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想象塑造作文的灵魂

时间:2022-08-27 02:49:17

用想象塑造作文的灵魂

〔关键词〕 作文教学;想象;塑造;灵魂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1—0067—01

想象是写好文章的重要条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笔者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观察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边观察、边分析、思考、想象,这样,帮助学生提高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能力,写出的文章内容更充实,表达的感情更真挚,更感人。如进行“写出景物的特征”写作教学之前,可组织学生观察具体的景物,如一盆花,一幅画等,然后练习。学生没有经过细致的观察,自然写不出生动的文章。可能只是直观的描述.有的学生这样写:“这盆花颜色真多呀,白的红的淡红的都有。”还有的学生这么写:“这幅画多美啊,远山苍翠,秋水潺潺。”这些学生也观察了,他们看到了眼前具体的景物。但我们读了觉得干巴不生动。经过老师的引导,他们可能写得更具体,但也仅满足于细致的描绘。这就是学生在观察时,没有动脑筋思考,没有进行想象的缘故。写景物,若只是停留在一般现象的叙述和枯燥的记录上,文章就像个瘦弱的婴儿,仅有几根骨头支撑,缺少血肉,显得十分干瘪。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在写作时充分的想象,由眼前景而至心中景,由言中意而至言外意,由相关的景物而想到相应的诗文与精神,文章才能有充实的内容,深刻的内涵。

在课文阅读中培养想象能力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想象丰富。教学中要结合课文内容,充分发挥挂图、幻灯片、课件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课文内容变成一幅画面浮现在头脑中。另外,阅读文章时,引导学生积极启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借助文章中的语言文字,想象作者所描绘的人、事、物等,从而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的感觉。如在阅读《阿房宫赋》一文时,当读到“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融融,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这些句子时,可启发学生想象,仿佛自己此时就置身于阿房宫,面对着壮丽的建筑,来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以及作者由此及彼生发道理的写法。

在自由写作中培养想象能力

所谓自由写作,就是不受时间、不受内容及写作方式限制的一种练笔形式。日记、随笔、杂感、游记、缩写、扩写、改写、续写等均属于自由写作。例如有的课文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续写下去,既巩固课文中所学的知识,又拓展想象的空间。例如《陈奂生上城》一文,开始陈奂生心疼自己的五元钱,愤愤地说:“我是半夜里来的呀!”那最后陈奂生又会怎样做呢?会怎样说呢?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自由想象,教师可把文章的最后部分压缩作为续写的开头,让学生延续故事情节,想象陈奂生会有怎样的语言、神态、动作。然后再进行续写练习。学生续写的过程,就是创造想象的过程。

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改变原文的表达方式或内容进行想象作文,这样有助于与原文对照,加深对文章中心的体会,也能激发学生的求异逆向思维。改变原文的种类有:改变故事情节;改变人物的环境;改变人物的个性等。

借助电教、多媒体手段培养想象能力

多媒体网络技术把音乐、图像、文字集于一身,向学生展示教学情景。能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觉真切、自然,甚至可以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在作文教学时,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为他们提供了作文的素材,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了学生观察力的形成、想象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写作的要求,把特定情境和气氛运用CAI媒体展现在学生面前,诱发学生写作动机。让学生边欣赏美景边联想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从而降低学生再现作者意境的难度,准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从而提高学生作文的联想能力。

总之,中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具有巨大的潜能,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教师若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便能使学生的作文在立意和内容上别开生面,从而开创写作的新天地。

上一篇:兼职教研员在课改推进中做什么 下一篇:手势计算技术的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