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抗生素 危害太惊人

时间:2022-08-27 01:39:33

抗生素在二十世纪为最重要的医疗成就之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自从盘尼西林问世以来,就好比如神佛降临,大部分的热病、感染病几乎都可以被克服,使得细菌传染得以治疗。因为早期抗生素的神奇效果使得有些医生面临发烧、发炎的患者,均会使用抗生素,希望早日控制病情,恢复正常。而感冒是较常见的疾病,多数国人具有看病就要服药,希望迅速有效的习性,若医生不使用抗生素治疗,即害怕招致治疗效果不彰、家长不满或医疗纠纷,所以医生会常在此时使用抗生素。

然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却表明,三分之一因病而死的人,并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中国每年有8万人死于抗生素滥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滥用抗生素给人们增加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负担,还有用药上的安全隐患。

认识抗生素

1928年Fleming发现盘尼西林(penicillin)并应用于医药上,人类就开始以抗生素解决细菌引起之感染性疾病。由于抗生素的效果显著,人类便自认为拥有克制百病的万灵药。由于抗生素的广泛,造成不当使用或滥用,于是产生抗药性菌种。

使用抗生素首先要注意选择用药之合理性,如流行性感冒是病毒感染,抗生素的使用对病毒并没有效果。还有当抗生素剂量不足时,只能杀死或抑制部分细菌,存活下来的细菌反而易对所使用之抗生素产生抗药性。

每种抗生素都有各自的药效时间,因此有每日一至六次不等的服药间隔,服用过多会造成身体的负担,间断使用会增加感染菌种产生抗药性的几率。服药时要注意药物的交互作用,另外,将药物添加入牛奶喂食,会降低抗生素的效果。

一般抗生素的治疗应持续一定的天数,若以为症状减轻而自行停药,或自感症状未缓解即更换抗生素,则可能使幸存的细菌得以繁衍。

避免滥用抗生素是减少抗药性,甚至回复到无抗药性的唯一方法,日本与北欧已实施各项管制措施,成功地降低了抗生素的使用量,细菌的抗药性也得以控制。

抗生素的临床使用

在西医的发展史上,无疑地,抗生素占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在1940年以前的时代没有抗生素,人类一旦遭到细菌侵袭,大部分的病人都会因为无法控制的感染症而死亡。

自1941年开始使用盘尼西林后,大部分的细菌感染都能得到控制,自此,开启了抗生素的辉煌时代。当时的盘尼西林被视为非常神奇的药物,因为它可以非常有效而且快速地控制细菌感染,使得以前几乎一定死亡的疾病奇迹般被治愈。当时人类对盘尼西林的观念,几乎是无病不愈,因此,也产生了任何病必用的观念;所以,当时的盘尼西林受到疯狂的抢购和服用。这种“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观念一直流传至今,不仅病人有这种观念,看病时会要求医生开抗生素或者自行到药房购买抗生素服用;而且,不少医生也有这种观念,就算不能用抗生素治愈的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也一律开立抗生素。

人们后来又发现,在动物的饲料中加入少许的抗生素,不仅能降低动物受细菌感染的危险性,而且,更有加速动物生长的作用;因此,畜牧业也大量使用抗生素。

所以说,几乎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包括人类和动物,都在使用抗生素。这在今日,造成了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抗药性细菌的反扑。原本,抗生素是用来对付细菌的利器,现在,一些细菌为了自求生存,已经对原本有效的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如抗万古霉素的肠球菌、抗盘尼西林的肺炎双球菌、和抗第三代头孢芽素的大肠杆菌和克雷伯氏菌。这些抗药性细菌早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因为,对于这种抗药性细菌所导致的感染症,不仅增加了治疗费用,而且可用来治疗的药物也非常有限,甚至,有的细菌已经到了无药可用的情况。

要解决抗药性细菌的问题,可从两方面着手。第一是发展更新、用更有效的抗生素。依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方法还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因为发展一个新的抗生素平均必须花费十亿美元和十年的时间,但细菌却可在一、二年内即对这种新的抗生素产生抗药性;再从另一方面来说,目前大部分的抗生素都是在1990年代以前发现的,而自1990年代以后开发的抗生素相当少,这说明了在开发新抗生素的方面,生物科技的突破还没有找到可行的办法。第二是限制抗生素的使用,依目前的研究显示,只有从这方面着手,才可能延缓抗药性细菌的出现。抗药性细菌的出现其实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结果,在存有大量抗生素的环境中,只有抗药性细菌才得以生存,并且繁殖;而且,环境中抗生素的量愈大,细菌的抗药性程度也愈高。如果限制抗生素的使用,减少环境中抗生素量,那将有效地延缓和降低抗药性细菌的出现。所以,要减少抗药性细菌的出现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减少抗生素的滥用。

减少滥用抗生素

1. 适当使用抗生素

只有必要的情况下,才使用抗生素;而且,一旦使用抗生素,剂量和治疗期都要足以杀死所有的致病菌;常常看到病人服用抗生素,一旦病情好转,医生或是病人,都可能以为疾病已经被治愈,而停用抗生素,这会造成还未被抗生素杀死的细菌产生抗药性。另外,也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使用抗生素;如治疗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抗生素根本无效,使用抗生素来治疗这些俗称感冒的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不仅浪费金钱,更重要的是,还会筛选出抗药性细菌。

