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尽其“材”,“材”尽所用

时间:2022-08-27 01:06:12

美国学者兰本达认为,任何有意义的发现、领会都是经历、卷入与参与的结果,而其中材料就是激发、引起探索“经历”的有效手段。“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本论文的研究,主要以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实际问题——教学器材匮乏为研究对象和突破口,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措施的研究,提出从小学科学教学器材的开发与利用两个方面来尝试解决问题,并对解决方法进行了拓展性的思考和实践。

一、科学教学器材的开发,人尽其“材”

我们分析,科学课教学器材问题的困扰及课堂教学低效的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客观因素造成的:相关部门还未开发科学课教学器材;学校没有配备教学器材或配备不足;虽配备了科学教具、学具,解决了一部分教学器材问题,但像动植物类教学器料和一些时效性很强的教学器材,仍需科学老师自己解决。

有许多老师在苦叫:“准备材料太困难”“许多材料找不到”“太浪费时间了”……那是因为没有未雨绸缪。等到要上课了,你才发现什么材料也没有,再千方百计去寻找,那当然就困难喽!怎么办呢?

开具“材料药方(清单)”。下表就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的材料清单:

有了这份清单,就能做到有的放矢的在平时的生活中开始积累上课需要的材料了。当然,前提条件是科学老师必须要在学期初就能熟悉教材,如果能做到“熟读”教材的话,我相信你积累的材料一定会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更完备,更有实效。

二、科学教学器材的利用,“材”尽所用

科学教师一方面想借助器材组织教学,另一方面又顾虑于时间、精力和课堂的掌控。对于兼职教师而言,更是矛盾重重。教师对科学教学价值观的不同认识也影响着科学教师的教学行为。我们在注重对科学教学器材的开发积累的同时,积极推进教学器材的资源共享,追求教学器材更科学、合理、高效地服务于科学教学。

(一)“一材”多用:挖掘一种材料的多种用途。

实验器材分为计量仪器、通用仪器、专用仪器、模型、标本、挂图、玻璃仪器、药品等,教师在选择器材准备给实验时,一定要注重挖掘每类器材的特点,特别是拓宽其使用项目,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好每种器材的使用率,更好地为实验教学服务。

例如:对于玻璃仪器中水槽的使用,我校科学教研组共挖掘出其四种不同类型的科学实验作用:

1.进行有关液体实验,如:探究固体在水中的沉浮。三年级《液体一单元》等。

2.饲养动物的载体实验,如:养蚕。四年级《蚕》一单元等。

3.种植实验。如:种一种植物。三年级《植物的一生》等。

4.空气的有关实验,如:蜡烛的燃烧。四年级《空气一单元》等。

(二)“小材”大用: 挖掘器材本身特点。

在生活中发现:有些材料很容易获得,例如:各种饮料的瓶子;而有些就显得不易取得。能不能让容易取得的那些材料发挥最大的功效呢?这样一来,我们准备的材料不是可以更单一一些吗?经过尝试,还是有可能的。例如:简单的矿泉水、饮料瓶子可以做些什么呢?(下图)

A当容器:

可以当装水的杯子(减掉左边部分)

当物体沉浮实验的水槽(大点的瓶子)

当放置其他科学材料的盒子(实验盒)

当制作生态瓶中的鱼缸(最大的,像金龙油的瓶子那样的)

……

B做屏障:可以透过瓶子观察蚂蚁、蜗牛等;做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

C是部件:通过裁减可以做水钟、做水轮的叶轮、做风向标……

科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学生探究大自然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与技能,形成良好科学习惯与态度的过程。精心开发材料,充分利用材料,使我们的材料成为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建立科学概念的有用之“材”,让我们的“材料”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用之“材”。

上一篇:对我校扩招后学生体育价值观的调查分析 下一篇:板鞋竞速运动的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