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美国经典电影《勇敢的心》

时间:2022-08-27 10:42:59

评析美国经典电影《勇敢的心》

[摘 要]美国经典电影《勇敢的心》是一部具有深刻政治内涵和民族主义的优秀电影,一部血泪交织的神话传奇,一部得到世人高度赞扬的完美佳作。《勇敢的心》将公元13世纪的苏格兰人民大起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搬上银幕,以宏伟壮阔的气势为影片赢得了史诗巨片的称号。通过震撼人心、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影片向人们展示了一个英勇无畏的勇士形象,胸怀勇敢之心定能顺利通向那座充满幸福与和平的自由殿堂。

[关键词] 《勇敢的心》;华莱士;自由

一部精心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电影《勇敢的心》,在第68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横空出世。这部电影佳作由著名影星梅尔•吉布森自导自演,以气吞山河之势一举囊括了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影片、最佳化妆和最佳音效剪接5项大奖,在当年世界影坛风靡一时,成为备受世人关注、最能震撼人心的电影杰作,同年也获得了第50届金球奖最佳导演大奖。这部电影中的人物演技精炼,形象生动,堪称是空前少见的经典之作。

《勇敢的心》是一部悲壮感人的苏格兰民族英雄史诗巨片,故事讲述的是13世纪苏格兰民族英雄威廉•华莱士不堪忍受英格兰统治者的疯狂侵略和残暴统治,毅然挺身而出率领民众竖起起义大旗,讨伐封建贵族,在他热爱的苏格兰故土上,掀起了一次长久的正义与勇敢之战。为了捍卫民族尊严,解放苏格兰人,华莱士率领的军队与英格兰统治军队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艰苦战斗。尽管影片的结局是华莱士被英格兰统治者杀害,但勇敢的华莱士身上具备的那种追求自由、不惧牺牲、英勇无畏的博大精神赢得了好评与赞颂,深深地感化着淳朴善良的苏格兰民众继续为争取和平自由、民族解放作出最后的斗争。故事情节中流露出的那些坚贞与勇敢,矛盾与冲突,执著与背叛,还有那人性的善良与内心的脆弱,深刻而具有影响力,令世人为之震撼,为之钦佩。再加上华莱士那句“他们可以夺去我们的生命,但是他们绝对抢不走我们的自由”的豪言壮语更是流传百世,永垂不朽。

影片开始并没有刻意从正面表现两个民族之间的冲突,而是从童年时代的华莱士丧失爱人、失去亲人的切肤之痛,来反衬英格兰统治者的残酷暴行。从小华莱士的不幸遭遇向世人显现民族之争、阶级歧视和种族压迫的丑陋。威┝•华莱士在他的童年时代,其父苏格兰英雄马索•华莱士及兄长在一次反抗英王的战斗中牺牲了。此后年幼的他便过早地告别了天真美好没有忧愁的童年时代,随同叔父远走他乡,并在其指导下学习各国语言、各种文化和精湛武艺。华莱士曾在一天夜里的睡梦中,听到死去的父亲对他说:“你的心是自由的,你要勇敢地为了它而战斗!”其实年轻的华莱士并不愿在战争中度过短暂的一生,他只想在安宁自由的生活中,与自己心仪的姑娘一起幸福地生活,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但是英格兰统治者不会成全他这样的美好幻景,而是一步一步把他逼上人生悬崖的边缘。慢慢地,经历了磨炼与苦难的他成为一个为正义、为自由英勇奋斗的战士。威廉•华莱士的英雄气概及不畏的精神就如同一盏明灯,指引着苏格兰人民一路向前,最后赢得民族解放的自由与权力。影片中大多融会贯穿了一条“压迫和反抗、坦荡和诡谲、友情和背叛、爱情与命运”的正面影线,也向人们诉说着勇敢的苏格兰人民对自由的执著追求,对美好爱情的真诚祈求。神圣的苏格兰大地上,那茂密的森林、秀美的山川、美丽的村落、美妙的笛声,还有勤劳勇敢的苏格兰人民在英格兰统治者的残酷压迫下所迸发出的为自由而战的激情,无不呈现着一幕幕正义与勇敢的画卷。《勇敢的心》不仅反映了中世纪苏格兰人民的真实生活状况,更是一面呈现苏格兰民族古老历史的铜镜。萦绕在人们耳畔的悠扬笛声穿越山峦余音袅袅,战场上穿着苏格兰格裙的勇敢战士奋勇杀敌,随风摇曳的朵朵鲜花传递着青年男女的美好爱情,古朴而优雅的民族风情在苏格兰这片圣洁的土地上摇曳闪烁。

