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词在英文写作中的恰当使用

时间:2022-08-27 07:50:46

衔接词在英文写作中的恰当使用

摘要:在写作的行文过程中,英语与汉语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衔接词的使用,作为母语的汉语是一门依靠意义衔接的语言,即意联型语言;而英语则是依赖形式衔接的形联型语言。为了实现学生从母语写作成功转型为英语写作,我们有必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各种衔接词在英文写作中的应用。本文在探讨了衔接词的重要意义之后,阐述了衔接词在写作中的具体应用方式。

关键词:衔接词;英文写作;应用方式

英文写作的行文过程是把思想和论证有机结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为了使读者跟上写作思路,不仅要使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有逻辑上的自然衔接,同时还要标识出所使用的是哪一种衔接,这是汉语与英语在行文过程中的一个很大的区别,中国学生要尤其注意。因为汉语是一种主要依靠意义衔接的语言,即意联型,而英语则是依靠形式衔接多于意义衔接的语言,即形联型。也正是这一原因,使得中国学生在英文写作过程中大量丢分。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实例:

有位同学,我们且称为小A,曾经写过这样的句子:

Spot is a good dog. He has fleas.

在批阅部分我写上:

Connect your sentences, what does Spot being good have to do with his fleas? These two statements seem unrelated, can you connect them in some logical way?

随后,我提出修改建议:

Spot is a good dog, but he has fleas.

Spot is a good dog, even though he has fleas.

但是衔接的问题还远不是如此容易地解决,小A并没有从此写出完美衔接的句子,而这也并非是他没有听从我的建议,正相反,他在之后的写作中十分注意主语使用问题。每次当他在句子中提及小狗Spot的时候,在接下来的句子中仍然会继续讨论同一主题,在这一点上,此同学要好于那些在句子之间不停转换主题甚至是在一个句子中的从句之间不停转换主题的其他同学,他的问题在于总是忽视衔接,无论是句子内部还是句与句之间的衔接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到底是什么使得小A的英语作文很难被人读懂呢?我认为原因就是他从未在写作的过程中回过头看看曾经写过的部分或者从未对于下面要写的东西进行有效的设计和规划。把写作看成是“意识流”,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直到字数够了,作文就写完了。这样的写作只是简单的堆积信息和观察的过程,而没有建立一个有逻辑关系的体系。

促成衔接的最为简洁的手段当属衔接词的使用了。 衔接词通常会位于句子开头或者接近句子开头的地方,能够告诉读者这篇文章要走向哪个方向:是继续沿着同一个方向走还是换到新的方向上去。具体来说,衔接词会告诉读者文章是对上文的回应和继续(in other words),是新内容的加入(in addition)、举例子说明和论证(for example)、终结上面的内容(as a result),还是对于提及内容的修饰(and yet)。

一篇好的文章中的句子应该是既为下面的句子展开做了铺垫,又承接了前面的信息。写作的过程中要时刻记得读者期待着作者的句子是回应前面的内容并有所延伸,即使下一个句子是转向另一个新的观点。

衔接词实用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化“有形”为“无形”,这里所谓的“无形”并不是说弱化衔接词的使用,而是要把衔接词使用得恰到好处,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觉不到这些词的存在。尽管这些词在写作中的使用很不显眼,但却是我们写作中十分重要的工具。

衔接词的作用不仅仅限于从一个句子走向另一个句子,同时还可以把两个或者更多的句子整合成一个句子,这样做可以避免很多短句子连在一起而产生冗长和不连贯的句子。

衔接词不仅能够指引读者在观点转换时不会迷失,同时也会确保作者沿着自己的论点走下去。譬如therefore 这个词,在使用这个词的时候,作者必须使接下去的句子与前面的句子之间有逻辑上的总结关系,而for example 后面则必须有具体的事例来支撑前面的论点。因此,衔接词使用的频率越高,就能够更好地衔接文中的各个部分并且更好地创建一个有力的论述。如果在练笔的过程中经常注意衔接词的使用,那么在文中使用衔接词就会成为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不可否认的是,有时候我们的学生会过度使用衔接词,因此,提醒学生文章写完之后,一定要认真地阅读一遍,删除那些不必要的衔接词。

这里面有一点是大家必须注意的事情,那就是衔接词的恰当使用。合理地在英文写作过程中使用衔接词是使我们的写作思想充分得以表达的先决条件,也是整篇文章的脉络和线索。

参考文献:

[1]刘洪波编著.雅思写作真经总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程静英.英语写作教学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02).

上一篇:浅谈数学课堂中开展有效的自主探究学习 下一篇:充分预设:数学课堂的应然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