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匀设计探讨水溶性氮酮对复方水杨酸酊透皮吸收的作用

时间:2022-08-27 04:03:26

均匀设计探讨水溶性氮酮对复方水杨酸酊透皮吸收的作用

【摘要】 本实验采用简单小室装置, 以离体大白鼠皮肤为透皮屏障, 用生理盐水为接受液,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水溶性氮酮对复方水杨酸酊透皮吸收的影响, 并且应用均匀设计法对可能影响水溶性氮酮对复方水杨酸酊透皮吸收促进作用的二个因素,在6个水平上进行试验探讨,并对试验结果进行重复,试验数据的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求得回归方程, 同时应用微积分求得极值, 从而获得水溶性氮酮对复方水杨酸酊透皮吸收促进作用的最佳浓度为0.64%。

【关键词】 均匀设计;复方水杨酸酊;水杨酸;水溶性氮酮;透皮吸收

复方水杨酸酊是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一种常用的外用制剂, 为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应用均匀设计法探讨水溶性氮酮对复方水杨酸酊透皮吸收的作用, 因此进行了试验研究。

1 仪器

采用日本岛津的UV-2201紫外分光光度计与南通科学仪器厂的858-2恒温磁力搅拌器。

2 处方与原料

2. 1 处方 薄荷脑20 g, 液化酚30 ml, 水杨酸20 g, 乙醇适量 全量1000 ml。

2. 2 应用的原料有:薄荷脑(药用级)、液化酚(药用级)、水杨酸(药用级)、乙醇(药用级)、生理盐水(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自制)、水溶性氮酮(中山市漠雨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产品)。

3 实验方法和结果

3. 1 均匀试验设计

3. 1. 1 因素水平表 此试验中拟定2个因素:X1(时间):

2~12(h);X2(水溶性氮酮含量 ):0~8(%)。水溶性氮酮含量(%)只有5个水平,因此采用了拟水平法[1, 2],即将其中一个水平重复使用, 见表1。

采用U6(64)表,根据使用表的规定选择其中的1, 3列,组成U6(62)表,把X1, X2二个因素分别放入U6(62)表的六列上,将各因素的各水平填入,见3.1.2。按照试验方案安排的条件进行试验,每个试验号的结果分别填入3.1.2的试验结果内,见3.1.2。

3. 1. 2 U6(62) 均匀试验方案及结果 见表2。

3. 2 制备标准曲线

3. 2. 1 测定吸收光谱 取水杨酸准确配制成20 g/ml的生理盐水溶液后, 以生理盐水作空白, 在200~400 nm波长范围内扫描, 可见水杨酸吸收光谱在296.2 nm处有最大吸收;同样对薄荷脑、液化酚、水溶性氮酮分别准确配制成20 g/ml的生理盐水溶液后, 在此波长处均无吸收;对鼠皮的空白透皮试验, 在此处吸收极小, 后两者表明均对本试验测定都无影响。

3. 2. 2 制备标准曲线方程 精密称取0.1076 g水杨酸, 配制浓度为1.076 mg/ml的水杨酸标准液(置于100 ml容量瓶中, 用生理盐水溶解并至刻度)。之后,分别精密吸取标准液配成2.15、4.34、6.456、8.608、10.76、16.14及21. 520( μg/ml)的溶液(置于100 ml的容量瓶中, 用生理盐水稀释至刻度), 在波长296.2 nm处测定吸收度(以生理盐水为空白), 然后确定吸收度Y关于浓度X的回归方程, 得标准回归方程为:Y=0.0021+ 0.0279X, P

3. 2. 3 制备供试液 不含水溶性氮酮的供试液:取复方水杨酸酊8.0 ml, 置于10 ml的容量瓶中, 加乙醇至10 ml(振摇)得;含8%水溶性氮酮的复方水杨酸酊供试液:取0.8 ml水溶性氮酮与8.0 ml复方水杨酸酊, 置于10 ml容量瓶中, 乙醇加至刻度(振摇)。其余3种浓度的供试液均照此法制得(有:1%、3%与5%)。

3. 2. 4 制备离体鼠皮 将大白鼠处死(必须是健康的), 去毛干净后取腹部皮肤(同时除其脂肪), 分别用蒸馏水与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然后放入装有生理盐水容器中并放置于冰箱冷藏备用(使用时间不能超出3 d)。

3. 2. 5 试验方法及装置 此次试验采用简单小室装置, 在(37±1)℃恒温, 试验应用的释放池内径为1.2 cm的玻璃管(两端开口), 试验用皮固定于释放池的下端, 用皮刚接触接受液面;接受池装有40 ml生理盐水(用一个50 ml的烧杯装着), 连续搅拌速度约为270 rpm。然后吸取0.5 ml供试液于释放池中, 分别根据每个试验号的时间吸取接受液1.0 ml(精密的)(吸取多少接受液, 就补加多少生理盐水;每个试验号做三次;具体6个试验号各在那个时间精密吸取接受液, 见3.1.2。)置10 ml容量瓶中, 以生理盐水至刻度, 在296.2 nm处测定吸收度(以生理盐水为空白), 所测得的吸收度计算水杨酸含量(通过标准曲线方程), 这里Y=Xi/Xo * 100%[Xo为水杨酸在释放池中的含量;Xi为各试验号接受池中水杨酸的量, Y为透皮吸收率(%)),计算透皮吸收率(%)(各次抽取样损失的量就正后算入Xi内, 再求Y值)。各试验号的透皮吸收百分率)见3.1.2。

4 数据处理

将3.1.2中的数据进行重复试验数据的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整个运算过程, 采用了SAS统计软件包在微机上进行。所得回归方程如下:Y=6.74086+0.81350X1+0.17354X2-0.13527X22 (P

5 讨论

5. 1 含0.64%水溶性氮酮的复方水杨酸酊其透皮吸收为最好, 这说明并非水溶性氮酮的浓度越高, 对药物的透皮作用越好, 而是在一个最佳的水溶性氮酮浓度。

5. 2 从水溶性氮酮对复方水杨酸酊透皮吸收的试验结果来看, 促透作用显著、缓和且持久。

5. 3 本实验采用均匀设计法, 均匀设计法是一种很好的试验设计方法, 它具有均匀分散, 试验次数少等特点, 类似试验一般要做30次测定;而均匀设计只做6次测定, 如果重复三次, 减少的次数就更多了, 从而可以看出均匀设计的优点。

参考文献

[1] 方开泰.均匀设计与均匀设计表.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3:47-50.

[2] 方开泰,马长兴.正交与均匀设计.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 108- 109.

上一篇: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调理 下一篇:钙蛋白酶抑制剂对大鼠脑外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