影片中学有所成的华莱士重新回到故土找到了青梅竹马的爱人梅伦,因受到种种阻挠,他便带着梅伦在一个森林里秘密结为夫妻,但好景不长,美丽的梅伦在华莱士走后不久遭到残暴英军的糟蹋后又被残忍杀害。新仇旧怨侵袭着年少的华莱士,愤怒与仇恨燃起了他内心反抗英军的火种与激情。他率领苏格兰人民英勇杀敌,拉开了起义的序幕。怒发冲冠因红颜成为英雄诞生的前兆,爱情力量的激化成为片中的民族矛盾的导火线。在这个物象万千的艺术世界里,在这个色彩迷离的物源里,发自内心深处的那种真实情感的碰撞与共鸣,使《勇敢的心》这部享有盛誉的影片成就了辉煌华丽的篇章,成为经久不衰而独具魅力的佳作。

在面对凶残的英格兰敌军时,华莱士不畏艰难险阻,誓死对抗英勇杀敌;面对战场上士兵们厌战、乱如散沙的局面,华莱士镇定自若、稳定心绪,大声向起义的人们高呼“他们也许会夺走我们的生命,但是他们永远也夺不走我们的自由”;面对突如其来的英国骑兵凶猛而来的浩荡局势,他以强有力的声音自信而坚定地喊着“坚持……坚帧…”;面对苏格兰贵族为了一己私利而背叛国家与人民时,华莱士发出了愤怒的呼喊“为什么不可能?你们为了长腿餐桌上的残羹剩饭而争吵不休,却忘记了上帝赐予你们的更大的权力”。华莱士那颗机智勇敢的心,那种执著追求的精神,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具有的素质与能力。影片向人们塑造了华莱士像神一样的形象与人格。然而,神化人物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完美,他也有不足的地方。华莱士对朋友的青睐,对他人的轻信,在影片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善良的华莱士从不怀疑人们是不是真心地投靠于他,像弗德罗、莫纳、洛克兰就是很好的例证。对于罗伯特,他的感情处理更是复杂混乱,对友情如一的他一直认为罗伯特是他遇到的挚友,认为朋友罗伯特可以帮助自己和残暴的英格兰进行反抗,使苏格兰获得真正的解放。但当他知道罗伯特背叛自己的时候,他的灵魂仿佛脱离躯体不复存在了,他生命中的一切就失去了真实的价值与意义。他认为如果连自己的同胞都背叛自己、背叛民族,那么即使有千千万万个“华莱士”英勇杀敌,苏格兰的明天也不会得到真正的自由与解放。华莱士的生命本身就是一部描绘爱与自由的壮丽史诗。

