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M锐化的三把宝刀

时间:2022-08-27 08:47:23

什么是USM锐化?USM锐化滤镜在处理过程中使用模糊蒙板,以产生边缘轮廓锐化效果。如果你还是不懂,我在这里试着用最简单和最便于理解、记忆的方式并加以实例步骤来举例说明,让你真正了解USM锐化。

在Photoshop CS4 RAW转换中,完成绝大部分还原工作,用“曝光”控制水面高光,用“填充亮光”提亮暗部,整体加大饱和度,改变黄相-15度。

复制图层后做“高反差保留”,把复制图层的混合模式改为“亮光”,以进一步强调牛群等主要元素边缘。注意保留河面微妙的蓝色环境光反射,与黄色基调形成对比,使画面色彩丰富。

USM锐化通过3个选项变化来控制锐化程度,这3个选项是数量、半径和阈值,关于这3个选项的作用,很多文章和书中都有涉及,有些对这三项的解释过于繁琐,写了很多,还是看不懂,我在这里试着用最简单和最便于理解、记忆的方式来说明它们。

图中对三者的解释都只有一句话,再简单一些,还可以这样概括。数量锐化的强烈程度,半径锐化作用于多少边缘像素:阈值:在多大反差的灰阶上起作用。如果还记不住,就再简单一些,数量,强烈程度,半径几个像素,阈值:减弱多少?

我发觉,越是简单的回答,越能准确说明问题。简单,就是彻底明白后的直接,我们都曾经看过记过,背诵过那些唬人的复杂表述,这可能是必需的过程,但是让我真正理解弄懂USM锐化的,不是那些貌似专业的表述,而是下面我将展示图案的实际操作,这些操作简单明了,任何人都可以马上明白那三项的实际含义,等你懂了,再看那些一字不错照抄或“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僵化翻译,反而成了我们学习数码摄影中的最大困惑。

理解数量、半径、阈值是进行USM锐化的重要基本功,请仔细看下面的图,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三项的面纱。

数量的变化对比

我设计的这个图案能反映三项变化的像素变化信息,只有理解了发生在像素上的变化,才能真正理解它们的原理,如果在照片上研究复杂的图像会掩盖和干扰观察像素,这就好像医生在实验室研究病毒,没有微观的病理剖析就没有宏观的最终的临床控制。

这个图案上有纯黑白块,渐变过渡的深灰黑和浅白,以及纯灰与所有其他的交界面,改变三项数值,图案像素本身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生变化,这是数量:200、半径:0.1、阈值:0,尽管数量已达200,但半径0.1如同没有,阈值最小(实则最大,允许在全部灰阶实行锐化),由于参与锐化的像素几乎为0,结果是锐化很小。虽然数量降为100,但半径为了各部位的交界处出现锐化像素,这是边缘锐化,正是我们需要的,至于锐化的程度是否恰当,要根据照片的实际情况判断。

改数量为200,锐化加强,黑白块边缘出现明显相反色,这就是所谓黑白边用得好,可以加强边缘的锐化效果。当深灰和浅白出现明显光晕带时因为阈值为0,低反差部分的锐化才刚刚有一点不易察觉的显现。这说明 相同的锐化值对画面不同反差的区域作用量不同,因此锐化必须区分高、中低反差的多区域锐化,不可胡子眉毛一把抓,一步锐化万事大吉是不可取的。

继续加大数量,程度加大,主要是加大反差。

继续加数量至400,提高的仅有反差,注意纯黑方块周边的白色光晕变化,数量的变化就是反差的变化。

继续加数量至500,量化形成强烈黑白边,从全局看图案的形状和各元素之间衔接被破坏。唯一的例外是,上面箭头所指的低反差很窄的一段,锐化像素则不过分,这是阈值保护的最低反差部分。

半径变化对比

我把数量定死在200,阈值为0也不动,只改变半径数量,看看图案的变化能说明什么?

半径数值为1时,能带来4―6个边缘像素的强化,图案各元素之间的交界线面上出现了细致的细条,这是我们需要的锐化状态。

把半径数值改为2,锐化被作用到两个像素上,锐化边缘加强。

把半径数值改为3:与图1相比较,半径增加了几倍像素,纯黑白块周边就出现了几倍的宽度加宽,半径的作用一目了然。

把半径数值改为5,黑白边进一步加宽,但是请注意,由于阈值为0,仍然保护了低反差部分基本不被锐化。

当加大半径数值到20时,能看到锐化的像素光源一般呈过渡状扩散整个图案的基本影调结构出现显著变化。

半径数值加大到50,像素亮度和黑度扩散到破坏一性变化的程度。

半径就是决定锐化作用到几个像素上。

阈值的变化对比

我把数量定为200,半径不变,只做阈值的变量进行观察。

数量:200、半径:3、阈值:0的数值,这是一个不小的锐化,反差较大,黑白边光晕带明显。

把阀值改为10,反差和光晕带减弱。

把阈值改为40,光晕带再减弱,黑白边的边缘出现齐整的倾向,40是什么意思呢?40是色阶,是规定色阶低于40(全色阶为255)的不参与锐化,于是尽管有数量200,半径3的不少锐化值,但是用40的色阶限制后,锐化基本消除。当把阈值限制加大到80时,锐化被显著消除,阈值对锐化效果的减弱能力已经十分明显。

当把阈值限制加大到160时、锐化被完全消除,等于0,阈值“斩杀”锐化效果的能力不可谓不小。

放大图案的局部看,USM锐化数值在200、0.7、0.在白和灰之间,出现了三个锐化边缘像素,这在本来就极为清晰的白、灰之间似乎是多余的,但是在其实的照片中却十分有用,这是一个优质的锐化值。

阈值是对锐化的限制和消除。

画面锐化对比

现在明白了,锐化的三把宝刀是互相支持但又互相制约的。三者可以有无数的组合,足以应付各种复杂的锐化。当然我们也应该马上想到最佳的锐化,一定需要结合限定画面不同反差的选区来进行,才能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下面我们进入锐化照片实战,看看在照片复杂像素结构的情况下,我们对三把宝刀的理解是否正确。

这是一张拍摄于雪乡的照片,有高反差、低反差和毛皮细节,用来检验锐化效果是再合适不过了。局部放大,并加入前面用过的试验图案,锐化前,照片清晰度不够。

在USM锐化值200、2.0数值下,小狗毛皮粗糙,锐化过度,观察图案中的细节,黑块旁边的白边也同样显眼。

在USM锐化值300、2.0数值下,锐化越显过度。

在USM锐化值300、5、0数值下,小狗周边出现很宽的白边,画面破碎,能明显看出影像破坏的程度。

在图5锐化得“惨不忍睹”的情况下,把阈值加大到100,大幅度减弱了光晕带,但是毛皮被虚化了,这种强烈的锐化和强烈的抑制,从根本上损坏了照片。因此,三把宝刀都不可过度挥舞。

USM锐化值200、0.7、0、锐化3~4个像素,图案各元素清晰明了,影调依旧得到很好保护,再看照片中的黑白轮胎,白雪和小狗毛皮都得到很好的锐化。在我当前的显示器条件下,达到最佳效果,图中的图案与照片的锐化反应是一致的。

为了方便对比,我把未经锐化的照片再展示在此与图7对比一下锐化前后的效果。

上一篇:魅影特工 第4期 下一篇:社区.FOTO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