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富县暗娼人群2008―行为监测主要指标结果分析

时间:2022-08-27 12:43:13

水富县暗娼人群2008―行为监测主要指标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 通过对水富县商业女性群体(FSW)开展艾滋病综合监测,了解暗娼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高危行为特征、性病艾滋病感染率和干预服务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行为干预,评估干预效果及今后制定对该人群有效干预措施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 按照云南省艾滋病综合监测方案 ,依据水富县高危娱乐场所分布图,对2008―2010年辖区暗娼在监测期内以普查法进行行为学问卷调查并采血检测,监测样本量分别为360人、360人、308人。结果 2008―2010年社区暗娼HI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83%、0.00、0.00;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5%、2.22%、5.19%;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6.7%、77.8%、89.6%;最近一次商业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75.4%、78.2%、83.4%;最近一个月商业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分别为37.7%、48.6%、61.7%;最近一年接受艾滋病检测并知晓检测结果的比例分别为79.5%、97.2%、93.4%;最近一年接受艾滋病预防干预覆盖率分别为35.2%、40.4%、59.6%。结论暗娼人群对性病和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的认识水平参差不齐,该类人群商业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和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接受过HIV检测并知晓检测结果和最近1年接受过干预服务者的比例呈上升趋势。HIV感染率呈下降水平,但高危行为状况不容乐观,梅毒感染率呈上升态势,因此加强对暗娼人群性病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仍然十分必要。

【关键词】暗娼 艾滋病 行为监测

中图分类号:R512.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375-02

暗娼是性病艾滋病的易感人群,同时又是经性途径传播性病和艾滋病的主要桥梁人群,暗娼人群监测是艾滋病行为监测的重要目标人群之一[1] 。为获得我县暗娼人群的HIV和梅毒血清流行率水平,了解该人群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高危行为特征以及性病艾滋病感染率,为我县艾滋病的防治策略的制定和评估干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水富县于2008-2010年开展了省级社区暗娼哨点综合监测工作,现将近三年来开展监测的主要指标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根据云南省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采取二阶段整群普查法调查不同档次的娱乐场所暗娼作为监测对象。娱乐场所包括桑拿足浴、发廊、按摩、路边站桩、茶水录相店等暗娼活动的场所。

1.2 调查方法 监测期为每年的4-7月, 使用统一调查问卷、调查方法和标准对调查员进行培训后,对符合要求的对象进行面对面无关联的一对一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基本资料、艾滋病相关知识、及安全套使用、咨询检测等,同时采血3-5ml静脉血,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进行梅毒抗体初筛检测,初筛阳性用梅毒抗体血凝试验(TPPA)进行确认,确认阳性判定为梅毒感染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HIV抗体初筛,初筛阳性者送市CDC确认检测,两次检测结果均呈阳性的判定为HIV抗体阳性。

1.3 资料分析 完成的调查表进行审核后,用EpiData3.2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双录入、核对数据、有效性检验,导出数据库后使用SPSS 12.0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人口学特征 2008-2010年监测对象的一般人口学数据无明显变化。2008年共调查暗娼360人,调查对象年龄中位数为22岁,30岁以下占79.4%;婚姻状况以未婚为主;文化程度多为初中;民族以汉族为主,占95.3%;户籍为云南省的占39.5%,外省占60.5%;该人群第一次发生商业性的年龄中位数为20岁,平均每周接客10人。2009年共调查暗娼360人,调查对象年龄中位数为24岁,30岁以下占69.7%;婚姻状况以未婚为主;文化程度多为初中;民族以汉族为主,占96.7%;户籍为云南本省的占36.9%,外省占63.1%;该人群第一次发生商业性的年龄中位数为21岁,平均每周接客16人。2010年共调查暗娼308人,调查对象年龄中位数为26岁,30岁以下占60.3%;婚姻状况以在婚为主,占53.9%;文化程度多为初中和小学,占77.6%;民族以汉族为主,占93.8%;户籍云南本省的占46.4%,外省占53.6%;该人群第一次发生商业性的年龄中位数为22岁,平均每周接客18人。

2.2 艾滋病知识知晓率2008-2010年暗娼哨点综合监测中,监测对象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6.7%(240/360)、77.8%(280/360)和89.6%(276/308)。从中可以看出,调查对象八个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在48.9%到97.5%,其中蚊虫叮咬能否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最低,仅为48.9%,经血液或血制品传播艾滋病知晓率最高,为97.5%。

2.3关键行为指标 2008-2010年暗娼综合监测中,监测对象最近一次商业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75.4%(258/342)、78.2%(280/358)和83.4%(257/308)。最近一个月商业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37.7%(126/334)、48.6%(175/360)和61.7%(190/308)。最近一次商业时没有使用安全套最主要的原因是客人不愿意用,分别为43.5%(37/85)、74.4%(58/78)和52.9%(27/51)。

