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说、写、改、评”训练法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22-08-27 05:42:14

“导、说、写、改、评”训练法的思考与实践

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学习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此,加强作文训练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我认为,教师只有充分了解班内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灵活多样、因材施教呢?下面浅谈一下我对作文“导、说、写、改、评”训练法的思考与实践。

一、“导”

“导”即立足教材,从课文教学出发,自然地引入作文训练。初一年级的学生阅历简单,思想单纯,作文经验也很有限,如果教师随意命题,让他们凭空作文,实在是勉为其难。而我们的教材却有一些很值得借鉴的典范之作,如果充分挖掘这“宝库”,利用课文教学的成果帮助学生进行作文训练,不失为一种巧妙的方法。

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仿写。例如教授朱自清的《春》一文时,先指导学生研读:《春》一文围绕“春”字写,按“盼春—绘春—颂春”的顺序,用“总—分—总”的结构,从不同角度,用许多精彩动人的比喻、拟人、排比句、叠词叠句等来准确生动地写“春”,同时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蕴寓其中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进行了《我爱××》的作文训练,因有样板可循,写起来就容易了。

其次,可以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续写。如何指导学生续写呢?1.细读原文,保证续写与原作一致;2.根据原作和要求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3.把续写与原作和要求相对照,看内容是否矛盾,衔接是否自然、连贯,文体是否一致,人称是否相同,首尾是否呼应。学习《皇帝的新装》时,我就指导学生仔细研读课文的第一段,紧紧抓住皇帝的癖好,加以想象和创作。由于学生心领神会,想象就更奇特。

再次,还可以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改写。改写是一种创造性的训练,是思维的综合运用,要求对原文进行加工或改造,所以要认真指导改写要求。我曾让学生把《天净沙?秋思》改写为抒情散文,把《木兰诗》改写为叙事散文,效果甚佳。

二、“说”

“说”包括“讨论”与“发言”。布置作文题,或提供一段材料后,不是要求学生马上动笔去写,而是创设一个氛围,让学生围绕标题、材料,从审题、立意、选材、谋篇等方面分小组(每小组4~6人不等)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然后用5~10分钟让学生讨论怎样写、写什么、如何创新等;继而抓住这个“跃跃欲试”的时机,让学生开始下笔,这样调动学生运用集体的智慧,先“想”后 “说”。边“想”边“说”,边“说”边“想”,腹稿在胸,写起作文就畅快得多了。此种“说”的训练,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既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又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目的,在《校门口所见》《市场见闻》等“说”的作文训练中,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写出了不少好作文。

三、“写”

有了前面的“导”与“说”,写就得心应手了。此时,我采取限时快速作文,叫学生当场完成作文,这样既可杜绝抄袭,又可克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少、慢、差、费”现象。我还要求学生限时完成作文之后,用5分钟的时间朗读自己的作文,让他们去发现错别字、标点符号和语病等。叶圣陶说:“写完一篇东西,念几遍,对修改很有好处。”确实,“读文”不仅能达到自改作文的目的,而且能“读”出文气,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四、“改”

刘国正先生指出:“老师改作文固然十分重要,指导学生自己改作文也很重要。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作,还要教会学生改。作与改是一个完整的写作过程,只作不改,只完成一半,而且往往是并非重要的一半。教会学生改作文大有益处,这益处是学生终生受用不尽的。”刘国正先生的话可谓一语中的,道出了作文批改是师生双方的事情,尤其强调了先生学会改文的重要性,因为学生毕竟是要走出校门的。因此,我还大胆进行作文互改训练和面改训练。

首先印发叶圣陶先生的论文范例和“常用修改符号”材料,使学生理解掌握。而后选一两篇在某些方面有代表性的作文,做好旁批和总评,然后印发给大家。最后,我就制定一些互改步骤:1.通读全文,改正错别字,规范标点;2.修改病句,疏通文义,明确中心;3.注意表达方式,锤炼语言,力求生动;4.纵观结构,严谨合理,自然过渡;5.互相传阅,交换意见,评优筛差。每次作文后,就选“上、中、下”三篇学生习作,让学生按中考作文“分项分等评分标准”及互改步骤进行互改训练,教师巡回指导,答疑解难,参与批改,教会批改方法,并进行一些面改。这样不仅促进学生学会“改文”,而且使学生在改文中学到他人之长。

五、“评”

我采用“三评”(小组评、班上评、教师评)的方式,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评议,对选出的优秀作文,写出较详细的评语,推荐一个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参加班上讲评。班上讲评由学生边读边评,读完总评,再叫其他学生发表意见,直到大家满意为止。最后是教师评,我针对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将有代表性的作文(含优、差)通过比较,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学生易接受、好掌握;另外,对写作水平较低但有显著进步的学生,我除口头表扬外,还在写评语时,本着中肯、精要、恰如其分的原则,多写鼓励的话,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全面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水平,迫切需要语文教师大胆地探索改革,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出发,处理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关系,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扬长避短,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参考资料:

1.《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人教网:有关“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的讨论。

4.崔峦《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作文教学大赛上的总结发言》。

5.余文森《我的语文教学观》。

上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课堂导入 下一篇:强化学生学科素养回归作文教学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