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开学了,我实在是怕

时间:2022-08-27 10:46:48

又开学了,我实在是怕

这是我从懂事以来,过得最开心、最无忧无虑的一个夏天――因为我高中毕业了,再也不用为沉重的暑假作业闹心,再也不用为上各类补习班遭罪了。可是,自从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之后,我又莫名其妙地陷入了心烦、焦虑、紧张的苦恼中。这倒不是因为我对自己所考取的大学不满意,也不是因为没钱上大学发愁,反正我也说不清为什么怕上大学。看到其他同学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的那种快乐样子,我真是痛苦极了。

爸妈见我整天心烦意乱,无故发脾气,以为我是因为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便不断安慰我、开导我,我反而更心烦、更焦虑。晚上躺在床上,我胡思乱想,突然想明白了:原来我这阵子的反常情绪,都是因为我怕远离父母,怕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啊。

我出生在一个比较殷实的家庭,父母都在市委机关工作,从小到大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我同这个时代的所有孩子一样,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平时在家里,他们从来不让我动手做任何事,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形容我的生活状况恰如其分。因为我家离学校比较近,不用住校与同学们挤那乱糟糟的集体宿舍,当然更不用去吃学校那些糟透了的饭菜。用我妈的话说,这样少跟同学们搅在一起,更容易集中精力学习。现在想起来,也许正是我爸妈为我营造的这种生活环境,导致我连最简单的生活都难以自理,与同学们的正常交往能力也受到影响。

晚上,我睡在床上又胡思乱想,我问自己,为什么要长大?长大了为什么要离开父母?为什么要上大学?像我这样无能的人,上了大学,还有谁看得起我啊?我越想越感到未来一片迷茫,越来越感到大学的人际关系要比我与父母相处复杂可怕得多。如果我在大学交不到什么朋友,有人欺负我咋办?我生病了,谁来照顾我啊?这一夜,我失眠了。

第二天起床后,妈妈见我双眼红肿,便笑着逗我,问我是不是还在为昨天没洗干净的衣服伤心?我随便找了一个理由搪塞过去了。妈妈安慰我说,这些生活常识都是慢慢积累的结果,车到山前必有路,等我到了大学自然就会了。她还提醒我说,离开学没几天了,赶紧把入学要带的衣服、学习生活用品准备准备。妈妈说的“入学”两个字刚进入我的耳朵,我似乎感到双腿都在发抖。我低声问妈妈:“我能不能不上学啊?”妈妈根本没察觉我当时的心情,轻笑了两声说:“呵,你玩了一个夏天还没玩够啊?”我低头不语,妈妈这才认真看了我一眼,问我为什么。我小声答,不为什么,就是怕上学。这时,爸爸也走过来安慰我说:“你的心情我理解,你到学校后,我们会经常去看你的。遇到什么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随时打电话。”他们轮番安慰我一阵后,匆匆上班去了。

后来几天,只要烦得实在受不了的时候,我就倒一杯开水抱在手里。如果这样还不能缓解我的痛苦状态,脆倒一盆开水,然后把双手放在里面,烫得又红又肿,虽然皮肤表面很疼,但心里却感到好受多了。我知道,这是一种不好的自虐心理,可处于我这种状态中,如果不这样做,我该怎么办啊?

专家点评

从余颖同学的来信,我们可以认定,她患了目前高、中、小学生较普遍的一个心理问题:开学焦虑症。“开学焦虑”是一种很常见的情绪障碍,“开学”本身就是一种压力――不论是恐惧开学,或是焦虑学校生活,或者害怕未来的陌生人际关系,内心都会形成压力。开学焦虑症状一般表现为:情绪低落、心慌意乱、无缘无故发脾气、浑身疲劳、厌食、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不愿意见人、失眠等。

余颖同学开学焦虑症的起因,源于她从小处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环境。当她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突然意识到,马上要离开疼她爱她宠她的父母,她的生活谁来照顾?如果不幸被人欺负了怎么办等等。

后来,无意中的一次开水烫手,让她从中体会到了内心的,其实,这是肉体的疼痛转移了内心焦虑的一种代偿转移,从而有了自虐的心理渴求。

那么,类似余颖同学这种有“开学焦虑症”问题的人,应该怎么办呢?要想真正解决这个问题,仅靠余颖同学一个人的行为意识,是比较困难的,还得由父母共同参与。

一是从自由状态中走出来。如同余颖一样,终于过了一个没有作业、没有补习的假期,心也玩野了,精神状态也松懈了,甚至斗志也玩没了。但假期结束,就意味着自己应该迅速从暑假那种轻松、自由的状态中走出来,适度紧张起来,开始确立入学后的新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对自己起到激励的作用,精神饱满地迈进新学期。

家长也应有所作为,及时纠正孩子的生活习惯。为了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最好在开学前几天制订一个和学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时间表,每天督促孩子按时起床、饮食,保证孩子开学后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中。

二是从掌握简单的生活技能、知识入手。每个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虽然都在不断面对新的环境,但这种新的环境毕竟还随时在父母的呵护之下。大学生活是一种远离的陌生环境,会让许多掌上明珠们无所适从,孤单无助。因此,为了增强在新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学生可以趁着假期主动向父母学习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和技能知识,比如洗衣、做饭、安全用电、缝补衣物、处理伤口、预防疾病之类,以增强独立生活的信心。

三是从鼓舞斗志、热爱生活入手。学生可以主动向父母了解一些大学生活的情况,以增进对新环境的理性认识。做家长的,可以主动与孩子交流大学生活、学习的状况,与他共同畅想在大学校园里学习时那种美好高雅、奋发向上的情形,引导学生顺利走进新环境,给学生以信心。

四是从先入为主、提前适应入手。假期,学生可以与父母一起到相关大学校园去走走看看,参观一下大学环境,亲自感受一下大学的生活氛围,以弱化学生对大学的陌生感和紧张感。

五是从建立朋友关系入手。家长可以让孩子经常到同学家串串门,与将要分别的同学建立比较稳定的友谊,这既可帮助孩子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也可让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一旦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有一个倾诉的朋友,从而获得精神的支撑,增强克服困难和挫折的信心,唤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顺有摘自《青年心理》2010年8月

上一篇:春日走过 第6期 下一篇:刺猬也是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