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民主执政水平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08-27 08:25:10

关于提高民主执政水平问题的思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作为主题,明确地提出要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为提高我党执政水平和能力的根本目标,全党要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提高。这一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提出,其意义非常深远。

一、确立民主执政理念

我党产生的环境和执政的背景,以及我党面临的形势和承担的使命,决定了我们对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特别是执政水平的发挥、执政作用的实现要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不断用实践丰富执政党的理论,明确执政党自身建设的目标、任务、原则,民主执政理念的提出,即建立在这样一个现实和长久需要的基础之上。

民能载舟,亦能覆舟,党如果没有很好的民众基础就不可能有坚强的后盾,也不可能有坚实的执政根基。巩固执政地位的最佳出路,就是使我们党的目标、决策有更多的民众服从、追随和认同。所以,民主执政不是应景,不是作秀,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一种施舍和恩赐。

党的事业目标与民族事业的目标最终是一致的,党的事业目标起决定性的引领作用。民主执政的目标就是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更多的人发挥作用。只有民众的,才是富有生命力的。民主执政将为我党事业、民族事业的推进提供可靠的保证。

二、民主执政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理论基础不丰腴。

几千年的文化、传统,长期计划经济的束缚,使我们的民主执政理论成果少之又少,民主执政氛围的营造不能指望一蹴而就。

2.政治体制不科学。

政企不分、政管不分、政事不分、党政不分;职能交叉重复,权、责、利相脱节,国家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法制化。一方面是无限政府,无所不能无所不包;一方面是有限政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形式主义盛行,短期行为泛滥。

3.运行机制不配套。

缺乏规则,特别是缺乏规则意识,有规不遵,有令不行,甚至人为地破坏运行秩序,大大增加了运行成本,冲抵了工作效率,特别是责任不清、奖罚不明、分配不公,使我们更多的时候陷入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

4,民族素质不适应。

教育水平低下,文盲率偏高。有不少省份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还有千万以上的孩子因家庭贫困不能正常就学乃至完全辍学。

5.决策理念不合理。

忽视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急于求成,闭门造车,短期行为使执政党的地位和执政效率受到侵蚀。

6.实践基础不充分。

民众对民主执政缺乏足够的信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的参与热情。

三、对民主执政的思考

党需要客观、冷静地分析,借鉴世界各国、各个党派的执政理论,全面分析我党面临的形势,避免极端思维,成立专家队伍,确立主攻课题,配套研究资金,建立民主执政的理论体系,为其实施提供支持,并大力营造民主的氛围。

1.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由强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向,对重复、交叉的职能及其部门进行清理,明确责、权、利,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2.建立健全科学的运行机制。

科学机制的建立,可以有效地减少工作环节,简化工作程序,降低工作成本,调动更多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信赏必罚,赏当其劳,罚当其罪,赏不逾时,罚不事后,净化发展环境,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3.全力提升国民素质。

国民素质的提高是执政党的重要目标和任务。要科学规划、科学投入、科学实施,通过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绿色证书工程等,锲而不舍地提升国民素质。

4.科学决策。

严肃决策程度,做好决策的调查研究工作,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减少信息失实,动员广大民众广泛参与决策过程,减少决策失误。

民主执政是现实需要,也是执政党的根本目标之一,它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过程。民主执政与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只有不断培养民众的民主意识、法律精神和科学精神,才能确保我们的事业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系农五师副政委)

上一篇:各族群众的好公仆 下一篇:抓住主业不放松 五业并举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