背信弃义的贵族子弟罗伯特一心想成为苏格兰领主,在父亲布斯的执意唆使下,假意与华莱士联盟,华莱士打败了前来进攻的英军,苏格兰贵族议会封他为爵士,任命他为苏格兰护国公。不久华莱士发现这些苏格兰贵族只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丝毫不为人民和国家的前途着想。暴君爱德华为了缓和战争局势,最后决定派太子妃伊莎贝拉假意和谈,和谈失败,伊莎贝拉回去后发觉和谈原本就是个骗局。英王汇合了爱尔兰军和法军共同包围华莱士的苏格兰军队,太子妃赶紧送信给华莱士,华莱士领兵出战,迎战敌军,短兵相接,厮杀一场之后,他意外发现自己的好友罗伯特竟然与英王相互勾结,备受打击的华莱士十分痛心,但太子妃伊莎贝拉又被华莱士的豪情所倾倒,向他倾吐了自己的真情,虽然和谈失败,却成就了太子妃与华莱士的短暂爱情。狡诈的英王再次提出和谈,华莱士明知是圈套,但为了和平与自由的早日到来,他依旧答应亲自去一趟爱丁堡布斯,在爱丁堡布斯不幸被捕,并被判处死刑。美丽善良的伊莎贝拉向英王求情不成,华莱士被押到刑场,在刑场受尽酷刑,备受疼痛的折磨,但他仍旧宁死不降。刽子手高高地举起利斧,砍向华莱士,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那一刻,他的脑海出现了家乡那一幕幕美好的画卷。当华莱士侧目人群之际,他仿佛看到了妻子梅伦飘然而至的身影,看到梅伦善良而甜美的微笑。这一幕幕闪耀着人性与理念的光辉,使影片呈现出一副恢弘而又不失色调的画卷,把微观的人性理念和宏观的历史震荡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面对刽子手缓缓落下的利斧,华莱士面无惧色,奋力高呼自由。“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气概令草木悲怜,令风云变色的声音正是这位勇士的真实写照。这声惊天动地的呐喊之声不绝如缕,回荡在无垠的天地之间,强烈地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在这里“自由”终于把华莱士送上了英雄的祭坛,也在大地上树立起一个永垂不朽的神话界碑。当悠扬而庄重的风笛声缓缓响起时,那象征人性与正义的风笛声穿越了头顶的历史苍穹,穿越苏格兰的山川、河流和大地,在时空中飘散弥漫,那发自内心深处呐喊的声音早已超越了风笛本身,它承载着苏格兰的历史和文化、苦难和反抗、希望与未来。

古老的苏格兰风笛声在《勇敢的心》这部影片中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亮点,成为影片中具有生命的灵魂,风笛本身所特有的悠扬与凄婉,浪漫与苍凉,都在本片中淋漓尽致地流露出来,令人感到心驰神往,备受鼓舞与激励。13世纪的苏格兰独立战争顺着风笛声缓缓向我们走来,不仅仅是苏格兰,所有民族都在过去和未来的无限时间里追求自由和幸福,正义与和平,骑上战马,拿上兵器,为了自己死去的爱人而战,为了自己热爱的民族而战,那阵追求自由的风从某一个时间的转角悄悄吹来,游走在古老的历史长廊之中,诉说着亘古不变的“自由”!

苏格兰历史题材在1995年是得到最多表现的一年。在这不同寻常的一年里,《勇敢的心》这部经典电影体现了自然景色的纯净美好,矛盾冲突的复杂尖锐,曲折爱情的坚贞不渝,英雄人物不屈的气概,人民呼唤自由的心声,音乐场景的完美结合以及电影演员的精湛演技。影片中的故事情节曲折而又离奇,人们渴望自由的梦想却真实而形象。这部具有正义和民族责任感的影片让观众的心灵为之震撼,而这种发自于内心的强烈震撼更多的还是源于对自由的呼唤、渴望、执著与憧憬,最后的“自由”完全是一种对封建旧制度的批判与宣战以及对新生力量和美好社会的向往。影片的最后苏格兰人民高呼着为英雄华莱士报仇的口号,不断地向世人传颂着他的遗愿――为自由而战,为民族的解放而战。一颗英雄巨星虽然陨落在历史的长河中,但那颗勇敢而无畏的心依然在跳动与闪耀。

[参考文献]

[1] 李新英.苏格兰风情:《勇敢的心》之文化解读[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12).

[2] 孙昌杰.苏格兰风笛的独特风采――影片《勇敢的心》中的苏格兰音乐[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0(02).

[3] 杜富国.中西方荧幕英雄留给我们的启示――以《勇敢的心》和《亮剑》为例[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4] Massimo Leone.A Semiotic Comparison Between Mel Gibsons 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 and Pier Paolo Pasolinis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aint Matthew[J].Pastoral Psychology,2005(05).

[5] Tao Lin,Akinobu Maejima,Shigeo Morishima.An Empirical Study of Bringing Audience into the Movie[J].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2008(01).

[作者简介]华莹(1981― ),女,江苏苏州人,硕士,上海电机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及翻译。

上一篇:影视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探析 下一篇:谈电影画面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