2.4最近一年接受艾滋病预防干预情况2008-2010年暗娼接受干预覆盖的比例都偏低,最近一年接受艾滋病预防干预覆盖率分别为35.2%、40.4%、59.6%。

2.5艾滋病检测情况 2008年有117人(32.8%)作过艾滋病检测,其中有93人(79.5%)知道自己的检测结果;2009年有181人(50.3%)作过艾滋病检测,其中有176人(97.2%)知道自己的检测结果;2010年有137人(44.5%)作过艾滋病检测,其中有128人(93.4%)知道自己的检测结果。

2.6血清学检测结果 2008―2010年社区暗娼HIV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83%、0.00、0.00;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5%、2.22%、5.19%。

表3 暗娼人群血清学检测结果

3 讨论

3.1 进一步增强对暗娼人群性病和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2008-2010年调查的1028例暗娼中大多数为外省户口,婚姻以未婚为主,学历以初中和小学居多,年龄中位数偏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虽呈现不断上升趋势(2008年66.7%、2009年77.8%、2010年89.6%),但是还有较大一部份暗娼认为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并且未达到对暗娼干预中艾滋病知识知晓率98%以上的要求,以上这些说明暗娼人群流动性很大,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大部份人都了解艾滋病的三条传播途径,但对日常生活和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还存在一定误区,有相当多的人对如何预防性病和艾滋病仍然有不少的错误认识,这些因素都能加大性病艾滋病的感染和传播,因此继续开展病和艾滋病的宣传教育非常必要。

3.2 安全套的推广和坚持使用对预防性病和艾滋病较为重要有研究显示,大多数暗娼在发生商业时安全套的使用率低下[2]。从2008-2010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最近一次发生商业使用安全套的比例(75.4%、78.2%和83.4%)均高于最近一个月使用安全套的比例(37.7%、48.6%和61.7%),2008-2010年暗娼安全套使用率均有所上升,但总体偏低,主要原因是客人不愿意使用。说明暗娼人群已经认识到在商业时使用安全套的重要性,但不能坚持正确使用,对安全套的使用没有全面的认识,使得梅毒感染率有所上升,因此今后在高危干预中将突出宣传安全套在预防性病和艾滋病中的作用,增强暗娼人群坚持、正确、全程使用安全套的意识。

3.3 加大性病艾滋病干预力度2008-2010年暗娼人群接受干预服务比例上升,提示近年来在暗娼人群中,行为干预服务的可及性在提高,但整体干预覆盖率偏低,说明干预力度不够,干预措施有待改进,干预范围小。提示暗娼干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扩大干预覆盖面的同时,要制定有效干预措施:(1)加大对高危娱乐场所的监管力度,使业主和FSW改善对防艾工作台的态度及依从性,增强防艾意识,提高性病和艾滋病的防护水平;(2)加大对高危娱乐场所FSW性病艾滋病主动监测力度,及时准确掌握性病艾滋病疫情;(3)推进高危娱乐场所同伴教育、100%使用安全套和VCT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提高安全套发放比例[3],以保证干预的效果和持续性。

3.4 HIV抗体阳性率下降,梅毒抗体阳性率上升 暗娼人群HIV感染率总体水平低,呈现下降趋势,梅毒感染率呈现上升现象,说明暗娼人群对预防艾滋病的重视程度高于其它性病(如梅毒),同时因监测对象绝大多数是中低档暗娼,其接待客人的数量显著高于高档暗娼[4],并且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偏低,而大多客人又不愿意用安全套,同伴教育者缺乏信心,很难开展工作,得了梅毒治疗也不规范,这就使梅毒感染和传播率增加,因此,应选择好同伴骨干,树立同伴教员的信心,并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将中低档暗娼作为开展行为干预和健康教育的重点。

总之,应制定有效的暗娼干预措施,加强对暗娼人群的监测力度,采取综合的艾滋病性病防控策略,以减少性病和艾滋病在暗娼人群的传播和蔓延。

参考文献

[1] 王岚,王璐,王丽艳等.暗娼人群2005-2007年行为监测主要指标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9,15(2):140-142).

[2] 李晓亮,张开宁,我国安全套使用研究现况分析[J].卫生软科学,2003, 17(4):36-38.

[3] 孙维权,卢祖洵. 城乡结合部低档涉性场所艾滋病高危行为现状调查[J]. 中国艾滋病性进制病,2007,13(6):536-538.

[4] 李庆华,徐俊杰,王维佳等.开远市不同场所暗娼的高危行为及HIV/STD感染状况调查[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9,15(2)164-166.

上一篇:卧龙区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调查与分析 下一篇:营口地区生命统计资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