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拐凸起石炭系油藏油气成因分析①

时间:2022-08-27 05:16:27

中拐凸起石炭系油藏油气成因分析①

摘 要:对三个凹陷的石炭系和二叠系烃源岩地化特征进行研究,表明石炭系烃源岩为差的烃源岩,佳木河组烃源岩为中等烃源岩,风城组和乌尔禾组烃源岩为中等-好的烃源岩,具有较强的生烃潜力。中拐凸起石炭系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该区原油分为两类,第一类来源于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第二类来源于二叠系乌尔禾组烃源岩。石炭系油藏至少存在两期油气成藏。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 中拐凸起 原油 地球化学特征 成因 石炭系

中图分类号:TE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6(b)-0253-02

1 地质背景

中拐凸起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乌断裂带和红车断裂带的转换部位,三面临凹,东北面为玛湖凹陷、东面与盆1井西凹陷接壤、南面紧邻沙湾凹陷,是油气运移和聚集的有利区[1]。其主体形态为一宽缓鼻状古隆起,自红车断裂带沿南东方向向准噶尔盆地倾没,勘探面积2200km2。石炭系是区内主要的含油层系之一,该区石炭系为典型的火山岩储层,储层岩性以火山角砾岩、安山岩为主,其次为凝灰岩和玄武岩,该储层孔隙度2%~12%,渗透率(0.1~l)x10-3μm2,属低孔一超低渗储层[2-3]。

2 烃源岩评价

2.1 石炭系烃源岩

石炭系烃源岩主要为黑色凝灰岩、深灰色凝灰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碳含量为0.64%~1.69%,氯仿沥青“A”含量为0.0080%~0.0676%,生烃潜量为0.22~6.12mg/g,该套烃源岩为差烃源岩。从氢指数和S1+S2看,反映出腐殖型母质的特征。有机元素H/C原子比小于0.80,也反映出腐殖型的母质类型特征。Tmax为448℃~476℃,源岩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因此,综合评价认为该套烃源岩处于成熟~高成熟的腐殖型母质的差烃源岩,其生烃潜力有限。

石炭系烃源岩碳同位素较重,氯仿沥青“A”碳同位素δ13C值为-23.84‰~-27.42‰。饱和烃分布完整,姥植比较低(0.92~1.44)。三环萜烷以C20为最高,C20、C21、C23内分布主要呈下降型分布,三环C23/C19值小于5.0, 三环C23/C21小于1.0。Ts/Tm比值较大于0.29。在规则甾烷分布中C27、C28、C29甾烷呈上升型分布,C29甾烷占优势。成熟度参数αααC2920S/(20S+20R)为0.46 ~0.54,处入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

2.2 二叠系烃源岩

二叠系佳木河组烃源岩为凝灰岩、粉砂质泥岩。有机碳含量为0.085%~2.0%,平均为0.66%,氯仿沥青“A”含量为0.0014%~0.0096%,S1+S2平均为3.25mg/g。有机质类型以III型为主,个别为II。实测Ro为1.38%~1.9%。综合评价佳木河组烃源岩为一套成熟-高成熟的腐质型母质的中等烃源岩,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

佳木河组烃源岩的干酪根碳同位素较重,一般大于-23‰,Pr/Ph一般小于1.0,三环萜烷C20、C21、和C23分布主要以下降型为主,三环C23/C19值大于6.0,含有胡萝卜烷、Ts、伽马蜡烷、妊烷和高妊烷,C27规则甾烷相对含量一般略高于C28规则甾烷。

二叠系风城组为海陆过渡的咸化环境下的残留海-泻湖相沉积,岩性为灰黑色泥岩、灰黑色白云质泥岩、凝灰质白云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1.26%,氯仿沥青“A”含量平均为0.1493%,总烃含量平均为0.0820%,S1+S2平均为5.73mg/g,有机质类型多为I~II型,Ro为0.85%~1.56%。综合评价风城组烃源岩为一套成熟-高成熟的腐泥型母质的中等-好的烃源岩,其生烃潜力较强。

风城组烃源岩的碳同位素较轻,氯仿沥青“A”碳同位素δ13C值为-29.84‰~-31.46‰。饱和烃分布完整,姥植比较低,其值为0.72~1.03。三环萜烷C20、C21、C23呈上升型分布,三环C23/C19值大于6.0。在规则甾烷分布中C27、C28、C29甾烷呈上升型分布,C29甾烷占优势。成熟度参数αααC2920S/(20S+20R)值为0.42~0.49,处入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

