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在享受幸福中工作

时间:2022-08-27 06:55:42

让教师在享受幸福中工作

作为一所办学只有五年历史的县城小学,湖南省龙山县第五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全国特色作文名校”“湖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等70多项荣誉,成为武陵山区一所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学校,承办了“湖南省民族教育现场会”等现场活动,迎来省内外40多个考察团的观摩。我们在学校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让教师在享受幸福中工作。下面就结合我校实际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幸福工作的前提是学习

不胜任工作的人是享受不到工作的幸福的,博学多才对教师来说很重要,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知识也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为师者要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展的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干涸。我校鼓励教师在学习形式上大胆创新,把个人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理论研讨与调查研究相结合、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相结合,增强理论学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适时采取专题辅导报告会、知识考试等形式,提高学习效率。先后投入近百万资金,选派教师到北京、中南六省、华东五市参加培训学习,教师知识更新了,教育艺术提升了,看到了学生的成功与快乐,那是教师最大的欣慰,最大的幸福。

2.幸福工作的舞台是学校

教师享受幸福,

学校就是生活的舞台,因此首先要建设人民满意的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其中一草一木皆有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我们为彻底改善育人条件,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1000万元,新建 一栋“U”形教学大楼,全面整修综合楼。黄白相间的墙壁使全新的校园青春焕发;全塑运动场昭示着我校奋发图强的奋斗精神;新树吐绿,绿树成行,彰显了我校“成长、成人、成才”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文化广场上呈发散状的花坛,传播着“奉献、诚信、宽容、进取”的“五小精神”。校园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多媒体教室让师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里快乐工作、学习。智能化校园广播系统和方便快捷的校园网络让信息传递四通八达,畅通无阻。其次是细化办学理念。我校的办学理念是“成长、成人、成才”,意思是为每个孩子创造美好的未来,用发展和欣赏的眼光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我们对教师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工作第一、团结第一、奉献第一;倡导讲奉献,讲大气,讲品位,讲合作的氛围;树立人文、合作、敬业、互助、创新的五种精神;强化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协作进取的团结意识、敬业奉献的责任意识、求真务实的实干意识、改革创新的时代意识、精益求精的精品意识。最后,塑造高品位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师生精神面貌、管理理念、办学思想、教研氛围、校园环境等的综合体现,也是一所学校真正的“校魂”,为此我们提出以人为本、合乎规律、引领发展的理念文化;理念先进、团结合作、富有爱心的教师文化;科学高效、民主参与、管理育人的管理文化;立足校本、适应教育发展、具有时代精神的课程文化;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师生平等、提高素质的课堂文化;活动载体、实践体验,全面自主发展的学生文化。经过五年的发展,学校现在已经达到了近5000人的规模,在市民的口碑中,我校教师就是幸福的代名词。

3.幸福工作的成果需要分享

教师享受幸福,就要学会分享、热爱生活。通过开展教师“教职工篮球赛”“厨艺大赛”“登山比赛”等集体活动,引导教师幸福工作。建校之初,我们就构建了教师五年个人成长规划,做到知人善任,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把教师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对于教师而言,这无疑是一种鞭策,也是一种珍贵的资料。教师个人成长规划的构建,点燃了教师工作的激情,培养了教师的竞争意识,激励教师奋发向上,不断进取,以更丰硕的成果来书写自己的教学成长历程,充实自己的业务档案,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我校开展了全员听课评课活动、青年教师汇报课、新调入教师汇报课、教师即兴演讲、教师现场教案设计、教师现场论文竞赛等活动,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大型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学校搭建的一系列活动平台,一个个青年教师在“科研兴校”的氛围里茁壮成长,彭大卫、李洁、刘里生、陈明钊等脱颖而出,在国家级、省级教学竞赛中都取得了一等奖。

作为教师,我们的幸福感往往与情感的欢悦、精神的快慰紧密关联,幸福的追求不全是物质的满足,更多的是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慰藉。我们的劳动艰辛而崇高、平凡而伟大。“工作着是幸福的,学习着是幸福的。因此,教师是有着‘双重幸福’的人,一边教学,一边学习,其乐无穷。”是的,当教师确实带给我太多潜在的幸福!响彻在我周围银铃般的童声不是很悦耳吗?围绕在我身边不停转悠的身影不是很美妙吗?照亮在我眼前无比天真的笑脸不是很美丽吗?我们触摸到工作的乐趣和生命的充盈,激情就会在胸中澎湃,诗意就会在心中流淌,在不经意间已成为幸福的享受者。

(作者单位:湖南省龙山县第五小学)

上一篇:从模因论看网络语言变异 下一篇:班主任角色反思及转换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