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年华的青春暗流

时间:2022-08-27 06:13:01

豆蔻年华的青春暗流

不知是谁先造的谣,一时间,我和陈杜宇都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他们说我们“恋爱了”,说得有鼻子有眼,就像亲眼目睹了我们做过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一样。

作为当事人,我是最后才知道大家鬼鬼祟祟地在背后议论的“恋爱门”事件,讲的居然是我。怪不得他们掩着嘴悄悄耳语时,眼睛是看向我的;怪不得他们看我时,脸上会呈现出那样一种奇怪的表情。

我不知道这件事情是怎么出来的,造谣中伤我的人出于什么目的。我确实是很欣赏陈杜宇,喜欢他清秀的脸、纯净的眼神,也喜欢他的聪明、他的善良,他的种种都让我万分着迷。但无论我如何喜欢他,也仅仅只是我一个人的事,我从来没有奢望得到陈杜宇的回应。当然,他也不曾有过任何回应。造谣者是如何知道我的心事的呢?是我偷偷盯着陈杜宇时被人发觉了,还是我总是第一个赞成陈杜宇的提议让大家浮想联翩?

我的快乐就在一夜之间被人盗走了,流言蜚语如芒在背。就算我再不在乎,我也难以面对别人不屑的眼神和脸上讥讽的笑。我再也没有勇气跟陈杜宇对视,再也不可能打着问作业的幌子和他说上几句话了。

偷偷喜欢一个人错了吗?我只是偷偷喜欢,是那种从来不奢望回应的欣赏。可是现在,连这个资格也被人无情地剥夺了。陈杜宇也因为这件事沉默了,他本来就不是一个话多的人,现在更是彻底无语,几天时间里,他可以不再说一句话。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暗淡的忧伤,脸上也仿佛覆盖上了一层薄霜,再也不见往日里那抹浅浅的笑意。

看见陈杜宇的变化,我很难过。如果仅仅是伤害了我,那也就算了,怎么可以伤害到无辜的陈杜宇呢?他根本不知道我喜欢他。

后来我才知道,在班上,偷偷喜欢陈杜宇的女生很多。她们也和我一样,只是偷偷喜欢,放在心里,从不敢说出口,毕竟初三了,要面对紧张的中考。而且最重要的是,怕那份纯洁的情感被戴上“早恋”的帽子。

当我和陈杜宇“谈恋爱”的事件被传得沸沸扬扬时,那些女生集体愤怒了,仿佛吃错了药,不分青红皂白地把责任全推到我身上,骂我是“世界上最肥的狐狸精”。我身高一米六,体重60公斤,以前她们从没这样骂过我,反倒说我是体态丰腴。现在她们觉得我玷污了大家心目中共同的“班草”,就用最恶毒的话来骂我。哪个女生不怕人家说自己肥呢?明知是我的死穴,她们偏偏就认准目标。我的冤向谁诉说?我恨死了那个造谣的人,虽然刚开始时,我也曾因为那番造谣一举成为校园里的焦点人物,而且是和陈杜宇联系在一起,有过片刻的得意,但一醒悟过来,我就知道不对劲儿了。

被人排斥在所难免,那些难听的话也如暗流涌来。陈杜宇再也没有搭理过我,以前他可能是出于礼貌,对我主动向他问作业总是热情解答,现在他肯定恨死我了。可是,没有人去恨那个造谣生事的人,是她,还是他呢?

最恨“早恋”的老班年近四十、疾恶如仇,平时稍有风吹草动,她就会及时把不该萌生的“情愫”扼杀在摇篮里。这次我和陈杜宇的事闹到全校皆知,她的惊愕可想而知。她把我单独叫到了办公室,关上门,首先来了一阵“狂风暴雨”般的怒骂,然后又是“和风细雨”般的循循善诱。我不解释,在这种情况下,我的解释只能被她理解成“顽固抵抗”。

看我沉默不语,一副低头认罪的良好态度,她让我走了。我的小心脏被她一惊一乍地折磨后,人突然感觉非常疲惫,就像几天没睡觉,困得睁不开眼。

我没想到的是,性格一向温顺的陈杜宇,这次居然会顶撞老班,他不肯认错。老班气坏了。陈杜宇一向是乖乖男,这次是怎么了?被谣言气糊涂了?他难道不知道老班的性格吗?只要低头不反驳,她就会心软的。

老班公开在班会课上批评了陈杜宇,虽然他一向是她的骄傲,但这一次,她失望透了。那节课,陈杜宇一直趴在桌子上,我看到他的肩膀一直在抖动。我想,他是在忍吧,明明没有的事,却让他受了这么多的委屈。

我想了很多,或许我偷偷喜欢他也是不应该的。看见他那么无助而又无奈,我也很难过,心像是被一群饥饿的虫子噬咬。

“就让所有的伤害都冲我一个人来吧!陈杜宇没有做错什么,他只是被人偷偷喜欢。”当我在日记本里写下这样的话时,眼泪莫名地流了出来。陈杜宇在班上彻底沉默了,他不理睬任何人;我在班上也彻底沉默了,所有人都不理睬我。只是,没有人愿意去了解真相。

在这段“被情侣”的日子里,我们都成了“惊弓之鸟”,我不知道这段青春暗流过后,我们是否还可以回到原来的人生轨迹。

那段日子里,我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注意陈杜宇,我的心因为他紧蹙的眉头而起起伏伏。有时我在想,如果这件事情是真的,那又会如何呢?陈杜宇会因为种种非议难过吗?

所有的想法都只是假设。其实我明白,不到季节的果子不能采撷,因为那一定是苦涩的。但萌动的心思,要如何处理才好呢?我偷偷喜欢着优秀的男生,也因为他的优秀,我努力在做最好的自己,这错了吗?

我把所有的情感都埋藏在心里,远远地观望他、欣赏他,我就很快乐了。我不需要他知道,不需要他回应,可就连这样的心思,也是奢求。可是,谁没有豆蔻年华,青春萌动是一种罪吗?

上一篇:大雨中的呼喊 下一篇:亲历北美教育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