2. 限制农渔业使用抗生素作为生长促进剂

在欧洲已有研究指出,因为使用和万古霉素类似的抗生素作为饲料的添加物,而筛选出了抗万古霉素的肠球菌。所以,农渔业不应再使用抗生素作为动物的生长促进剂,而应保留这些抗生素作为疾病的治疗用药。

谈抗生素与抗药性的关系

抗生素的问世确实让医学跨出了革命性的一步,医生们甚至一度认为已经彻底打败了细菌。但是我们很快就体会到自然反扑的威力,各种抗药性细菌相继出现而且持续的增加,使我们面临了更严苛的挑战。

抗药性虽是全球性的问题,目前,各大医院在用药上不容忽视的现象就是使用抗生素的频率太高、档次太高,不但外科疾病使用广泛,而且内科也广泛使用,甚至治疗感冒等常见病也离不开抗生素。

有些医生把抗生素当成预防和治疗感染的常规用药,一种抗生素不灵立马再换另一种抗生素。在选择抗生素时不重视病原学检查,不顾患者的具体病情,迷恋于“洋、新、贵”,盲目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联合使用抗生素也缺少理由和针对性,更有的为追求经济效益而随便使用抗生素。本来即便是细菌引起的感冒发烧,用一线抗生素能解决的问题,偏用了二三线抗生素。医生无原则地迁就病人或病人家属用“好药”、“多用药”的要求,不恪守用药守则,因此造成毒副作用或严重后果。根据国内各大医学中心的调查显示,第一线抗生素的抗药性平均达八九成。另一项研究更指出,各科门诊中因上呼吸道感染开出的处方中,竟有四到六成含有抗生素。不可讳言的,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不需使用抗生素的。

更方便的就是各地方药店林立,民众到各地药店购买抗生素均没有困难。尤其喉咙痛、咳嗽等自行购买抗生素极为方便,在诸多因素下造成抗生素的滥用。其实原本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只要使用一般药物,身体的免疫系统自会发挥作用,不需抗生素即可治愈。

随着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一些家庭在无医生指导的情况下,由于缺乏医疗常识,一旦遇有身体不适时,常常是自己去药店购买抗生素,按照说明书进行“自治”;有的患者因怕麻烦,不愿去医院接受正规诊治,而是盲目地服用家中自备的抗生素。超范围、无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越来越普遍。更有甚者,有些人视抗生素为百病皆治的妙药,动辄长期使用抗生素。随意选用新型广谱抗生素治疗普通抗生素就能治愈的疾病。这种“大炮打蚊子”式的用药方法,不仅易导致细菌耐药,而且造成大量浪费;药品广告的管理存在问题,大量媒介上可见抗生素广告,病人过分相信广告宣传形成了用药跟着广告走的误区。

上呼吸道感染除了少数特殊部位的感染外,绝大多数都是病毒引起。治疗应采取对症治疗为主,抗生素的使用仅对于怀疑细菌感染时才有必要。常见的错误观念包括把抗生素当成消炎药,黄鼻涕、黄痰便是细菌感染,喉咙很红、很痛便是细菌感染。换言之,因为上述这些症状就使用抗生素并不恰当。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外乎是国人看病要求速效、爱打针和爱吃消炎药的习惯。这种文化演变至今,造成许多医生使用抗生素的习惯已根深蒂固。根据研究显示降低细菌产生抗药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如何改变现况,实在是需要医生和病患携手努力的。

滥用抗生素 儿童、老人和女性受害最大

滥用抗生素对各种年龄的人都会造成负面影响,但儿童由于身体器官发育不成熟,滥用抗生素的后果更为严重。抗生素本身的毒副作用和杀灭人体正常菌群的危害性,很容易残害或者潜在地残害儿童的身体器官。此外,儿童滥用抗生素,很容易造成儿童体内正常菌群的破坏,降低儿童机体抵抗力,进而引起二重感染。

老人之所以成为抗菌素“受害”主体,主要是由于在器官生理功能上正在逐步衰退,这使得药动力和药效比不得青壮年。

女性切不可乱用抗生素

一些女性在抗生素的使用上盲目追求上档次,迷信进口抗生素,结果是引发了严重的细菌耐药性。女性本身生殖系统有易感染的特点,近年来女性喜欢的塑身内衣也会造成外阴环境潮热而有利于霉菌、真菌的滋生。另外,如果避孕药物与抗生素同时服用,那么避孕效果就要受到影响。

最近的调查指出,常见的细菌如: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及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对过去有效的抗生素,如今却抗药性大幅增加。近一二十年来,即使有许多第二线、第三线高价的抗生素不断推陈出新,但治疗细菌感染仍然日渐困难。如果此种情况没有改善,几年之后,我们可能面临细菌来袭时无药可用的惨况了。

上一篇:益生菌能帮我们什么忙 下一篇:保养空调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