具有以下优点:

1) 尽可能多地使用绿色水泥, 如生态水泥、无熟料水泥、掺大量混合材料的水泥等, 最大限度地减少水泥熟料用量, 以降低对矿物资源、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节约资源能源, 保护环境。

2) 更多地掺加以工业废渣为主的活性细掺料,如磨细矿渣、优质粉煤灰、硅灰、稻壳灰、沸石粉等以及其它废渣,以节约水泥熟料。

3) 对大量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使之成为可利用的再生混凝土骨料, 用于配制再生混凝土, 以减少对天然砂石的开采。

4) 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性能混凝土的优势,提高其耐久性,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以减少水泥和混凝土的用量。

二、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中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广泛用于很多离岸结构物和长大跨桥梁的建造,包括长大跨桥梁所用的拌合物。它们主要用于主梁、墩部和墩基,硅粉混合水泥。高性能混凝土有广泛的应用性,具有易于浇注、捣实而不离析、高超的、能长期保持的力学性能,早期强度高,韧性高和体积稳定性好,在恶劣的使用条件下寿命长、高强度、高流动性与优异的耐久性。推广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中的应用,延长桥梁的使用年限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人们所关注的是高性能混凝土,而不仅仅是高强度混凝土。耐久性、养护的难易程度以及建设的经济性已成为工程建设的目标。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应用的优点是:①跨径更长;②主梁间距更大;③构件更薄;④耐久性增强;⑤力学性能加强。

三、高性能混凝土在公路中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施工性、高体积稳定性、高耐久性及足够的力学强度,为此它能相对长时间承受随冲刷、磨耗、冰冻、水的渗入、侵蚀等恶劣环境,高性能混凝土在公路应用中,其耐久性优点极为突出,一方面它可以提高路基施工质量,确保路基不下沉;另一方面需解决公路混凝土强度等级低,水泥用量少,从而形成了水泥用量少与耐久性要求之间的矛盾。

高性能混凝土是以耐久性为主要指标,同时要具有高强、高早强、高施工性(高流动、高粘聚性、高可浇注性)等优异性能。其配制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原材料进行选择,优化混凝土配比,掺入复合高效外加剂,同时掺入一些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料如硅灰、粉煤灰、矿渣等,并从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施工工艺方面考虑,以获得高流态、低离析、质量均匀的高强混凝土。同时其耐久性要大大好于普通混凝土。但如果能从改变公路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出发,不采用滑模摊铺施工,而采用高流态(接近自流平),坍落度达240-270mm的混凝土来施工,则该方法进一步丰富了公路高性能混凝土的内涵,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是不可估量的。

四、高强混凝土应用的施工工艺

1 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用水量少,水胶比低,拌合时较稠,因此需要采用拌合性能好的搅拌设备。卧轴式搅拌机或逆流式搅拌机能在较短时间内将其搅拌均匀,采用其他设备时须经过试验验证拌合物的均匀性。

2 制备高性能混凝土时,各种原材料的计量应尽量准确。使出机口拌合物的工作度稳定,波动小,除对堆料和称量装置有较高要求外,一个重要的控制因素是砂石含水量,即使搅拌设备上装有先进的含水量测定及控制设备,操作人员仍应密切注意正在搅拌的混凝土,在其稠度发生波动时,及时加以调整。

3 高性能混凝土运输与浇筑宜采用罐车和泵送,用手推车运输及浇筑时不仅操作困难,而且也无法进行外加剂的后添加。

4 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的水灰比小,通常泌水少或不泌水。因此,须在浇筑后立即进行湿养护,以防止塑性收缩裂缝的产生,由于其胶凝材料用量较大,为防止内外温度过大出现温度裂缝,必须采取保温措施。

5 公路和桥梁应用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开展公路桥梁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6现公路桥梁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途径:应以掺复合高效外加剂,经处理的优质矿物掺合料来改善混凝土内部的孔结构、孔分布等,提高混凝土的力学、耐久性、耐磨性等一系列性能。简单地说,就是:高强水泥+复合高效外加剂+优质矿物掺合料+优质骨料。

高性能混凝土为一种能满足特殊性能和特殊用途的混凝土,仅采用常规材料、普通拌和、浇筑和养护等措施达不到高性能混凝土的要求,而是必须通过提高浇筑、捣实的方法来提高混凝土的长期力学性能、初期强度、刚度和体积稳定性以及延长其在恶劣环境下的使用寿命。高性能混凝土往往被人们将其与高强度混凝土联系起来,其实质高性能混凝土不仅仅是高强度,而且具有相当高的刚度、弹性模量和耐久性,普遍混凝土不能长久作用,如许多混凝土车路在不该开裂的地方开裂或者由于冰冻和融化而剥落;许多桥面遭受严重破坏;许多混凝土桥梁在地震中倒塌。因此,只有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才有可能避免这些不该发生的事故。

上一篇:浅析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轮胎机械手的动态应力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