二叠系乌尔禾组烃源岩一套内陆湖泊的浅湖相―半深水湖相沉积,岩性为灰黑色泥岩、灰黑色白云质泥岩、灰色粉砂质泥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0.7%~1.4%,氯仿沥青“A”含量为0.0084%~0.1395%,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I型,个别为型III型,Ro为0.69%~1.38%。综合评价乌尔禾组烃源岩为一套成熟的混合型母质的中等-好的烃源岩,其生烃潜力较强。

乌尔禾组烃源碳同位素比风城组烃源岩要重,氯仿沥青“A”碳同位素δ13C值为-28.34‰~-29.21‰。饱和烃分布完整,姥植比较低(0.83~1.36)。三环萜烷C20、C21、C23呈山峰型分布,三环C23/C19值大于6.0。在规则甾烷分布中C27、C28、C29甾烷呈上升型分布,C29甾烷占优势。成熟度参数αααC2920S/(20S+20R)值为0.39~0.45,处入成熟演化阶段。

烃源岩的热演化史研究表明,佳木河组烃源岩的主要生油期为早二叠世至三叠纪,侏罗纪进入大量生气阶段。风城组烃源岩的主要生油期为晚二叠世―晚三叠世,侏罗纪以后进入大量生气阶段。乌尔禾组烃源岩的主要生油期为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以后进入大量生气阶段。

3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石炭系油藏原油分为两类,第一类原油的碳同位素较轻,其δ13C值为-29.14‰~-30.63‰。饱和烃分布完整,姥植比较低(0.72~1.21)。在萜烷分布中三环萜烷 C20、C21、C23呈山峰型分布,C23/C19值大于6.0,Ts/Tm比值小于0.4。在规则甾烷分布中,C27、C28、C29规则甾烷呈上升型分布,C29甾烷占优势。成熟度参数αααC2920S/(20S+20R)值为0.40~0.50,为成熟油。在m/z 177质谱图中有25-降藿烷,表明早期原油遭受过生物降解。第二类原油的碳同位素较轻,其δ13C值为-29.34‰~-31.34‰。饱和烃分布完整,姥植比较低,其值为0.65~0.97。在萜烷分布中三环萜烷C20、C21、C23呈上升型分布,C23/C19值大于6.0,Ts/Tm比值小于0.4。在规则甾烷分布中,C27、C28、C29规则甾烷呈上升型分布,C29甾烷占优势。成熟度参数dddC2920S/(20S+20R)值为0.41~0.52,为成熟油。在m/z 177质谱图中有25-降藿烷,表明早期原油遭受过生物降解。

4 油气成因

从石炭系烃源岩和原油地球化学特征来看,中拐凸起石炭系原油与石炭系烃源岩没有亲缘关系,原油不是来源于石炭系烃源岩。第一类原油的地化特征与乌尔禾组烃源岩具有亲缘关系,该类原油来源于二叠系乌尔禾组烃源岩[4]。第二类原油的地化特征与风城组烃源岩具有亲缘关系,该类原油来源于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4]。

5 油气成藏分析

从原油的饱和烃色谱图可以看出原油饱和烃分布完整,没有遭受生物降解。而在m/z177 质量色谱图中存在25-降藿烷系列化合物,表明原油遭受过严重的生物降解,出现现今油藏原油面貌的原因是早期原油遭受严重生物降解,后期生成的原油没有遭受生物降解,该原油注入从而表现出原油饱和烃分布完整,而出现25-降藿烷系列化合物的特征。因此石炭系原油至少存在两期油气成藏。

6 结语

(1)石炭系烃源岩为一套成熟~高成熟的腐植型的差烃源岩,其生烃潜力有限;佳木河组烃源岩为一套成熟-高成熟的腐质型母质的中等烃源岩,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风城组烃源岩为一套成熟-高成熟的腐泥型母质的中等-好的烃源岩,其生烃潜力较强;乌尔禾组烃源岩为一套成熟的混合型母质的中等-好的烃源岩,其生烃潜力较强。

(2)石炭系油藏第一类原油来源于二叠系乌尔禾组烃源岩,第二类原油来源于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

(3)中拐凸起石炭系原油至少存在两期油气成藏。

参考文献

[1] 朱国华,蒋宜勤,李娴静.克拉玛依油田中拐一五八区佳木河组火山岩储集层特征[J].新疆石油地质,2008,29(4): 445-447,547.

[2] 王彭,梁则亮,朱雨萍,等.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凸起石炭系火山岩储层裂缝预测[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2,2(5):1-5.

[3] 李军,薛培华,张爱卿,等.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段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石油学报,2008,29 (3):329-335.

[4] 王绪龙,康素芳.准噶尔盆地腹部及西北缘斜坡区原油成因分析[J].新疆石油地质,1999(2):32-36,93-94.

上一篇:航天图书市场营销浅议 下一篇:基于三维CAD软件的《工程图学》教学手段改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