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研读文本

时间:2022-08-27 12:08:11

大凡名师,他们之所以能对文本有独特的解读,对教材处理能匠心独运,其实都源于他们对文本的研读揣摩。所以,要想自己的语文课堂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必须能沉下心来,深入研读文本、理解文本,准确客观地把握文本。

一、从读者角度品读赏析

选入教科书的文章,文质兼美,跃动着生命的灵性。潜心会文,一个个丰满的人物会慢慢向你走近,一幅幅形象的画面会展现在你的脑海。字里行间,你会为丑小鸭的不幸遭遇而同情和担心,会为曼谷的小象带来的异域风情而折服,会为伯牙绝弦寸断肝肠,会为慈母深情而满怀感恩。在细细咀嚼之间,你的情感会随着作者的笔墨而跌宕起伏,与文章共呼吸,与作者同脉动,享受着阅读的快乐,感受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价值意义、思想情感,把握住了文章的人文精神。在研读课文时,关键的是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当作一名读者,披文入情,自己被文章感动,才能用自己的感动去感染学生。感性品味的同时,还要理性赏析。不仅要对文章的遣词造句细细玩味,更要用文学常识去丰富补充。比如不同文体的文章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归纳文本的主要内容;文本布局谋篇是按照“总—分—总”,还是首尾呼应的构篇方法来安排文章的叙述顺序;文本描写人、事、景、物等运用怎样的方法……特别是文本所涉及的相关背景,如时间、空间、作者的独特经历等,直接影响着教者对文本的理解和体会。比如《生命?摇生命》一课,我在研读时,反复朗读、研究,在把握了文章主要内容、结构特点、语言特色之后,我又查找了大量关于作者的介绍。不断的研读使我对文本有了新的感悟:这篇课文其实就是杏林子一生的真实写照,是她用以激励人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宣言。因此教学时,我适时对作者杏林子的不幸遭遇做必要的补充,对杏林子的顽强不屈、勇敢乐观的一生做全面的介绍,使学生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理解。

二、从编者角度审视裁取

1.从拟定教学目标角度审视。文本一旦被编进了教科书,就成了教本、学本。它和课后练习、前言导读、单元训练要点甚至是整册课本都有了密切的联系,它们共同承载着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的任务。研读教材,不仅要读懂文本,还应该站在编者的角度,考虑文本的编写意图。如确定教学目标,要想使目标制定科学、合理、全面、具体,不仅要考虑文本的特点,还要顾及它在本单元、本册书中的地位,置于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之下,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情感特点。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是第六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就是学习文本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因此,本课第二教时主要的教学目标可以定为: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2.从确定教学的重难点角度审视。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后,围绕目标还需进一步研读文本,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年龄特点等因素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如《去年的树》是一篇优美质朴的童话故事,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对文本的解读水平和训练重点是由段到篇的过渡,重难点分别确定为:教学重点是读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难点是朗读课文,能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拟人体童话所揭示的道理。重难点设定准确,在教学中才能简单易行,易于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把宝贵的教学时间用在刀刃上,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

3.从找准教学切入点角度审视。需要指出的是,确定了重难点之后,教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引导才能在对话过程中,让学生正确体会教师的解读,领会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每一篇文章,都会有一两个关键词,一两句话,或者一段文字是全文最精彩的地方,能牵一线而动全身。研读教材时,最关键的是要找准这些切入点,以点引线,以线带面,简洁、清晰地提起全篇文章和整个教学过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可以从中心句切入,《乡下人家》教学中,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文章哪一段表达了作者的感受?为什么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用心品读,去想象乡下人家那一幅幅迷人而独特的风景,才能真正弄懂全文的意思。教无定法,切入的方法很多,但只有教师真正走进了文本,深入研读,才能找到一个简洁明了、有创意的切入点,切中要害,纲举目张,节奏明快,开合自如,轻松愉快地达到教学目标。

三、关注学习者的多元解读

“多元解读”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内涵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的方式及结果。由于学生个体在生活经验、知识储备、感悟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而他们在对同一文本的解读中,必然会出现多种多样的答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对此,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在解读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认识,为课堂教学中的正确评价、引导打下基础。在教学中,应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尊重学生的想法和选择,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发现,敢于发表自己的体会和看法。同时,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尊重文本价值。

正是教师对教材的反复研读,层层剥笋般地反复揣摩,多角度全方位地充分考虑,才会有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独具慧眼的教学感悟,课堂教学在教师的深入研读和精心预设下才能充满活力而又精彩纷呈。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南英才中学 安徽省淮南市田区十六小 责任编辑:辛铭)

上一篇:从袁隆平的“尾大”说起 下一篇:朗读,奏出美妙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